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设计能够顺利完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請參閱附件十六 ─ 『馬鞍山檔案傳真』】 「馬鞍山網上行」 社會科學課程統整計劃 (歷史科 ) ─ 教師手冊 (三 ) 互動遊戲篇 項目 互動遊戲名稱 I 『馬鞍山縱橫遊』文物徑旅遊冊 II 『馬鞍山縱跡大搜索』 III 『馬鞍山史識錯與對』 【請參閱附件十七 ─ 『互動遊戲區』】 I 『馬鞍山縱橫 遊』文物徑旅遊冊 (1) 目的 藉著『馬鞍山縱橫遊』文物徑冊子設計,增加學生對馬鞍山歷史之認 識,提高他們對馬鞍山歷史研究之興趣。 同時,讓他們體會歷史與生 活是息息相關的。 (2) 設計理念 學生代入導遊角色中,為團友設計『馬鞍山縱橫遊』文物徑一天之行程。 學生根據個人對馬鞍山歷史之認識,比較馬鞍山歷史事件、遺跡、遺物 之重要性,選出重要歷史考察景點,並加以介紹。 『馬鞍山縱橫遊』電 腦軟件設計屬指引式,同學可根據工作紙內之提問完成文物徑冊子設 計。 (3) 遊戲程序 範疇 ─ 首先,學生從網頁中下載『馬鞍山縱橫遊』網頁,在進入『縱 橫遊』後,學生可先選擇瀏覽馬鞍山地圖。 內裡顯示重要十四點重要 的歷史建築物及遺跡。 十四個歷史考察地點主要來自以下五個範疇, 分別是: i 馬鞍山礦場及礦工生活歷史 ii 方濟會在馬鞍山發展史《教會》 iii 方濟會在馬鞍山發展史《學校》 iv 原居民歷史 v 房屋發展史 「馬鞍山網上行」 社會科學課程統整計劃 (歷史科 ) ─ 教師手冊 封面設計 ─ 學生可從十四點中選取其中重要的五個歷史考察地點。 選擇後,電腦軟件會自動跳入「封面設計」之版面 上,版面上的五個方框內會即時顯示同學剛選擇五個景點之最具代表性建築物相片。 繼而,學生在封面上輸入「導遊姓名」 (學生姓名 )、「旅行社編號」 (學生學號 )及「參觀日期」 (設計完成 )。 於是,『馬鞍山縱橫遊』之封面套便設計完成。 考察地點介紹 ─ 完成封面設計後,學生按入相片方框內,進入相 片相關之版面。 學生需介紹所選擇五個景點之歷史重要性。 學生需掌握從電腦下載相關資料之技巧,懂得運用文字處理解釋考察地點歷史重要性,與及選取適當之相片,並加以介紹。 他們可通過『超 連結』連接往『馬鞍山檔案傳真』,瀏覽相關資料,以加深 對景點歷史背景之認識。 個人發揮空間 ─ 『馬鞍山縱橫遊』電腦軟件設計屬指引式,同學可 根據軟件之指導完成文物徑冊子設計。 同時,本課程亦鼓勵同學嘗試 運用個人電 腦科技知識設計文物徑冊子設計。 如在冊子中放入自己所 搜集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使冊子內容更豐富。 【請參閱附件十八 ─ 『馬鞍山縱橫遊』文物徑旅遊冊】 II 『馬鞍山縱跡大搜索』 (1) 目的 『馬鞍山縱跡大搜索』設計之目的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輕鬆的互動 遊戲。 問題內容主要來自他們對本社區之基本了解、早會短講、講 座 、 『 馬鞍山縱橫遊』,以及『馬鞍山檔案傳真』。 因此,透過互動遊 戲,能提高學生對方濟會、聖若瑟學校及馬鞍山歷史之學習興趣。 (2) 遊戲程序 開始時,學生可登入『互動遊戲區』內之『馬鞍山縱跡大搜索』。 在進 入『馬鞍山縱跡大搜索』後,版面顯示一幅馬鞍山區地圖,在地圖上出 現 14 個歷史考察地點。 與此同時,畫面左上角出現有關此地點建築物 圖片及歷史背景問題。 同學需從相片及文字資料中推測此地方之名字及 所在位置,用滑鼠在地圖上 點出正確位置。 若位置正確,螢幕會顯示「答 對了。 」語句,並在正確位置旁顯示地方名字。 接著,螢幕會顯示另一 幅圖片及與圖片有關之歷史問題,同學需重覆以上提及步驟完成問題。 當學生答對所有問題後, 14 個歷史考察地點旁顯示正確地方名稱。 同 時,螢幕上出現〝恭喜你。 你已完成『馬鞍山縱跡大搜索』〞句子。 同 學在此成績表上輸入「導遊姓名」 (學生姓名 )及「參觀日期」 (設計完成 ) 日期,並將之列印。 這張馬鞍山地 圖便成為學生成功之引證。 【請參閱附件十九 ─ 『馬鞍山縱跡大搜索』】 「馬鞍山網上行」 社會科學課程統整計劃 (歷史科 ) ─ 教師手冊 (四 ) 學習活動篇 項目 策略 內容 /性質 教材 (筆記 /工作紙 ) I 『齊來認識我校園』 指導性工作紙、活動 網頁上「 學習測試區 」 : 《齊來認識我校園》 II 籌辦早會短講 短講 早會短講資料 III 馬鞍山學術雙周 午間教學特輯欣賞 「活著就是精彩」、 「山中有情」、 「聖方濟堂建堂特輯」、 「研究小組工作錄影」 『馬鞍山網上行』 講座 網頁上「教與學分享站」 : 「資料匯集墟」 『馬鞍山網上行』 班際問答比賽 班際問答比賽提問 壁報製作及展覽 網頁上「教與學分享站」 :「壁報展」 《時間、地點、人物》 壁報展覽 網頁上「教與學分享站」 :「壁報展」 文物展 網頁上「教與學分享站」 : 「文物展」 I 『齊來認識我校園』 (1) 目的 《齊來認識我校園》是屬探索性質之工作紙。 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訓練 學生搜尋及分析原始史料。 學生按著指引,到校園每一角落搜尋資 料,認識學校歷史。 同時,建議答案亦存放在網頁上,同學在完成工 作紙後,可即時刻對答案。 因此,希望能鼓勵學生自發性地學習,並 能提高他們對學校之歸屬感。 「馬鞍山網上行」 社會科學課程統整計劃 (歷史科 ) ─ 教師手冊 (2) 遊戲程序 開始時,學生先進入『教與學分享站』內之『學習測試區』,再進入此 區之《齊來認識我校園》內。 《齊來認識我校園》分別以文件形式 (Microsoft Word)及網頁形式存放著。 (教與學分享站 /學習測試區 /齊來認識校園 文件版﹝下載資料﹞) 瀏覽者可按『下載文件』鍵下載《齊來認識我校園》工作紙,並嘗試按工作紙之指引搜集資料,及尋找答案。 【請參閱附件二十 ─ 《齊來認識我校園》】 (文件版 ) 同學亦可選擇進入『進入網頁』內瀏覽工作紙內容。 在工作紙之最後一 頁,顯示『答案』二字,當同 學按『答案』鍵時,工作紙之建議答案便 即時在畫面上顯示出來。 (教與學分享站 /學習測試區 //齊來認識校園 (網頁版) ─ 建議答案 [進入網頁 ]) 【請參閱附件二十一 ─ 《齊來認識我校園》建議答案】 (網頁版 ) II 『馬鞍山網上行』早會短講 主要內容 ─ 本科籌辦五次早會短講,在早會時,向學生及老師介紹馬鞍山 歷史。 主題內容如下: 早會短講主題 I 『馬鞍山網上行』 社會科學統整計劃介紹 II 馬鞍山歷史 (名字源由及昔日主要村庄 )介紹 III 馬鞍山歷史資料搜集行動、馬鞍山歷史 (昔日礦工生活 )介紹 IV 山頂聖堂、小學、修女院及幼稚園歷史介紹 V 馬鞍山聖若瑟中、小、幼學校歷史介紹 「馬鞍山網上行」 社會科學課程統整計劃 (歷史科 ) ─ 教師手冊 表達形式 ─ 為了讓學生在這短短數分鐘短講內掌握基本之歷史資料,本科 在設計短講時亦採用不同方式之教學方法,以增加學生研究馬 鞍山歷史興趣。 重點內容 講者 教學工具 及方式 教學目標 I 『馬鞍山網上 行』 計劃介紹 老師 宣傳橫額 作為『馬鞍山網上行』學術 活動之引子,讓學生對此聯 科活動主題有基礎之認識 II 馬鞍山名字 源由及昔日 主要 村庄介紹 老師 (2 位 ) 馬鞍山大型 山勢圖 馬鞍山大地 圖 認識馬鞍山名字出處與其 山勢之關係 認識三個古老原居民村落 之正確位置 III 馬鞍山歷史、 昔日礦工生活 歷史介紹 老師 、 學生 實物介紹 (礦石 ) 老師訪問『研 究小組』成員 參與實地考察之感受,及訪問老礦工及參 觀礦洞後之體 會 學生認識訪問老礦工時面 對溝通上之困難; 了解昔日礦工常遇到之危 險; 認識馬鞍山礦業盛衰 IV 山頂聖堂、小學、修女院及幼稚園歷史介紹 老師 (2 位 ) 以故事形式 , 配合漫晝化之 人物及建築物 ,介紹方濟會 在 1940年代開 始在馬鞍山的 服務 幫助學生掌握方濟會自 1940 年代在馬鞍山服務 (傳教、辦學 )歷史; 提高學生研究方濟會之興 趣 V 馬鞍山聖若瑟中、小、幼學校歷史介紹 老師 (2 位 ) 用大型校章 介紹學校辦 學宗旨 學生認識學校之辦學 精神; 提高學生研究學校歷 史之興趣 【請參閱附件二十二 ─ 早會短講資料】 此外,在每次短講結束前,老師會給予學生問題,答案留待學生發掘。 例如「馬鞍山三寶是指哪甚麼。 」「誰人 曾擔任馬鞍山村長及馬鞍山小學 校監職責。 」。 知道答案的同學可將答案交給負責老師,答中者可得到獎 勵卡。 藉此,鼓勵學生自發性地發掘與他們生活昔昔相關之歷史。 而答案 將成為下一次早會之引子。 此外,短講內容會儲存在互聯網中,學生可隨 時瀏覽早會短講資料。 「馬鞍山網上行」 社會科學課程統整計劃 (歷史科 ) ─ 教師手冊 因此,雖然是短短數分鐘的講座,藉著此機會讓學生對馬鞍山歷史、昔 日礦工生活,及馬鞍山聖若瑟學校建立基本之概念,並能提高學生對馬 鞍山歷史研究之興趣。 III 『馬鞍山網上行』學術雙周 學術周由宗教科、經公科及歷史科聯合舉辦,預備工作包括製作展板、整 理 已搜集資料,製作 PowerPoint 及相片集、 籌辦早會短講及問答比賽。 藉著籌 辦學術雙周,希望給予 『馬鞍山網上行』更鮮明之印 象,提高學生對 馬鞍山 之認識。 【請參閱附件二十三 ─『 馬鞍山網上行 』 學術雙周日誌 】 內容分三部份,包括: ( 1) 午間教學特輯欣賞 學生可在午膳後進入禮堂欣賞有關馬鞍山歷史錄影帶,包括「活著就是 精彩」及「山中有情」。 配合工作紙,以鞏固學生對馬鞍山史料之認識。 在小食部播放『研究小組』訪問張老師、老礦工時之工作進程,讓學生 對訪問工作有所理 解,並分享被訪者之個人經歷及感受。 (2) 『馬鞍山網上行』講座 安排所有中一至中三於第八節及第九節進入禮堂參與講座,分享「研究 小組」研究工作成果。 在十二月中旬,「研究小組」已完成所有訪問及 製作報告工作。 而早前所搜集之史料已作分析及歸類。 「研究小組」運用 素描器及數碼相機將資料存放在綱頁上。 在講座中,『研究小組』運用投射機、電腦播放舊日學校、教會、山上村 民生活及建築物圖片,實有助學生重組昔日礦工生活、方濟會服務、學 校生活面貌。 此外,在新舊相片之對照下,學生 能掌握馬鞍山歷史之發 展及變遷。 (3) 『馬鞍山 網上行』班際問答比賽 目的及對象 ─ 班際問答比賽之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寓學習於遊戲中學 習歷史知識。 比賽 安排所有中一至中四於第七節及第九節進入禮堂參 與『馬鞍山網上行』班際問答比賽。 中四『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