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路镇地热水资源勘查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厚约 110m 左右。 T2l: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盐溶角砾状灰岩(深部为石膏层),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厚约 30m 左右。 T1j1:灰色薄层状石灰岩夹少许页岩,顶部常有一层白云质灰岩,厚约 220m。 ② 热储盖层 热储盖层为热储层上部隔水、隔热保温层,其作用是防止热储层中热能的散失。 由三 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T3xj)碎屑岩层(第一盖层厚约 400m)及侏罗系( J)红色砂、泥岩地层(第二盖层厚大于 1000m)共同组成。 特别是须家河组( T3xj)地层中的不透水,不含水的致密页岩以及煤系地层,铺盖于 T1j+T2l 热储层之上,有效地阻止了热储层中热能的散失,形成隔水顶板。 ③ 热储下部隔水层 顾名思义,即为阻断热储层中地热水向深部运移,防止地热水的流失,有利于地热水的汇集、储存。 主要由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T1f)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组成,区域厚度大于 500m(铜锣峡背斜未出露)。 其泥页岩层孔隙度低、渗透 率小、热导率低、基本不具备越流条件,可有效控制地热水向向深部运移,形成隔水底板。 上述三部分地层共同构成了各高隆起背斜的热储构造。 ( 3) 地热水补迳排条件 根据相关资料和研究工作得知,铜锣峡背斜地热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迳流主要分为东西方向的横向迳流和南北方向的纵向迳流,对其迳流分述如下: 横向迳流:主要是区内热储构造在热储层露头区( “高位 ”岩溶槽谷)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形成浅层地下水后,其中一部分地下水在构造、区域水压力(压差)作用 16 下通过构造裂隙、溶隙及岩溶槽谷中发育的落水洞、漏斗等地表岩溶形态向 热储层深部入渗而补给地热田。 其特点是: “高位 ”岩溶槽谷具有单槽与双槽之分,单槽所聚集的地下水分别向背斜两翼地热田补给迳流;双槽所聚集的地下水则向自身一侧的地热田补给迳流。 纵向迳流:根据铜锣峡背斜出露的统景、长江铜锣峡及南温泉背斜的南温泉、小泉、桥口坝等温泉(或地热水钻井)水测龄结果表明,同位素 3H 测定:铜锣峡热矿水 3H 浓度为 6177。 1TU, “古水"(大于 20 年), 14C 测龄结果,铜锣峡地热水绝对年龄 11000 年,南温泉地热水为 11300 年等。 即铜锣峡背斜至南温泉背斜中段的地热水的年龄具有由北往南逐渐增大的特点 ,即背斜的地热水由北向南作纵向迳流。 地热水在纵向运动过程中,常在构造转折端、构造鞍部所开启的 “减压天窗 ”地段,尤其是在河流深切峡谷地段泄流。 如南温泉背斜的南温泉(花溪河)、桥口坝温泉(箭滩河)、铜锣峡背斜的铜锣峡(长江)、统景温泉(温塘河)和响水凼温泉(御临河)等。 铜锣峡背斜地热田统景温泉南温泉桥口坝 温泉T l2 + T j1T xj3T f1T f1s南温泉背斜地热田J温塘河长江花溪河箭滩河铜锣峡温泉N岩溶槽谷铜锣峡 —南温泉背斜地热田地热水纵向补、迳、排剖面示意图 ( 4) 地热水水质特征 地热水的水化学组分受围岩矿物及化学成份控制。 据岩矿测试,组成嘉陵江组地层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有方解石、白云 石,其次是硬石膏、黄铁矿、岩盐、石英、天青石等次要矿物。 据岩石光谱全项扫描分析,嘉陵江组地层岩石中含微量元素有Fe、 Cu、 Mn、 Li 、 Ba、 B、 Sr、 Mo、 V、 Zn、 Hg、 P、 Co、 Ni、 Ti、 Th、 Ra、 U等,其中以 B、 Sr、 Fe、 Mn、 Ti、 Co 等含量相对较高,这些组分的存在为地热水的化学成份提供了物质基础。 通常白云石、方解石、硬石膏、岩盐可通过溶解作用进 17 行分解,其离子组分进入地热水中,构成了地热水中的基本组分( K+、 Na+、 Ca2+、Mg2+、 HCO SO4 Cl等)。 Sr、 B、 Li 等可 通过矿物的溶解或通过溶滤水与富含微量元素的 “古封存水 ”混合而获得。 根据不同的热储层,其地热水水化学特征有所不同,区内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如下(见地热水化学特征统计表): 地热水水化学特征统计表 水质类型 SO4—Ca 矿化度 1~ 3g/l 微量元素 Sr 、 B 、 Li 、 Br 、 I、 F 、 H2SiO Fe 、 Ra、 Co、 V、 Mn 、 Se 主要达标组分 Sr、 F、 H2SiO B、 Br、 Ra ①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微具 H2S 臭味,色度 5~ 6 度,浑浊度在 5 度左右, pH 值 ~ ,水温 24~ 50℃。 ② 特殊化学成分 主要为硫酸 —钙型水,部份为硫酸 —钙 镁型水。 硫酸根含量大于 1g/l,总硬度在 200mg/l 左右,矿化度 ~。 ③ 气体成分 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游离 CO2( 30~ 50mg/l),硫化氢( H2S)( ~ )等。 地热水中含极弱的放射性,如氡等。 ④ 微量元素 地热水含 30 余种微量元素。 对人体有医疗价值的主要有锂、氟、锶、硼、溴、偏硅酸、偏硼酸等。 其中氟、锶、偏硅酸、偏硼酸等常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标准。 此外,水中还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其它微量元素,如锌、镍、铬、 钨、镉等。 地热水(温泉)的分布 铜锣峡背斜地热水资源丰富,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久,有较多的天然温泉和人工钻井。 据统计,区内温泉出露有三种形式:一是天然出露的温泉,二是钻井揭露的温泉,三是坑道温泉(见地热水统计表及地热水分布图)。 ( 1) 天然出露的温泉 天然温泉常以泉的形式分布于江河深切的河床及近岸边,处于当地侵蚀基面附近,如统景天然温泉。 ( 2) 钻井揭露的地热水 18 铜锣峡背斜钻井揭露的温泉较多,现有 10 口井,在背斜的两翼、轴部及倾没端均有分布。 ( 3) 坑道温泉 坑道温泉为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揭露的温泉, 主要是指煤洞或穿山隧道揭露的地热水。 如铁山坪隧道温泉等。 铜锣峡背斜地热水统计表 温泉类型 序号 出露 部位 名称 温度( ℃ ) 流量(立方米 /日) 井深(米) 水质类型 钻井 温泉 ZK01 背斜西翼 统景地热井 41 20xx 1826 ZK02 背斜东翼 统景度假村RK1 42 1271 200 SO4Ca ZK03 背斜东翼 统景温泉城 ZJ2 53 4483 118 SO4Ca ZK04 背斜东翼 统景温泉城 ZJ1 46 1191 SO4Ca ZK05 背斜 东翼 统景地热井 60 3000 ZK06 背斜西翼 龙门桥 RK1 号 52 2178 SO4Ca ZK07 背斜西翼 龙门桥 1 号 800 SO4CaMg ZK08 背斜西翼 玉峰山温泉 27 1000 HCO3CaMg ZK09 背斜西翼 桂一井 2521 1490 SO4Ca ZK10 背斜南倾没端 铜锣峡 41 1438 HCO3CaMg ZK11 背斜南倾没端 望江 41 2186 SO4Ca ZK12 背斜南倾没端 南山 42 2500 SO4Ca 天然 温泉 S1 背斜东翼 统景悬泉 46 616 SO4CaMg D01 背斜西翼 感应洞 38 190 HCO3CaMg S2 背斜东翼 铜锣峡 28 400 HCO3CaMg 坑道 温泉 背斜东翼 铁山坪隧道 25 800 SO4Ca 19 铜锣峡背斜地热水(温泉)分布图 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重庆市 渝北 区基础性的地质资料较丰富, 进行了较多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 工作, 已完成的地质工作主要有: 上世纪 70 年代 重庆 幅 1:20xx0 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 20xx 年 1 月提交的《重庆市渝北区龙门玉峰山热矿水水源评价报告》 20 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 20xx 年 11 月提交的《重庆市渝北区石坪镇龙门桥地热水资源详查评价报告》 重庆市地勘局 20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20xx 年 1 月提交的《重庆市渝北区玉 峰山地热水资源勘查评价报告》 重庆 136 地质队 20xx 年 5 月提交的《重庆市渝北区铁山坪地热水详查报告》; 原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南江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队 1988 年 12 月提交的《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铜锣峡热矿水资源评价报告》 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 1999 年 8 月提交的《重庆望江医疗热矿水水源评价报告》 重庆市地勘局 107 地质队 20xx 年 5 月提交的《重庆市南山地热水详查报告》。 重庆南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 20xx 年 8 月提交的《重庆市渝北区统景温泉度假村地热资源详查报告》。 原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1982 年 2 月提交的《重庆市江北县统景热水勘探 ZK1 钻孔水文地质综合成果图表》; 1重庆南江地热资源勘 探开发设计研究院 20xx 年 11 月提交的《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风景区地热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1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20xx 年 12 月提交了《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地热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以上工作均在渝北区境内开展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或针对铜锣峡背斜进行的地热水资源勘查工作,这些资料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目标任务 工作的主要目的:充分搜集、利用 渝北区 古路镇 地区已有资料,在 开展 1: 5 万地热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圈定的重点靶区开展 1: 1 万地热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和物 探等地质工作,基本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性、构造等特征;基本查明地热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等地热地质条件;划分热储层、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等;在合适地点设计实施钻探取水工作,对地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对周边地热井的影响及环 21 境影响进行评估,促进 古路 镇、两江新区及周边园区 旅游 、休闲业 的发展,为打造世界温泉之都奠定基础。 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1)收集、调查工作区内以及邻近区域地热地质的形成背景资料;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环境以及地热水分布情况等; ( 2) 1:5 万地热地质调查 200km2, 1: 1 万地热地质调查 30km2;并进行剖面测量等地面调查工作; ( 3)选择多个区域,开展多种地面物探工作,选择其中地热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研究、分析; ( 4)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勘查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 5)依据勘查实施方案进行钻井施工,并提交完井报告; ( 6)完井后若获得了有开发价值的地热水,则开展为期一个水文年的监测评价工作,并进行三个水期的抽(水)试验; ( 7)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评价期间水样的采集、分析; ( 8)在长期监测工作结束后编制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报告,对地热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对周边地 热井的影响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渝北区 古路镇 地区紧邻 铜锣峡 背斜,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 铜锣峡 背斜为境内的主要热储构造,蕴藏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并勘查成功了 多 处地热水钻井。 从现有掌握的资料初步分析, 渝北区 古路镇 地区地热水的埋藏深度在 20xxm 左右,从勘探技术上讲,此深度范围内的勘探与成井已有一套较成熟的工艺,为本次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及借鉴。 市内已成功勘查开发出了 60 余眼地热水井,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热地质勘查资料,这些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无疑也为本次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了基础保障。 六 、技术路线、技术方法 (一)技术路线 勘查中采用 “资料收集、确定靶区、实地调查、物探测试、井位优选、设备比选、 22 综合分析、钻探证实、科学评价 ”的工作路线进行工作(见技术路线框图)。 充分收集前人的地质成果资料(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钻井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开展详查工作区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在卫星照片和航空照片上的影像特征及其遥感地质解译工作。 按《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1161520xx)等相关的规范规程,选择先进的勘查手段,进行实地调查(核查)、在工作区范围内 进行地热地质调查,从面到点,对热储构造、导水特征、地热异常点进行核查,对地热田的评价提供野外实查依据。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工作区内开展地层层序划分,进行地层构造的调查和了解,重点是对三叠系嘉陵江组地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热储构造的热储层、热储盖层、热储下部的相对隔水层进行仔细描述,并测绘热储构造剖面。 地热地质调查采用 1:5 万、 1∶ 1 万的比例尺,重点是对三叠系嘉陵江组地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热储层、热储盖层、热储下部的相对隔水层进行仔细描述,同时进行多种手段的物探测试、地热温标评价元素的 采样与测试、热储层放射性元素检测,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同位素样品的分析。 在加强区域地热条件的综合分析、对比处理后,在重点勘查区选择 1~ 2 处勘查井位,对各井位的地热地质条件、钻探施工条件、开采开发条件、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综合条件较好的井位。 结合地热。古路镇地热水资源勘查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