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新龙生态林二期工程项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中Ⅱ类水质 声 环 境 千敦禅寺 项 目内 / 建筑面积 980m2,常住僧人20名(佛教活动场所,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中 1类声环境功能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苗栗树下 N 230 14 户, 42 人 方家村 NE 240 16 户, 48 人 包墅 S 100 35 户, 105 人 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16 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施工期环境 影响 分析 废 水 本项目 施工期约 730天,施工时间较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较大,在建设期施工营地应配套相应的化粪池收集、预 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接管排入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外排进入附近水体,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建筑施工废水应经沉淀澄清后回用,不得随意排放。 对施工期废水,如能按不同性质, 分类 收集、处理,预计对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不会改变区域水环境功能要求。 废气 本项目在施工阶段,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施工扬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 ( 1)施工扬尘 建设项目施工期扬尘污染源较多,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产生尘粒飘扬,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施工垃圾在堆放和清运过程 中产生的灰尘等。 施工扬尘的浓度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根据市政施工现场的实测资料,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 ,建筑工地内 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 2~ 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 150m,影响范围内 TSP浓度平均值可达 ,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中 TSP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的。 当有围栏时, 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 40%。 当风速大于 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 TSP 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17 扩大。 本项目所在地区风速相对较小,只有在大风及干燥天气施工,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将有扬尘存在。 根据调查,本项目施工场地下风向最近保护目标为沟河村( NNW,约 33户、 99 人),与本项目边界的最近距离为 700米;项目施工场地四周附近分布较近的保护目标主要有颜家村( N, 305米,约 60 户、 180 人)、杏村( N, 465 米,约 170 户、 510 人)、苗栗树下( N, 230 米,约 14 户、 42 人)、方家村( NE, 240 米,约 16 户、 48人)、包墅( S, 100米,约 35户、 105人)等,如在大风及干燥天气条件下施工,对这些保护目标可能会造成一定扬尘影响。 但施工扬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随着工程竣工,施工扬尘的影响将不再存在,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将恢复至现状水平。 同时,施工期可通过洒水抑尘、封闭施工、保持施工场地路面清洁、避免大风天气施工等措施加以控制,预计施工扬尘对周围保护目标影响不大。 ( 2)施工机械尾气 尾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决定 因素为燃料油种类、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和风力等,其中机械性能、作业方式影响最大。 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 类比分析,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 ,建筑工地的CO、 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非甲烷总烃为其上风向的 ,其 CO、 NOx 以及非甲烷总烃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 100m,影响范围内CO、 NOx 以及非甲烷总烃浓度均值分别为 ,, CO、 NOx浓度值分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20)中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的 ,非甲烷总烃一般不超标(参照以色列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 本项目施工场地四周分布较近的保护目标主要有:沟河村( NNW, 700米,约 33 户、 99 人),颜家村( N, 305米,约 60户、 180人),杏村( N,465米,约 170 户、 510人),苗栗树下( N, 230米,约 14 户、 42 人),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18 方家村( NE, 240 米,约 16户、 48人),包墅( S, 100米,约 35户、 105人)等。 施工期可通过密闭施工,设置围栏,在同等气象条件下,施工 机械尾气影响距离可缩短 30%,即影响范围约为 70m,预计不会对周围保护目标造成较大影响。 固废 建筑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物;同时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土建材料,如砂石、水泥、砖瓦、木料等,工程完成后,会残留部分废弃的建筑材料,若处置不当,遇暴雨降水等会被冲刷流失到水环境中造成水体污染。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规范运输,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管理的通告》 (常政发[2020]136号文 )和《关于印发常州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办发 [2020]73 号 文)中有关要求,不能随路洒落,不能随意倾倒堆放建筑垃圾,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多余或废弃的建筑材料或建筑垃圾。 施工期施工人员还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应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由此可见,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可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噪声 各类施工机械中推土机噪声贡献值最大,故选择推土机预测对施工场地周边保护目标的影响。 预测时考虑最不利条件,即推土机位于施工场地边界,噪声源高度视为 1 米。 具体预测结果见表 36。 表 36 施工机械对周边 敏感 目标噪声影 响预测 单位: dB(A) 施工机械 预测点 距离 几何发散 Adiv 大气吸收 Aatm 地面效应 Agr 屏障屏蔽 Abar 其他衰减 Amisc 最终贡献值 推土机( 4米处,94dB(A)) 苗栗树下 230米 0 0 方家村 240米 0 0 包墅村 100米 0 0 由预测结果可见,在仅考虑推土机施工噪声的情况下,对附近包墅村影响最大。 因此,施工方在建设过程中 特别注意高噪声设备使用时隔声、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19 降噪、吸声工作,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夜间施工,高噪声设备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与周围居民的沟通,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施工噪声在夜间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影响距离比较远,因此,应该严格控制夜间施工。 未经批准,禁止在夜间( 22:00 至次日 6:00 之间)从事有噪声的施工作业 营运期环境 影响 分析 废水 建设项目实施“雨污分流”, 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用于景观水体补充用水或接管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管网 ,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生活 污水 29164t/a,全部接管进入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后将具备 30万吨 /天的处理能力,鉴于本项目污水日排放量约 80t/d(接管量),相对该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而言较小,在其接管余量范围内,且该污水量已列入该厂接管规划,因此不会对江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废气 建设项目营运期采用电为能源,不设锅炉,从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 配套经营性用房主要功能为小卖部、茶道馆、咖啡吧等,无废气产生和排放。 营运期也不设集中式停车场,无汽车尾气产生和排放。 因此,建设 项目营运期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固废 营运期产生的固废为生活垃圾,由于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且环卫部门可以及时清运处理,生活垃圾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噪声 本项目营运期的噪声主要是变配电设备噪声、配套经营性用房的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级较小,且噪声源较分散,采取相应的隔声降噪、加强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20 管理等措施后,预计边界噪声可达标,也不会改变区域声环境功能要求,对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影响很小。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 项目 建设和运行特点,结合 所在 地区各 生态 环境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可能受影响的程度,对 生态 环境影响进行识别 : ( 1)本项目占用土地 ,改变了其地理条件和自然地貌。 ( 2)在建设期进行开挖时,临时性堆放的弃土弃渣受暴雨冲刷,发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增加水体含沙量,影响当地河流的水生生态。 ( 3)项目区块内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为农田,以及少量香樟、水杉、雪松、榉树、杨树、广玉兰、竹类等树木。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大片生态林,将改变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状况,虽然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大大增强了 植被 在 调节大气、净化污染等 方面的 环境效 益。 ( 4)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如塑料袋、纸张等白色垃圾,随风飞扬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 用地类型变更影响分析 项目范围内现状用地 主要以 农田和建设用地 为主,面积为 公顷 、 , 分别占 项目用地 面积的 %、 %。 项目建成后,项目范围内将由农业生态转变为森林生态;林地(绿化)面积将达到,占总用地面积的 %;水域面积为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 从土地利用类型变更可得出以下结论:林地(绿地)用地大幅度增加,原 有的农业生态系统消失,总体上对生态环境是极为有利的。 与原来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消除原有农业面积,而且可明显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能缓冲和稀释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成前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建成后大量种植树木,树木品种丰富,绿地面积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强化了绿化功能,建成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21 项目在现有水域的基础上加强水体景观工程,水域面积比目前增加。 水体形态的改变一方面增加了水体的连通性,局部地区水体景观得到美化,水体自净能力没有降低。 原来的分散村庄将进行全部拆迁 ,居民就近安置;改变了原来容积率低、人口密度低的特点,这对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和人口承载力非常有利。 原来分散的居住点不利于生活污染的集中控制,农村人口转移至规划居住区后,生活污水将接管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也纳入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 因此居住用地的改变总体上有利于生态环境。 用地类型的变更增加了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原来农业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类和数量有限,项目建成后将建成乔 — 灌 — 草复合生态系统,项目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受人类的扰动明显下降,以上这些变化将使项目区域变成动物 的适宜生境,动物种类和数量将会明显增加 对农业生产与生物量的影响 项目建设将造成原有粮食产量的损失,影响当地的农业经济收入,需对失去耕地的农民进行经济补偿。 项目建设将影响区内现有渔业养殖生产,需对原养鱼户给予经济补偿。 用地类型变更使得区域生物量发生相应变化。 项目实施前主要为农业生态系统,项目实施后绿地面积与原农田面积相比基本不变,但乔 灌 草复合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明显大于农业生态系统。 施工期生态影响 项目建设施工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建设期产生的扬尘会造成大 气污染,局部地区 TSP 将超标,项目周边有居民点,建设过程中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噪声对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居民点会造成大的影响;建筑施工期产生的废水、生活垃圾等对水生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 ( 2)项目施工期进行的土壤平整、土地开挖、土石方和建筑材料堆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22 放等活动,对土地做临时性侵占,改变土层结构,使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特别对土壤耕作层与犁底层破坏尤为明显,土壤肥力降低,造成植物生产能力降低。 且由于植被破坏造成地表裸露,表层土温度变化大,不利于植被生长,施工期降低或改变了生态服务功能。 同时可能造成短期、局部的水土流失,间接又影响水环境。 ( 3)水体景观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悬浮泥沙,对水质和水生生物有暂时性影响;施工结束后,一方面提高了区域的排水防涝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生态护岸等,不会造成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水生生物也会在新的水生环境下达到平衡。 ( 4)项目施工期将进行土地平整等工程,农田生态系统原有植被被大面积破坏,绿地面积短时间内急剧减少。 但项目建成后将构建乔 灌 草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绿化,但重新栽种的树木在短时间内不能充分发挥很好的作用。 因此,建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尽可 能保留原有的树木。 ( 5)项目施工期,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施工噪声、对土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