古生物地史学课程设计-大陆漂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震惊,而这一点启发他思考大陆 横向运动 的可能性。 图 4 魏格纳在观察冰层分解 很明显,魏格纳当时并 没有认真地看待这一思想,反而认为 “这古生物地史学课程设计 10 是不可能的 ”而放弃了 , 但他确实在第二年秋天开始建立他的大陆运动假说。 魏格纳对化石的相似性的印象非常深刻,但他不同意这两块大陆曾由某种形式的陆桥或由现已沉没的大陆联结起来的假说。 因为这些假设需要进一步对这些陆地或陆桥的沉没或崩解做出解释,而对于这些不存在任何科学证据。 作为一种替代性的理论,魏格纳把他早年关于大陆漂移的可能性的思想重新发掘出来,并且按照他的说法,把原来纯粹是 “幻想的和非实际的 ”、 “没有任何地球科学意义的、只是一种拼图游戏似的奇思异想,上升有效 的科学概念。 魏格纳在 1912年的一次地质学会议上,引用了各种支持证据,对他的假说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概括并总结了他的成果。 他最初的两篇论文在当年的晚些时候发表。 1915年他发表了专题论文《大陆和海洋的起源》( Die Entstehung der kontinente und Ozeane)。 魏格纳在这部著作中,详细罗列了他所发现的所有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在译自 1922年德文第三版的英译本( 1924)中,魏格纳的表述 “Die Verschiebung der kontinente”被准确地译为 “大陆位移 ”,但 很快就被普遍使用的术语“大陆漂移 ”所取代。 古生物地史学课程设计 11 图 5 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集中动物的分布 魏格纳将自己的论点建立在地质学和 古生物学 论据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海岸的高度吻合,他着重强调大西洋两岸地质 学的相似性。 1924年,他还与 科本 合作撰写了一部关于古气象学的专著,并由此推论地球的极地始终是 在迁移的。 魏格纳认为, 大陆漂移(或称运动、移动)的两个可能的原因是:月亮产生的 潮汐力 和 “极地漂移 ”力( pohlflucht),即由于 地球自转 而产生的一种离心作用。 在魏格纳所处的时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除了 太平洋 以外,各大洋都有一个硅铝层海底。 魏格纳的基本思路后来为板块构造说所证实。 尽管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长时间处于理论革命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思想没有引起注意或没有追随者。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远非如此。 20世纪 20年代,国际科学界就此展开了一系列全球性的激古生物地史学课程设计 12 烈论战。 1922年 4月 16日,在影响巨大的《自然》杂志( vol. 109,p. 200)上,发表了一篇未署名文章,对魏格纳著作的第二版( 1920)进行了评论。 这篇文章详细概括了魏格纳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希望这部著作的英文本能早日面世。 “考虑 到许多地质学家持强烈的反对意见 ”,文章的作者指出,如果魏格纳的理论最终被证实,将会发生一场与哥白尼时代天文学观念的变革相似的 “思想革命 ”。 一位名叫O.巴辛的人,在听了魏格纳的一次演讲后,在 德国 最重要的科学杂志《自然科学》 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 柏林 地理学会听过魏格纳演讲的人, “都绝对地被征服了 ”,魏格纳的理 论得到了 “普遍赞同 ”,尽管在随后的讨论中有过一些小心的反对意见和善意的警告。 巴辛的结论是: “没有反对魏格纳的充分理由,但是,在理论得到毫无保留地接受以前,还必须找到更加坚实可靠的证据。 ” 20世纪 20年代有关大陆漂移的主要科学事件,是 1926年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在 俄克拉何马州 的图尔萨召开的一次辩论会,会议论文集《大陆漂移理论:魏格纳关于陆地起源和运动的论文集》于1928年出版。 出席那次 辩论会的有魏格纳本人和 F. B.泰勒,其他11位与会者中,有 8位美国人和 3位欧洲人。 会议主席, 荷兰 地质学家,马兰德石油公司副总裁 W.格拉赫特为这本文集写了支持大陆漂移说的长篇序言和驳斥反对意见的后记。 这两篇文章占据了该文集一半以上的篇幅。 一些与会者( 耶鲁大学 的 C. R.郎格维尔, 都柏林大古生物地史学课程设计 13 学 的 J.乔里,德尔夫特大学的 G. A. F.莫兰格拉夫, 格拉斯哥大学 的 J. W. 格利高里 ,霍普金斯大学的小约瑟夫 T. 辛格 瓦尔德)对这个理论深表怀疑,但他们的态度是宽容的,而另一些人( 斯坦福大学 的贝莱 威利斯, 芝加哥大学 的罗林 T.钱伯林,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的威廉 玻维,霍普金斯大学的爱德华 .贝利 ) 则极力坚持他们提出的相反的地质学论据,并且故意用一种伪科学的和错误的方法为他们自己进行辩护,他们还以嘲讽的口吻宣称,他们 的作法与魏格纳的思维方式和著述风格是完全一致的。 魏格纳假说在诸多方面招致反对。 首先,它直接反对几乎所有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的传统思想。 这些人从懂事时起受到的一直就是旧有理论的教育,这种理论认定大陆是静止的,地表是固定不动的。 大陆漂移说则认为,陆地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的横向运动。 这个大胆的设想就像 伽利略 时代的哥白尼学说一样,在世人眼中是荒谬的 “异端 ”。 其次,新的假说认为,对于最肤浅的观察者来说,地球显然是刚性的,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魏格纳的假说也由此带来了新的问题,正如地球物理学家哈 杰弗里斯等人很早就指出的,大陆漂移似乎需要巨大的、几乎无法想像的动力,它远远超过魏格纳本人提出的 潮汐力 和极地漂移力。 争论的焦点似乎可以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绘: “脆弱的陆地之舟,航行在坚硬的海床上 ”, 一般人都认为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古生物地史学课程设计 14 在科学史上,对新理论的提出者往往进行怀有偏见的指责,试图将已开始的科学革命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幸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仅魏格纳的方法受到攻击,而且因为他没有专业文凭,不是地质学家,而是一位德国气象学家,因此,他被拒绝参加地质学会议,耶鲁大学古生物学 名誉教授 查理 舒克特( 1982),把大陆漂移假说称为 “德国理论 ”,而且,他以明显赞同的态度引用 P.特迈(法国地质勘探局局长)的 话说:魏格纳的理论仅仅是 “一个漂亮的梦,一个伟大诗人的梦 ”,当人们试图拥抱它时,将发现 “他得到的只是一堆泡沫和一缕清烟 ”。 魏格纳被拒绝 ——至少部分是因为他不是地质学 “俱乐部 ”的成员,这一点已经被文献所证实。 哈 杰弗里斯在攻击魏格纳的理论,证据和科学方法时,宣称 “魏格纳基本上是个气象学家。 ”1944年,切斯特 《美国科学杂志》( vol. 242, p. 229)上的一篇文章中虚伪地指出: “仁爱的评论家们指出 ”,魏格纳的前后不一致和种种疏忽 “可以得到宽容,因为他不是地质学家 ”。 更有甚者,直到 1978年 ,乔治 伽罗德 辛普森( 1978, 272)还一再重复他早年的观点,认为 “魏格纳的大部分古生物和生物学依据,要么是歧义的,要么是完全错误的。 ”他指责魏格纳(这个 “德国气象学家 ”)竟然敢涉足他 “没有第一手知识 ”的领域。 20世纪 3040年代,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赞同杰弗里斯在其颇有影古生物地史学课程设计 15 响的著作《地球》第 3版( 1952)中所表述的观点: “30年代为大陆漂移说进行的辩护,没有产生经得起检验的理论 ”。 保守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甚至把大陆漂移的观点用作课堂上 “解闷的笑料 ”。 哈佛大学 古生物学教授帕西 E。 雷蒙德 ,告诉他的学生,泥盆纪的瓣鳃纲斧足动物有一半在美国发现而另一半在 爱尔兰 发现。 这两部分 “吻合的相当好 ”,因而肯定是 “同一瓣鳃纲斧动物的两半,这是被魏格纳的假说将其在 更新世 一分为二的 ”(马文 1973, 106)。 然而,本世纪 20- 30年代,支持魏格纳的也大有人在。 哈佛大学的雷金纳德 A. 戴利 赞同大陆漂移的基本思想,尽管他不是严格的魏格纳派,而且他本人有一次也说过魏格纳是 “一个德国气象学家 ”。 戴利提出了他自己的大陆运动学说,现在看来这一学说已经有些 “接近现行的板块构造模型之门了 ”(马文 1973, 9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