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农民欢迎,比普通稻种更具有市场竞争的优势。 通过项目建设,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可达到 12020 亩,加上南繁和协作单位提供的优质稻良种,每年可以生产约 260 万公斤优质稻 良 种。 本项目建设后, 形成 500 亩高产、高效、稳定的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 年生产加工优质稻良种 100万公斤工厂。 江西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现有 5个区域经销商、 63家县级经销商、 1000余家零售商;同时公司的产品还销往湖南、广西、福建、湖北等地。 经销的优质稻良种,由于质量好、品种对路,深受广大农户信赖,市场供不应求,客户 纷纷前来订购优质稻良种。 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 销售区域 本项目优质稻良种的销售区域为立足 ⅩⅩ 、 ⅩⅩ 等周边 县(市) ,面向全省,辐射长江以南省份适宜区域。 市场定位分析预测 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将长期困扰人类,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更是如此。 所以从本质上分析,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数量远比质量更加重要,即全局而言产量优先。 而另一方面,粮食作为市场配置的商品之一,其产销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消费市场的直接影响,即局部存在质量优先。 这就决定了作为粮食产业组成部分之一的优质 稻 23 及良种的市场地位,并在全局上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优质稻及良种在局部区域进行重点发展,无疑可占据区域市场的主导地位。 优质稻作为水稻中的一个特色品种,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种植基础和市场基础。 随着我省各地一大批大中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建成,粮食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在此情形下,细分市场,进行优质稻品种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开发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从而推动优质稻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并由此直接带动优质稻良种的市场销售。 三、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公司 每年为 ⅩⅩ 及其 ⅩⅩ 等周边 县提供 优质稻 良种 100 万公斤 ,为 ⅩⅩ 、 Ⅹ Ⅹ 两 县成为南方稻区最大的 AA 级稻米原料生产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本 公司 依托我县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借助 其 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网络,积极推进“ ⅩⅩ ”牌优质稻种子的销售。 以最好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优质服务和科学的广告策划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外销份额和争取占领国内市场。 产品外销采取订单销售,在本省的吉安、新余、九江、赣州等市设立窗口。 产品销售即要按照特种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方式,又要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建立与农民直接联系的分销体系,实行责任代理经销制,引进更具竞争力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模式,计划在全省各 县都要 建 立销售网点 ,并在乡镇建立零售直销商增至 1600个。 同时为了搞好种子适用期的信息反馈制,建立种子销售档案,实 24 行全程跟踪服务。 销售网点计划在下级分销中建立常年联系用户制度,以及时把产品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反馈到企业,以利于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达到顺畅销售产品的效果。 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ⅩⅩⅩⅩ 种业有限公司 现有的销售网络比较完善,除企业自建的县内销售网络体系外,还分别在江西省的九江、吉安、抚州、新余、 赣 州等市设置了区域销售网点,并不断优化销售机制,在销售体制和市场信息上做到“ 活而灵”。 另外注重企业产品销售队伍建设,创优销售机制,为加强产品销售力量 ,成立良种销售专业分公司,主要负责对外种籽的销售业务 ,管理上实行全员承包制,定人定量,把产品的销售量与个人的业绩、收入水平挂钩,使中心产品的辐射面不断扩大,达到生产能力与销售能力相适应。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计划 建设 5000 亩“ ⅩⅩ ”系列的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 以江西省种子管理站为依托,充分发挥公司自身科研潜能,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农在、江西省农大等科研院校学者联合攻关,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 通过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行“订单农业”,走现代农业企业“品种优质化、生产基 25 地化、购销一体化”的新路子,迅速高效地完成种子产业化工作,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标。 项目建成后的 3— 5 年时间里,将把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扩大到 12020 亩,生产出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稻种子 260 万公斤。 并建成较先进的贮、运、加工体系,争创一流农业龙头业,使“ ⅩⅩ ”品牌成为农业种子行业的驰名品牌。 由于原种子加工的设备不够先进、工艺欠合理,不能满足现 有优质稻良种精加工需求,特别是对优质稻良种进行包衣加工无法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种子质量标准— 1996 规定的技术要求 ”。 为此,本项目建设方案是遵守 “ 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留精可用部分、强化精细深加工能力”的原则 ,在 靖安县良种子场内新建一条种子加工生产线 ,使优质稻良种加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提高公司 优质稻良种产业化经营规模、水平提供条件。 二、项目规划和布局 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计划在 ⅩⅩⅩⅩ 镇新建 5000 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 主要是对基地的排灌分渠 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系统重新建设。 紧密结合田间沟、路、渠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 ( 1) 排灌分渠 26 计划修建 灌分渠 3480米,投资为。 灌溉渠要求“三面”(两侧及下底面)不见土,采用 C20 砼结构 , 砼壁厚 120mm,砼底厚 70mm,砼面 20mm 厚 1:2 水泥砂浆粉刷,边坡 1:1,深度与田块持平。 排洪、排涝沟渠断面设计主要是确定排水沟纵横断面尺寸和水位衔接条件,校核排水沟排涝能力和不冲不淤的条件。 本工程排灌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沟渠三面水泥护坡。 做法:沟渠内要求“三面”不见土,采用 C20砼结构 ,砼壁厚 120mm,砼底厚 70mm,砼面 20mm厚 1:2水泥砂浆粉刷。 根据水工建筑物要求,参照本地降雨强度按照 24 小时日暴雨300 毫米设计,要求在短时内排得出,主干渠道可过流量Q=,大于 Q=。 支渠:设计沟深为 米,下底宽 米,渠上底宽 1米。 C15砼衬砌。 27 毛渠:设计渠深为 ,下底宽 米,渠上底宽 米。 C15 砼衬砌。 排洪排涝沟渠:设计沟深为 米,渠上底宽 米,下底宽3 米。 采用 C20砼结构现浇。 砼壁厚 120mm,砼底厚 120mm, 砼面20mm 厚 1:2水泥砂浆粉刷。 ( 2)田间道路 为运输和机耕作业的需要,田间工程设计必需配置道路, 基地修 田间道路 1200米 ,投资估算为 万元, 田间道路 路 面宽 3米,高出地面 40公分,单边设排水沟 , 路面采用碎石软路面。 优质稻良种加工生产线建设 项目建设布局和规划主要从节约投资的角度考虑,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项目重复建设问题,特别考虑减少征地费用。 能利用的水泥晒场尽量利用,办公用房等也可再利用,减少公用工程的投资支出。 从大的项目定点上讲,扩建项目选址在 靖安 县 良种场内 ,由于水电设施比较完备,可以做到公用 资源的合理利用。 ( 1)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一) 优质稻良种加工工艺流程 (详见种子加工工艺流程 28 图): 初级良种在进车间生产之前经过栅板筛和圆筒筛初清,进入车间初级良种仓待加工。 初级良种进入下种谷坑之前采用栅板筛清除大、粗杂质 ,经提升机进入圆筒初清筛,再进入生产车间清理工序,初级良种经圆筒初清筛粗清后,利用两台平面回转清理筛和强负压吸风除尘风网清除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大小轻型杂质,然后利用两台高效吸式去石机分离并肩石,去石后经管道式磁选器除去磁性杂质。 平面回转清理筛选用运行平稳、三级组合清理的 TQLM100 2型清理筛,通过强压吸风,使初级良种充分进行“空气浴”将毛谷中的轻杂、灰尘、瘪谷等基本吸走、清理干净;采用 QSX100 型吸式去石机去除难清理的并肩石。 使得主流原初级良种中不含砂石等杂质。 其去石机的吸风也能再次风选稻谷,吸走轻杂。 经过筛选、风选、去石、磁选工艺,能分离出稻谷中的杂质,达到净初级良种要求。 、烘干 原初级优质稻良种是从农户千家万户中收购上来的,为防种子纯度不够和其他杂物在其中,要根据国家种子标准进行种子检测,主要检测种子的水分 、净度、发芽率、纯度几个方面。 通过重力清选机将不饱满的初级种谷清掉,以达到优质稻良 29 种谷粒饱满,提高其净度品质。 优质稻良种包衣技术是近年来被我国专家大力推崇和广大农民普遍欢迎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在粮食生产中得到运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有效成分配方高度集成了高效杀虫剂、杀菌剂、营养元素和多种生长调节剂。 优质稻良种包衣后主要表现为: ① 包衣种子一般不需按常规方法浸种,能促进发芽,提高出苗率。 ② 提高秧苗素质。 秧苗变矮,茎基加宽,白根数增多,分蘖增多,从而保证壮 苗,增强秧苗抗逆性。 ③ 有效防治苗期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立枯病等病害和稻蓟马,稻飞虱等虫害,同时大大减少了老鼠、鼓泥虫的危害。 ④ 省药、省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能有效的减少烂秧,节省了用种量,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秧田成本节省 70%以上。 ⑤ 包衣前种子经过精选,同时使用特殊色料使不同品种的种子具有不同外观颜色,可促进良种标准化,防止伪劣种子的流通。 为了确保优质稻良种质量,按照国家种子标准将包衣后的种子进行烘干处理,使其水分不超过 13%。 30 优质稻良种包装采用 VFS 全自动电脑定量秤进行包装。 具有计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二)通风除尘设计说明 优质稻良种加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粉尘,在原初级种谷清理阶段主要是夹杂在原初级种中的泥灰砂土等无机性粉尘,通风除尘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控制粉尘,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机器设备。 ,我们遵循“密封为主、吸风为辅、尘源重吸”的方针。 ① 密封为主 本工艺均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设备,在产生粉尘的地方首先考虑密封,以防粉尘泄 漏飞扬,对料斗等设备均设置盖板,再配以适当的吸风量,控制粉尘外逸。 ② 吸风为辅 对尘源发生处都设置了吸风点,在原初级优质稻良种清理工序,采用大风量吸风,如对下种谷坑、振动筛、去石机、原初级优质提升机等设备,在密闭的基础上加大吸风量,并充分利用风选优势,尽可能较多地吸走物为中的灰尘及轻杂等。 ③ 尘源重吸 在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对粉尘多的地方采用吸尘装置吸尘,并分配适当的风量以保证被吸风设备内产生负压,以免灰尘处扬, 31 吸口风速控制在 2~ 5 米 /秒,以提高吸尘效果。 除尘风网计算中尽量考虑阻力平衡,但在各支管中仍设置 蝶阀调节风量和风压。 本工艺共有 3 组风网,分别是原初级优质稻良种除尘风网( 1组)、去石机风网( 2 组)、风网由风机、吸风机、风管和除尘器四部分组成。 风网中全部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通风除尘设备和工艺。 所有风网均采用两级除尘,一次除尘采用旋风除尘器或沉降室,降去粒径较粗的粉尘(一般大小 10 微米),二次除尘采用组合式并联旋风除尘器或低压脉冲除尘器。 净化的空气能达到环保要求,可直接排放。 (三)经济技术指标 优质稻良种执行的质量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种子质量标准 — 1996”。 作物名称 级 别 纯 度 不低于 % 净 度 不低于 % 发芽率 不低于 % 水 份 不高于 % 水 稻 良 种 96 98 80 13 (四)种子加工技术工艺参数: 5t/h(以喂入量计算,允许偏差177。 5%)。 :≥ 99% :≤ % :≥ 99% :≤ 60db(车间平均值 ) :室内≤ 10 毫克 /立方米 32 室外≤ 100 毫克 /立方米 : 215KW ( 2)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建设标准 土建设计本着适 用、经济、合理,在可能情况下考虑美观的设计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及其它专业需要的前提下,各建筑物、构筑物采用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建筑处理方式,同时考虑利用当地的材料及施工条件,在限定的场地内力求布局合理,建筑物协调统一。 建设设计遵循国家颁发的《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J686)、《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TJ337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TJ3479)、《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 TJ3679)、《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TJ3779)等规范执行。 A、 建筑设计要求: ① 通风与空调:尽量 采取自然通风,以满足换气、去潮、散热要求,对种子贮藏等要求高的车间采用空调和换气扇,满足湿度和温度要求。 ② 噪声控制与建筑隔音:由于种子加工、贮藏等车间噪声较小,设计不作噪声控制。 ③ 采光:一般车间的采光等级为Ⅲ类,采光方式以天然采光为主。 ④ 防水、防潮:各屋面均作刚性或柔性防水处理。 楼地面作一般防水处理,仓库等设施作防潮处理。 3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