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上压盖零件的机械加工钻4-φ21孔夹具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mx140mm 表面,与Φ 90 同轴的Φ 3Φ 45 孔 、 M48 螺纹孔 和 Φ 83的槽。 其中外圆端面、 与Φ 90 垂直的 180mmx140mm 表面 、 Φ 83 的槽粗糙度要 求都为 ,故需要一次半精铣; 与Φ 90 同轴的Φ 3Φ 45 孔 粗糙度要求为 ,故最后要经过精镗才能达到技术要求。 2 他们的位置要求为: 3 45 孔与 90 外圆同轴度为。 Φ 90 外圆端面基准的加工表面。 这组加工表面包括 140mmx140mm 表面,其他表面。 由于各表面粗糙度要求 也不是很高, 为 ,故 需一次 半精铣 去除铸造表面硬皮就能达到技术要求。 上压盖工作时受载荷较少,故不需太高强度,但由于铸造后留有应力,故需退火去应力。 、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 Q=5000 件 /年, m=1 件 /年, 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 a%和废品率 b%分别取 3%和 %。 (要求生产类型是中批 ,(500=Q=5000),取 Q=5000) 代入公式得: N=5000 台 /年 X1 件 /台 X( 1+3%) X( 1+%) = 上压盖 重量 在 12Kg 以下 ,由表 13 知, 上压盖 属轻型零件;由表 14 验证 ,该 上压盖 的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制定工艺路线 、 毛坯的选择及毛坯余量确定 、 毛坯选择 零件材料为 45。 考虑到零件结构较简单,加工工艺性好,在工作过程中受力不大,没有经常承受交变载荷,所以综合考虑 , 选择铸件,由于零件达到中大 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重量在 12Kg 以下,故可采用机械造型中的砂型模铸造,铸造后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可取要求的加工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 J;也可确定 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 CT=12)。 这 3 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 毛坯余量确定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毛坯尺寸如下: ( 90mm) 因其加工长度为 15mm,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查表可取加工余量为 1;90mm表面尺寸公差为 — ,表面粗糙度为 ,要求精加工,此时直径余量可取。 因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查表可取余量为 1。 45 因 其他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查表可取 余量为 1。 34 与孔 18 因其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查表可取余量为 1。 绘制端盖毛坯简图 图 21 、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 4 通常先确定精基准,后确定粗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上压盖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上压盖的 90mm 的圆端面及其外圆面作为精基准。 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为基准来进行加工。 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90mm 外圆面是设计基准,选用其做精基准定位加工 45mm 孔和 孔以及 M48 2mm 螺纹孔。 这样就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重合。 同时也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平行度和同轴度要求。 、 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要注意表面是否平整,有没有飞边,毛刺或者其他缺陷。 我选择 140mm 140mm平面做粗基准。 .制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卡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以外,还应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的原则。 首先加工精基准 —— 上压盖的 90mm的圆端面及其外圆面。 ( 2)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 先安排粗加工工序,然后再安排加工工序。 ( 3)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 先加工主要表面 —— 180mm 140mm平面 等。 ( 4)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 首先加工各个端面和表面,后加工各个孔。 5 模锻成型后切边,进行调质。 调制硬度为 241~285HBS,并进行酸洗,喷丸处理。 喷丸可以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消除毛坯表面印脱碳而对机械加工带来的不 利影响。 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中间检验工序;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晰和中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上压盖 的安排顺序为:基准加工 —— 主要加工表面粗加工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 —— 主要表面半精加工和次要表面加工 ——热处理 —— 主要表面精加工。 工序路线: 工序 1:铸造 工序 2:退火,去应力 工序 3:粗铣 180mm 140 表面、 90 外圆的端面 工序 4:半精铣 180mm 140 表面、 90 外圆的端面 工序 5:粗铣其他平面 工序 6:粗车 90 外圆的外圆面 工序 7:精车 90 外圆的外圆面 工序 8:粗车 Φ 83 槽 工序 9:半精车 Φ 83 槽 工序 10:钻 的孔 、 锪平底面 工序 11:钻 的孔 工序 12: 钻 2Φ 18 孔, 锪 2Φ 34 沉头孔 6 工序 13: 粗镗、精镗 的孔 工序 14: 粗镗、精镗 45 的孔 工序 15: 攻螺纹孔 M48 2 工序 16:钻 4Φ 21 孔 工序 17:钳工去锐边毛刺。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上压盖零件的机械加工钻4-φ21孔夹具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中心孔 Φ 38, Φ 50, Φ 62 参照《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 10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工序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车孔 1 38 Φ 38 粗车孔 3 39 Φ 39 毛坯 4 42 Φ 40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工序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车孔 1 50 Φ 50 粗车孔 3 51 Φ 51 毛坯 4 54 Φ 54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2。 根据上述结果,再 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确定各工步的公差值分别为,精铰:。 粗 铰:。 钻:。 综上所述,该工序各工步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分别为, 精铰: φ 80+ 0. 015mm。 粗铰φ + 0. 058mm。 钻:φ + 0. 15mm, 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在这只计算钻 铰 精铰 D8 孔此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10 、 切削用量的计算 钻孔工步
件的质量要求确定主运动的启动、停止、方向、变速;进给运动的速度大小;选择刀具的参数及冷却液开、关等辅助装置的 动作。 3.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位置设计制造其专用夹具,适合于工件的大批量生产。 4. 零件的图形、尺寸及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要表示的清晰明了。 5. 要做到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符合要求、加工费用低等要求。 基本尺寸 考虑材料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principle of realizing the function of convenient, also detailed schematic diagram analysis of the b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each transformation institutions。 The
的铣削的宽度是 30wra mm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查出修正系数 考虑修正系数后的铣削速度 39。 39。 2 2 1 .0 0 .7 5 1 .0 21 6 .8 3 / m invvm 表表 计算出刀具转速 39。 n 及 进给速度 39。 fv 39。 n = 39。 01 0 0 0 1 0 0 0 1 . 6 8 3 2 3 8 / m i
点保护的范围集中确定在 LPZ0B防雷区 —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机房的范围内,并且以 LPZ0A 防雷区与机房范围的界面为一屏障,在这里将所有可能雷电入侵渠道全部切断。 运用实施 DBSE 技术,并合理选用防雷设备,来实现我们的目的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机房实现系统雷电防护。 防雷器设备选型 在雷电高发地区,网络设备均为精密 电子设备。 如果不注意防雷措施,轻则设备工作异常,重则损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