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产评估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和资本化中的产权模糊问题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但转型经济出现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和通过流动重组实现经济战略调整的大趋势要求明晰产权边界,公平处理各方利益。 所以我们的任务既要对产权模糊问题进行辩证思考,又要寻找科学界定产权的原则,使模糊在既定的时空中得以相对清晰。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依法澄清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有存量资产到底是由国家一元所有还是由地方、部门和企业职工多元分享。 其实,国有存量资产的商品化、资本化中地方、企业和事业单位主导的案例已经表明多元分享替代一元所有己成为一种潮流。 对这种潮流,我们持肯定的态度。 一是公有资产分级所有在国外已有先例,法国八十年代以来的地方自治改革,就是让地方居民直选地方政府长官,并由其代表地方居民利益处置包括地方公有财产在内的地方事务。 在转型经济中,我国地方政府正在发挥填补不完全计划和不完全市场结合形成的体制空白的作用,即原来由企业承担的责任,已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而与这种责任对应的就是形成地方公有财产,并取得相应的支配权和收益权。 二是国有 企业职工长时期以低工资、低福利为代价提取了国有存量资产的迅速扩张,如果不以资本化的国有存量资产赎买职工国有身份,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第二,产权界定中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何以解决。 国有资产产权模糊除了有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外,更多的则是其自身发展变化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长河,因而可以说模糊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绝对的,而清晰则是主观对客观在既定条件下的正确反映,是相对的。 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资产的动态产权界定观。 即每一次产权界定都应是在特定时空下对相关利益群体权利责任的总 效益大于总成本的效率至上,兼顾公平的次优解,通过一连串随时间变动的产权界定,去寻找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组合。 即在产权界定中,我们要经历从形式上不平等到形式上平等,再由形式上平等到本质上平等的渐进过程。 第三,产权界定是由行政强制还是平等协商。 有人认为既然是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必须由政府强制,即使是多元分享,也是由政府决定原则和比例。 对此,我们提出异议。 一是产权是由不同主体对资产拥有的不同权利束,这些主体的权利责任有内容差别,没有身份高低差别,必须由平等协商的产权契约规定各自的行为。 二是产权界定通常涉及产权转让行 为,这一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的行为显然要受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约束。 否则国有资产既不能商品化,也不能资本化。 3 加入 WTO 与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前景 动态认识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因为加入世贸而国民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相反都是在加入世贸中而获得了发展。 但加入世贸的利与弊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特别是对于作为服务业的资产评估行业,认为只要加入世贸组织就自然获得利大于弊的利益是很危险的。 加入世贸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及国际资本的加速进入,将提供较多的业务机会,但是,国际评估机构的进入也将带来更大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会增加对评估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会增加对评估人才的竞争。 因此,加入世贸的利与弊是一个动态概念,即只有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才 能使利大于弊。 进入世贸组织实际上有两种战略:一种是被动的战略,即被动地适应世贸,试图通过非主动性地进入而获取利益,自然而然地享受 “ 免费午餐 ” ,这是很危险的,其结果只能是弊大于利;另一种是积极的战略,即主动地去迎战世贸,在利弊选择上通过有效竞争而使利益扩大,弊端尽量减少。 世贸组织实际上是一种使用国际统一竞争规则的国际竞争性市场组织,讲究竞争与竞争规则,因而任何一个国家只有通过符合规则的竞争来进行利弊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竞争为基础谈利弊选择,不能再指望通过政府的行政保护来维护已有的市场格局,而必须通过各种方 式增强中国资产评估机构的竞争力,才能在加入世贸后抑弊而扬利。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现状 国际资产评估行业大致可以划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重视企业价值的评估流派及以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重视不动产价值的评估流派。 中国资产评估在初创时期受美国流派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要求,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比较重视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这大大促进了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法律地位、发展速度及业务水平的提高,使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成为在世界上具有自身特点和较高水平的一支新生力量,在 1999 年 10 月北京国际评估论坛上,中国资 产评估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国际评估界的一致认同,总结提高我国资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应是我国评估界对国际社会的一个贡献。 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对资产评估的认识也还存在较多的误区,同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对资产评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中急需进一步地提高与发展。 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估准则 目前资产评估准则尚未出台,作为资产评估自律组织的重要文件,准则将界定中国资产评估的重要概念、方法及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后续教育、质量控制等重要方面,应该是注册评估师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准则的出台及全面实施 ,才能进一步规范注册评估师的执业行为,较为准确地界定注册评估师的责任范围,有效地防范评估风险,因此,准则的制定与施行应是中国资产评估业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评估机构作为社会中介的地位与作用 受到 削弱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国家对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评估师赋予了较大的责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思想认识及其他各种原因,在资产评估发展的初期,对注册评估师和评估机构的要求中,片面强调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而忽视了维护其他投资者权益,从而束缚 了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削弱了注册评估师的社会中介鉴证职能。 在评估方法选择中以重置成本法为首选 对重置成本法的重视使我国评估界对该方法的研究与使用有了效高的水平,并在单项资产评估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进行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时,在评估理论中长期混淆了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标的究竟是企业权益价值还是企业生产要素价格,缺乏对收益法、市场法的研究,在评估实践中通过有关评估规范及项目管理等手段,突出强调重置成本法的地位,要求在评估操作中以重置成本法为主,造成与国际惯例的不协调,也不利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评估界的 广泛认同。 国外投资者难以认同中国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 通过去年的评估机构改革,资产评估机构已经成为法律上独立的经济实体,这将对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目前的管理模式并没有脱离传统的重视机构管理的模式,尚未按照国际管理的模式实行以注册评估师管理为主的真正反映资产评估行业特点的管理模式。 只有过渡到以注册评估师管理为主的模式,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反映评估机构人和公司的特点,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原有机构管理体制及脱钩改制、资格继承等不完善之处。 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道路过窄 近几年, 我们强调了法定评估的规范与发展,但对咨询性评估、投资咨询、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却重视不够,使大量的评估人员挤在狭窄的法定评估市场中,未能按照国际评估咨询机构的发展模式进行多方位的业务开拓,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评估市场的过度竞争,从某种角度而言,咨询性评估等业务对评估师的要求更高,更需要评估师按 照评估理念来灵活运用经济、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从长期来看, 也许更为市场所需求。 国内评估市场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将在新千年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评估市场将发生多元化的变化。 首先以传统的 产权变动为主休的国有资产评估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源自于政府制定新的管理政策,以及政府制定和实行市场化政策过程中对有关信息要求的调整,例如未来的税基评估业务,是以核实资产价值为基础的,并不以产权交易作为评估的目的,其行为受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的影响和制约;还有,政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