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区东锦果林场无公害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别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化卉区及活动区等。 农业公园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谜你型的果树公园,又 有几十公顷的水稻公园。 3.教育农业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 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 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 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的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 25 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 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 6.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除旅游价值以外,更多的注重无公害生态的原则,生产安全绿色有 机农产品,做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基地。 在产出效益的同时更要保护生态环境,做可持续发展。 五、无公害生态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 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无公害生产基地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 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见表 ): 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 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 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 26 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 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 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园区开发无公害粮食种植区、无公害油菜种植区、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包装区、景果林种植区让游客了解无公害生产过程,认识认可我园区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建立口碑相传 表 观光农业园功能四分区方案 场所分区 占规划面积 构成系统 功能导向 例注 观赏区 515% 1)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区 2)珍稀动物饲养场 3)花卉茁圃 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珠海蝴蝶公园、随州银杏公园 示范区 510% 1)农业科技示范 2)生态农业示范 3)科普示范范(配研修所) 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 东莞年丰山庄,桑基鱼塘 休闲体验区 510% 1)乡村民居 2)乡 村活动场所 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空间,参与体验并实现精神交流 井冈山的农民客栈与公社食堂 产品区 510% 1)可采摘的直销果园 2)乡村工艺作坊 3)乡树集市 4)无公害农产品直销 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并以亲切的交易方式回报乡村经济 东莞年丰“动手果园” 无锡伊甸园生态旅游农庄 27 无公害农产品主要种植区 5070% 1)无公害粮食种植区 2)无公害油菜种植区 3)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包装区 4)景果林种植区 让游客了解无公害生产过程,认识认可我园区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建立口碑相传 皖升生态农业安 庆区白联圩无公害种植基地 六、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目标 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 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 是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无公害农业的基本理念。 打造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基地。 无公害生态农业园区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 是示范观赏目标。 离开了这个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 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 换句 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 —— 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 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了知名度,建立了口碑相传,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28 是无公害绿色安全农产品载体。 现在厦门市集美区地区农业分散、生产条件落后、农业人才、劳动力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掠夺式生产。 通过园区示范带头流转该地区诸多农业发展弊端,让食品安全成为该地区农产品代 名词,从而打造一个如厦门市集美区名字一样响亮的无公害农业品牌。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 20xx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 8. 74 亿人次,同比增长 %。 国内旅游收入达 9522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 在“春节”、“清明”“五一”、“十一”几个小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 3. 83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536 亿元。 29 一、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 是解决农民增收难: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产品,大 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 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能大显身手,各显其能。 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人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但是追求品质、安全、绿色、无公害成为主流。 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 消亡。 园区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 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园区拒绝使用有害投入,这样一来,无论在逃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 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城镇化土地矛盾问题:十八界三中全会后农村城镇化和土地集中规模生产经营是基本国策方针,要实现城镇化、土地规模化就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促进农民城镇化、土地规模化以后会增收。 30 大片土地集中流转,解决农民耕地的后顾之忧,同时大量的失地农民劳动力会出现。 如何转移。 在工农业产品都 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 让失地农民不但得到土地流转租金,还能通过聘用成为园区生产员工,从而得到更多的收益。 让城镇化不只是集中居住,而是农村新的发展方向。 因为在农村地区,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最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 1 元,相关关行业就可增收 4. 3 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 1 人,社会就可新增 5 个就业机会。 无公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 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 厦门市集美区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均较低,市场亲和力较强。 三、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一、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据了解 90 年开始,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 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 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 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 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31 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 基础建设阶段( 90 一 93 年),90 年,绿色食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 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的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 与此同时,绿色食品的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 90 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同就有 127 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 93 年全国绿色食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新增产品的数量达到 217 个。 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 94 年 99 年),这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 (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 99 年新增产品达到 463 个,超过 94 年最高水平 1. 07 倍; 95 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 万亩,比 94 年扩了 倍, 96 年扩大到 3200 万亩,增长88. 2%。 (2)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 95 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 210万吨,比上年增加 %,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 个百分点;96 年达到 360 万吨,增长 %,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 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32 (3)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 与 97 年相比, 99 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 %,水产类产品土升 %,饮料类产品上升 %,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 12, 4%。 (4)县域开发逐步展开。 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城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 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 99 年至 今),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 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形势下,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无公害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方绿色食品食业生 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绿色食品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度和层次逐步提高,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工作也迅速启动。 33 为了扩大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 AA 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 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21 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恶化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 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安全问题凸显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身体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 生产的无公害绿色食物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将来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无公害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张。 四、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34 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环境“气候危机”“能源危机”“水源危机”、“空气危机”、“食品危机”的严峻挑战。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纳米粉碎高吸收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 由此可见,绿色食 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金寨县作为农业大县,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 二、园区绿色无公害发展要点: 必须从源头抓,因为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 要增加园区的环境保护意识,杜绝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 在食品加工方面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