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行业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 2020 】 2200 号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建立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 8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 2020)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指出: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技术,取代小型、分散锅炉供热。 9 《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发改能源【 2020 】141 号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角度更加侧重对热电联产的管理。 四、 电力、热力行业发展状况 电力行业基本情况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确立了电力工业先行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电力行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长 %,发电量增长 %。 进入上世纪 90年代,我国电力行业的增长率大致紧随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但自 2020年起,在电力消费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的发电量增长超越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截至 2020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 亿千瓦, 同比增长 %,年发电量达 ,同比增长 7%。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发、用电的良好形势使得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 增长得到了保障。 我国 2020年 2020年 GDP增长率与发电量增长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 2020 年中 国统计年鉴、 2020 年国内能源行业统计报告、《电力监管年度报告( 2020)》 热电行业基本情况 在仅生产电力的传统发电厂中,燃料于锅炉中燃烧,以生产的高压蒸汽推动涡轮,涡轮继而驱动发电机生产电力。 完成作功发电后的低压蒸汽热流将在冷凝器中冷凝为水分,然后重新注入锅炉。 由于低压蒸汽蕴含大量热能,而热能在冷凝过程中白白流失,因此,传统燃煤发电厂的热效率只有约 30%40%。 而热电联产电厂则将大部分完成作功后的低压蒸汽出售给附近的工业或家庭用户,而不是将其冷凝为水分,从而大大减少蒸汽冷凝所带来的热能损失。 因此 ,热电厂能以相同程序和燃料,生产电力及蒸汽,属于高效率的能源利用方式, 一般而言,功率 50兆瓦以下的热电厂的热效率可达 45%90%。 热电厂与传统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图如下: 热电厂与传统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示意图 ( 1)国外热电行业发展概况 由于热电联产是既产电又产热的先进能源利用形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具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供热质量、便于综合利用、改善城市形象、减少安全事故等优点,使能量得到梯级利用,减少能源损失,能量总利用率可以达到 80%以上,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得到大力提倡,特别是在经历了 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热电联产受到了西方国家的重视,从而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热电联产的发展。 美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在 1980年至 1995年的 15年间增加了 2倍, 2020年提出给予热电联产行业减免 10%投资税等多项优惠政策, 2020年美国热电联产机组容量已占总装机容量的 7%,根据其规划, 2020年美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将达到全美总发电能力的 14%,到 2020年达到 29%;欧盟在上世纪 90年代支持了 45项热电联产工程, 2020年热电联产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 9%,计划 2020年达到 18%。 ( 2)国内热电行业发展状况 A、 热电联产发展现状 我国一直重视发展热电联产。 早在建国之初,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时,就建设了一大批区域热电厂,到 1960年,单机 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约 20%,居较高水平。 后来由于有些热电厂热负荷不足,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计划安排等问题,热电联产发展速度减慢。 1981年以后,中央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出发,加大了发展热电联产的力度,制定了有关方针政策,热电联产又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热电联产。 我国先后于 1997年制定了《中国 21世纪议程》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20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明确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并于 2020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指导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 2020】1268号)。 虽然我国热电联产产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我国又是能源资源短缺国家。 节约能源、确保能源安全清洁供给,是我国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2020年 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将发展热电联产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的十项节能重点工程之一。 B、热电联产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能源规划,到 202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 2020年的 27%提高到 40%,新增供暖热电联产机组 4,000万千瓦,年节能 3,500万吨标准煤。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编制的《 2020年热电联产发展规划及 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到 2020年全国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2亿千瓦,其中城市集中供热和工业生产用热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都约为 1亿千瓦。 预计到 2020年,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9亿千瓦左右,热电联产将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2%,在火电机组中的比例为 37%左右。 根据上述规划, 2020年 2020年期间,全国每年增加热电联产机组容量 900万千瓦,年增加节能能力约 800万吨标准煤,我国热电联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基本情况 ( 1)国外垃圾焚烧发电起步较早,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发电是近 30 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特别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垃圾采取了“资源化”方针,垃圾处理不断向“资源化”发展, 垃圾发电站在发达国家迅猛发展。 目前全世界已建成上千座垃圾焚烧厂,垃圾焚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 ( 2)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垃圾处理量占国内垃圾无害化处理比例逐年提高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起步于 20世纪 90年代末,发展至今仅二十年时间,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引起我国重视并快速发展起来。 由于垃圾焚烧较之传统的垃圾填埋或堆肥法具有处理速度快、节省大量用地、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等优点,随着垃圾焚烧技术的不断提 高,垃圾焚烧处理已逐渐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处理方式。 特别是 2020年以来,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和实施了市政公用事业的开放政策、特许经营政策、投资体制改革政策、鼓励非公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政策措施,加快了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经济的发展。 作为最为传统的市政公用事业,垃圾处理领域也改变了政府单一的投融资渠道,而走向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自 1988 年我国第一座垃圾焚烧厂 —— 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建成投产至 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垃圾焚烧处理厂 67座,垃圾焚烧 处理能力已达 /天,按处理量统计,垃圾焚烧处理比例占 %,截至2020年底,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数已达 76座 5。 ( 3)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发展情况 垃圾焚烧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后再进行焚烧发电的技术。 具体主要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垃圾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涡轮转动,并带动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厌氧处理,最后干燥脱硫产生甲烷,再经燃烧,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已基 本成熟。 目前的垃圾焚烧工艺主要分为炉排炉焚烧、流化床焚烧和热解气化焚烧法,其中前两种工艺属于直接焚烧法,后一种工艺属于二次燃烧法。 炉排炉焚烧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对垃圾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