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应用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经常看到一些课堂很热闹,学生玩的很好,但课后一想,有些游戏纯粹就是浪费时间,没有达到游戏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学生游戏过程中偏离了教学目的, 例如案例 [1]:某教师设置的 “Picking Apples”的游戏,目的是为了巩固新学的 “四会 ”单词。 游戏过程是教师说单词,学生找对应的单词 “苹果 ”。 游戏开始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将找到的单词拼读出来,前几组学生坚持的很好,但随着游戏的开展 ,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摘得的 “苹果 ”数,而不是单词的读音与拼写。 以上教学片断中的现象明显的反映出有些游戏的设置或游戏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教学目的。 (二)游戏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俗话说 把戏不可久玩 ,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 案例 [2]:某教师在教授《 Mr. Wood Teaches a Lesson》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表示形状的单词时,是利用拍手说唱的形式,所有的单词都是一个节奏,学生们前几个单词情绪还挺高涨,但是越往后 学生们的热情越低声音也越来越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随之下降。 以上教学片断中的游戏虽然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说唱形式,但是整个游戏学生只是简单的重复,游戏趣味性不浓,虽然游戏刚开始时学生的热情很高涨,但是随着游戏的开展,学生对游戏的热情逐渐下降 ,游戏的教学效果便大打了折扣。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应用研究 4 (三)学生的参与面较少,有些学生持观望态度 在现阶段的小学还没有真正实现小班化教学,据调查现阶段小学的班容量一般在四十人左右,有的达到五、六十人,甚至是七、八十人。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以及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堂游戏过程中,存在个体参与不均的 问题。 一些学优生或性格比较外向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是游戏的主导者 ,他们在游戏中占有主导地位,一些学困生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则在游戏的过程中持观望态度,把自己置身与课堂之外,仿佛游戏与自己无关 ,通过观察发现保持沉默的这些学生并不都是学习成绩特别不好的学生,甚至包括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只是因为他们性格比较内向,缺乏自信,不敢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怕在游戏中表现的不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嘲讽。 久而久之,他们便习惯了,一旦有游戏的时候,尤其老师同学不主动邀请时,他们便 “退出课堂 ”,其实这时的课堂游戏就成了为几个人而设计 的,长此以往,那些不善于参加游戏的学生特别容易失去学英语的乐趣,这也违反了我们利用游戏进行教学的初衷,那些想利用游戏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能力的口号变成了空谈。 在课堂开展游戏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但是总是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学习成绩等原因不能够参与到游戏中来,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始终是那么几个优秀的学生。 有的同学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表达;而有些同学很想主动参与,可因为 “肚子里没货 ”,无法 “倒得出来 ”;另外一个问题,由于英语课本来就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有展 示的机会。 (四)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缺乏纪律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随之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整个课堂的纪律乱了起来。 当进行游戏时,学生的积极性虽然上来了,但有时过分活跃,甚至有些学生趁机开小差,尤其是那些平时特别爱动的孩子,会使整个课堂显得很乱,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教师不愿开展游戏的原因。 本来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可是有时在开展游戏时,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们热情高涨,但整个课堂都不受控制了,结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维持纪律,甚至有时不得不中途终止游戏,游戏的效果也就不 甚明显了。 案例 [3]:某教师在教授 Meals 一课时,教师为了操练学生 It’s time 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的句型。 设计了 Mr . Wolf 的游戏。 一个学生当狼 ,八个学生当羊。 羊说What’s the time ? 狼说 It’s time for ⋯当狼说 It’s time for ⋯时 ,所有的羊开始跑。 全班学生都很开心,但 “狼 ”和 “羊 ”说的话都听不清楚 ,“狼 ”只顾抓 ,“羊 ”只顾跑。 游戏过程中羊要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应用研究 5 说的话听不清 ,因为人太多 ,而且常常是在 “狼 ”还未说出 It’s time for ⋯“羊 ”就开始跑 ,整节课只见 “狼 ”和 “羊 ”跑来跑去学生嘻嘻哈哈 ,整个游戏过程课堂显得很乱。 (五)教师对学生评价单一化 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单一化。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无论学生做的怎样,我们听到的最多评价就是 “good”“very good”“great”“well done”等。 虽然这些评价对学生能起到一个鼓励和赞美的作用,但久而久之评价就被 “good”“well done”等词语代替了,此时的评价便失去了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意义。 例如在高老师的课 上,学生在 “find pictures”这个小游戏中,这个小游戏非常的成功,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唯一一点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评价,当时有一学生在找图片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点就是她通过察言观色来猜测图片在哪个学生那,这不同于其他学生盲目的找,而当时的评价依然是 “well done”。 同样在访谈的过程中,当被问及对学生游戏活动如何评价时,六名老师中有三名老师表示在自己的课堂中一般都是学生做完游戏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进行统一的评价。 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评 价大多停留在对结果的评价上,而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却相对较少。 在评价方式上,大多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的自主评价与互评相对较少,在评价尺度上,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 在访谈过程中,陈老师也提到了这一点,当被问及在应用游戏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时,提到了在评价学生时大多时候采取同一评价标准,不能很好的做到评价尺度多样化。 四、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