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20 年专业群全部在校生人数 550 人。 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96%;双证书获得率 98%;专业对口率 95%;就业单位满意率 90%。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更为完善的工学结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套校企共管的管 理制度,同时探索工学交替的丹麦 式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专业调研、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基于木材加工典型产品设置的课程体系。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专业群重点建设《木材干燥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胶合板制造 技术》三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教材建设 在已经编写出木材加工专业特色实训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对高职木材加工专业适用性更强的教材:《家具设计与制造》、《木材干燥技术》、《胶合板制造技术》 3 种新型特色教材。 资源库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师资建设 培养和引进 高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建设一支 高水平的 “ 双师结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对重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再培养 4 名骨干教师(专业群)、聘请 2 名客座教授、外聘教师 7 名、聘请 3 名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将青年教师送到企业进行锻炼不少于 2 人次 /年,使专任教师总人数达到 23 人左右,兼职教师达到 12 人左右。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新建开放型木材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 包括 6 大实训中心, 6 个实验室;在原有的 10 个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建 10 个以上的顶岗实习实训基地,使本专业 群的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达到 20 个。 形成年接收实习实训学生 900 人次的能力,每年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300 个以上,完善实训管理制度建设和规程建设、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合作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 保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系统严格、有序的运行,引入ISO9000 质量标准,制订质量控制体系和“双加” 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服务 为辽宁省正在实施建设的彰武县林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服务:对基地木材加工培训中心进行师资力量培训;与彰武县合作建立林产品加工研发中心,为基地企业提 供技术支持; 对全省木材加工企业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900 人次以上 /年; 为全省其它地区人造板、 10 项 目 内 容 与 指 标 家具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服务 10 次 /年以上。 专业群 在原有的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木工机械方向的专业群基础之上,根据社会需要,考虑新增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木工机床数控技术方向、木材防腐与园林家具方向,形成能够覆盖木材工业行业面 98%,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群。 本专业将立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行业和职业背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以数量扩张和质 量提升相结合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体现时代气息、符合市场需求、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把本专业办成省内一流、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力的一流木材加工技术专业。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如表 12。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对学生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 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需要为依据、以木材加工技术岗位群应用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产学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经,建立更加完善的订单人才培养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符合新世纪、新经济要求、满足我省乃至全国木材工业行业生产与营销第一线需要的高职人才。 (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建设要在进一步搞好“工学结合 ——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工学交替”模式。 11 “工学结合 —— 订 单培养“是本专业已经进行了三年实践的一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准备搞订单的企业搞好调研论证工作,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经营能力等,同时了解企业合作的主要动机和出发点,选择真正具有人才培养需求愿望而不是急功近利、只求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 ,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企业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 避免针对性太强而知识面过窄,导致再就业情况下的转岗困难。 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考虑借鉴丹麦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学习 +工厂实践 +学校学习 +工厂实践) =( 1++1+)的工学交替的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真正的高技能,还能在反复的交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 2)完善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遵循的依据是:“典型产品引导专业核心课程;企业培训内容引导专业教学内容;生产工艺引导实训过程;职业标准引导技能鉴定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依据如图 1。 这些课程的共同特征是以“其方向与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实用 性和针对性;不讲究繁琐的计算与推导,而重视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专业课程按照以木材工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设置,举例:如图 2,《 家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置路径。 ( 3)着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搞好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是制定工学结合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其具体安排如表 13),在此基础上,考虑专业课程与其所针对岗位的重要程度来选定专业核心课程并进行重点建设。 核心课程的建设共包括: 《木材干燥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胶合板制造技术》等 3门满足工学结合,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 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实训指导、实训考核办法、多媒体课件等内容。 专业 课程 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 实训 过程 典型 产品 生产 工艺 12 图 1 基于典型产品的课程设置依据图 专业教学内容 技能鉴定标准 企业培训内容 职业 标准 造型设计 结构设计 工艺设计 机械加工 数控加工 表面涂装 验收包装 知识目标: 家具结构设计 技能目标: 零件图;部件图;装配图 素质目标: 严谨 产品构思 备料 知识目标: 家具造型设计 技能目标: 二维设计;三维造型; topsolid 等 素质目标: 创新 知识目标: 制造过程 — 材质标准;加工标准 技能目标: 合理选材;合理剔除缺陷 素质目标 : 经济。 合理 知识目标: 制造过程 — 刀具;工装 技能目标: 设备调试、操作 素质目标; 协作;安全 知识目标: 加工工艺设计 技能目标: 工艺卡;生产作业指导书 素质目标: 条理 知识目标: 制造过程 — 涂装工艺 技能目标: 涂料调配;表面处理;涂饰操作 素质目标: 体质;毅力 知识目标: 质量、企业管理 技能目标: 包装技术 素质目标: 责任 知识目标: 制图;美术;家具材料 技能目标: 手工及 CAD 绘图 素质目标: 想像 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13 图 2,例:《家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置路径 表 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建设项目计划一览表 课程名称 建设内容 建成时 间 经费(万元) 经费来 源 负责人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2020 年 5 倪贵林 课程体系 木材干燥技术 教学 标准 2020 年 1 倪贵林 教学设计 2020 年 1 特色教材 2020 年 4 教学资源库 2020 年 6 家具设计与制造 教学标准 2020 年 1 尹满新 教学设计 2020 年 1 特色教材 2020 年 4 教学资源库 2020 年 5 胶合板制造技术 教学标准 2020 年 1 王柏川 教学设计 2020 年 1 特色教材 2020 年 4 教学资源库 2020 年 5 合计 39 ( 4) 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出生动、通俗、实用的新教材。 特色教。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tgqp s i n1s i n20s i n1s i n1 ( 32) 塑性区位移: 20 s in c o s2 pp P C Ru Gr ( 33) 塑性区半径: s i n2 s i n100s in1)( C c tgqC c tgPrRp ( 34) 弹性区应力:
间和校正车间管理监控,选用一台中速球型摄象机 APGZ1807W,该产品监控图象效果好,操作简单灵活, 1 11 号摄 象机定在二楼楼梯间处,用做通道安全监控,主要作用是监控楼梯走道,产品选用一台中速球型摄象机 APGZ1807W,该产品监控图象效果好,操作简单灵活, 1 12 号摄象机定在财务室,安装一台彩色 480 线半球摄象机 APG218H,装 镜头,作用是财务室安全监控, 1 13
论坛 [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2).56. [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 强国 [R].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学位论文类 [序号 ]作者 .文献题名 [D].保管地 :保管单位 ,完成年 .起止页码. 举例: [1]邓友 .论电视艺术的美学性 [D].北京 :北京广播 学院 ,. 3. 析出文献类 [序号
y 等 [7]用 5%NaOH 溶液在 30 ℃下分别处理黄麻纤维 0、 2 h、 4 h、 6 h、 8 h,然后 室温干燥 48 h,再 100 ℃干燥 6 h。 对温度的影响一般认为,纤维素的碱化为放热反应,随温度提高,纤维素润胀程度下降,碱纤维的反应活性降低。 因此,碱润胀处理一般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如 20 ℃,进行为宜 [8]。 从多位研究者对纤维素碱处理的报道中得出
女湖的湖在全园的构图中心位置,三面被山包围,景观空间的形式属半开敞式。 在环湖步道上行走会有一种安谧的感觉。 整个园区基本上呈 中轴对称,以幸福广场和茶山神女区的表演广场形成的对景线为主轴线, J、 C两区和湖对岸的 F、 G、 H区坐镇轴线的两侧。 整个构图很均衡。 (五) 植物配置 神女湖公园的植物配置突出了永川“茶竹文化”,运用了大量的乡土植物,主要用银杏、小叶榕、香樟、国槐、水杉
从现在应用的技术方面和用户的操作方式方面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研究 期刊管理 系统的总体需求、实现方案,并分析开发系统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是否开发该系统提供依据和建议。 项目背景 建议开发软件名称: 期刊管理 系统 项目的提出者: 张庭 开发者: 张庭、岳涛、吴李江、江一舟、孙晓渭 用户:读者 实现软件的单位: 盐城工学院 定义 该系统 是 基于 对 期刊 的借阅、归还 、管理 等提供 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