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件的质量要求确定主运动的启动、停止、方向、变速;进给运动的速度大小;选择刀具的参数及冷却液开、关等辅助装置的 动作。 3.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位置设计制造其专用夹具,适合于工件的大批量生产。 4. 零件的图形、尺寸及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要表示的清晰明了。 5. 要做到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符合要求、加工费用低等要求。 基本尺寸 考虑材料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内外表面质量 此零件用于两轴 ,杆之间连接传递 ,扭力或运动的中 间联接器所以对韧性和强度耐磨度有一定的要求 .如零件图所示该零件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 IT14级 .这对一般的铣削加工都不难打到 . .它是 GBIT11841996K级也较容易达到 . 、选材 接头的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关系: [σ ]=σ176。 /n=~(极限应力σ176。 ,n=3)脆性材料的σ176。 =σ b。 安全系数 n反映了构件的强度储备。 脆第 5 页 共 20 页 性材料的 n=2~ 3~9。 [σ ]=290 / 3= 拉伸的强度计算:σ =N/A≤ [σ ]= N =σ *Aaz N≤ [σ ]*A 材料为 QT500 、材料特性 牌号 抗拉强度Бβ 屈服硬度Б 延伸率δ % 布氏硬度 HB N/uu2(c Ф / uu2) N/mm(kgf/mm2) QT40018 400 250 18 13018 QT40015 400 250 12 13018 QT40010 450 310 10 160210 QT5007 500 320 7 170230 QT6003 600 370 3 190270 QT7002 700 420 2 225305 QT8002 800 480 2 245335 第 6 页 共 20 页 QT9002 900 600 2 280360 、毛坯 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材料性能毛坯的铸 造方法选用 低压铸造 毛坯公差等级 IT8级 球墨铸铁:在铁水(球墨生铁)浇注前加一定量的球化剂(硅,镁)使铸铁中石 墨球化,由于碳以球状存在于铸件基体中,改善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球墨铸铁 的抗拉强度,屈服强 度,塑性,冲击韧性大大提高,并且有耐磨,减震。 工艺性 能好,成本低等优点 因为零件要求无砂眼,所以在毛坯铸造时要注意气孔的产生 气孔原因: 1.空气夾杂在熔汤中 . 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 改善方法: 1.适当的慢速 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減 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 4.检查离型剂是否噴太多,模温是否太低 5.使用真空. 第 7 页 共 20 页 、零件图的分析 : 要求 :表面清晰,无毛刺,尺寸精度如上图。 表面粗糙度要求高。 加工工艺路线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定位基准是设计工艺过程的一向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加工精度的关键。 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 对于无合适定位面的零件可在毛坯上另外 专门设计或加工出定位表面,称为辅助基准。 (机械制造基础 P254) 2. 拟定工艺路线 1. 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次数是拟定工艺路线的重要内容。 主要依据零件各加工表面本身的技术要求确定,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加工表面的尺寸、工厂现有的设备情况、工件材料性质和毛坯情况等。 第 8 页 共 20 页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粗糙度如下 : 表面加工的经济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序号 加工方法 经济精度( IT) 表面粗糙度 Ra(u m) 适用范围 1 粗 铣 11 ~13 25~ 适用于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 2 粗 铣 →半精 铣 8~ 10 ~ 3 粗 铣 →半精 铣 →精 铣 6~ 9 ~ 4 粗 铣 →半精 铣 →精 铣 →抛光 6~ 8 ~ 5 粗 铣 →半精 铣 →精 铣 →磨削 6~ 8 ~ 适用于淬火钢、未淬火钢 6 粗 铣 →半精 铣 →粗磨→精磨 5~ 7 ~ 7 粗 铣 →半精 铣 →粗磨→精磨→超精加工 5~ 6 ~ 8 粗 铣 →半精 铣 →精 铣 →精磨→研磨 5 级以上 9 粗 铣 →半精 铣 →精 铣 →精磨→超精磨 5 级以上 10 粗 铣 →半精 铣 →精 铣 → 抛光 5~ 6 ~ 适用于有色金属 2加工顺序的安排 在确定了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之后 ,就要安排加工的先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