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苏家作等三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布设高压线 8136 米,低压线 14785 米,配备 S1150/10 变压器 21 台。 2 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8] 166 号〗; 《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 39 号〗; 《关于开展编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 [20xx] 42 号〗; 1《关于设立土地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 [1999] 50 号〗;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 [20xx] 1 号〗;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 [1997] 11 号〗;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xx] 28 号〗; 1《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xx] 29 号〗; 1《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 [20xx] 196号〗; 5 1《关于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xx] 197 号〗; 1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1《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2《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xx] 176号〗 ; 2《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建设问题的通知》〖 豫 国土资发 [20xx] 137 号〗 ; 2《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见》〖 豫政 [20xx] 80 号〗 ; 2《关于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我省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通知》 〖 豫政办 [20xx] 14 号〗 ; 2《基本农田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 〖 豫国土资发 [20xx] 31 号〗。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1011— 20xx)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xx)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xx) 4.《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T1011— 1013— 20xx) 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 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 SL20798) 9.《泵站设计规范》 ( GB/T5026597) 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DJ33889) 1.《 博爱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xx 年》 2.《 博爱县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6 3.《 博爱县 土地整理 开发 复垦 规 划( 20xx— 20xx)》 4.《 博爱县 水利 志 》 5.《 博爱县 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 6.《 博爱县 农业气候区划报告》 7.《 博爱县 综合农业现状区划》 8.《 博爱县 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20xx》 9.《 博爱县 20xx20xx 年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方案》 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电力、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 3 项目区概况 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突出特点是: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旱涝不均。 冬季多偏北风,天气干旱,雨雪稀少;夏季炎热,高温多雨。 年均日照时数 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 51%。 全年太阳总辐射 千卡 /平方厘米,有效辐射 千卡 /平方厘米。 年均无霜期 211 天,年平均气温 176。 C。 全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68 月)。 风是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常年多刮西风和西北风,冬春风速一般 米 /秒 ,夏秋风速一般 米 /秒。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博爱县 属黄河水系,境内有 丹 河、 沁 河两条较大河流。 项目区为水量中等区(单井涌水量 1000m3/d),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砂砾石等,厚度 1216 米,地下水静水位埋深 10 米,动水位埋深 20 米。 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要的地下水来源,其次在洪水期有地表水的渗入补给。 但随近年来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7 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 项目区 位于 博爱县 东 南部,地势 西 北 高 东 南 低,总体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为河流冲积洼地、堆积滩地组成,土壤较为肥沃。 项目区地势平坦,地面坡降 1/1000—— 1/20xx,局部稍有起伏。 东西高差近 2 米,南北高差近 3 米。 土壤条件 项目区为平原,土壤类型为 潮土,主要种类有粘质潮土、壤质潮土、轻壤质潮土等土种。 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入渗速度为 16mm/h,土壤容重为 ,田间持水量在 3035%。 耕层有机质含量为 ,速效磷 104ppm,速效钾, 缓 效钾 , 全氮 %。 养分状况总的来说是有机质不足,少氮、缺磷、富钾,氮磷比例失调。 土壤 pH 值范围在 左右。 自然灾害状况 项目区内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洪涝、干热风、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其中以春旱、夏涝为主。 光热资源 项目区 年均日照时数 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 51%。 全年太阳总辐射 千卡 /平方厘米,有效辐射 千卡 /平方厘米。 年均无霜期 211 天,年平均气温 14176。 C。 全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68 月)。 风是重要的气象 因素之一,常年多刮西风和西北风,冬春风速一般 米 /秒 ,夏秋风速一般 米 /秒。 光热资源优越,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要求。 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分为地下水和降水。 项目区灌溉水资源地下水。 根据《 博爱县 水利志》、《 博爱县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根据项目区现有机井情况, 井 8 深一般为 4080m,单井出水量平均为 32 立方米 /小时。 项目区地下水多年平均条件下年补给模数为 28 万立方米 /平方千米,根据当地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取开采系数为 ,则地下水年可开采模 数为 万 立方米 /平方千米。 整个 项目区 年平均降水量 约为 毫米,但 多集中在夏季, 易形成地表径流流走,利用率不高。 水利设施配套投入较大,地方经济实力有限,没有 形成统一的灌排系统 ,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遇到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粮食减产。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措施,解决项目区内灌溉 和排水 的问题。 生物资源 农作物约有 30 余种,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畜禽 10 多种,主要有猪、牛、羊、鸡等;适生树种丰富多样,主要林木为杨、榆、槐、泡桐等。 项目区 位于 博爱县 东 南部,项目区 北 部有 郑常公路 通过 , 西部为 温博公路( 迎宾大道 ) 、东部为小金路 ,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区 涉及 苏家作乡、 清化镇 和阳庙镇 的 9 个行政村。 农村就业多以农业劳动为主,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城镇化水平低,农民生活水平一般,基本无耕地撂荒现象。 20xx 年 项目区涉及 行政村总人口 27697 人,粮食总产量 21549 吨,工农业总产值 82433 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 公顷,其中 耕 地 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园地 公顷, 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 农村道路 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 农田水利用地 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田坎 公顷,占项目区的 %;特殊用地 公顷,占项目区的 %;工矿废弃地 公顷,占项目区的 %。 具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见下表。 9 表 31 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 公顷 乡镇 村庄 合计 水浇地 园地 农村道路 农田水利 田坎 特殊用地 工矿 废弃地 苏家作乡 车家作村 候 卜昌村 寨卜昌村 怀村 刘路村 1 苏家作村 清化 镇 小中里村 0 罗庄村 阳庙镇 阳邑村 合计 所占比例 10 本项目区总面积为 公顷, 涉及到 9个行政村, 其中有 4个行政村在20xx 年度开展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到农业开发项目区的面积为 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因此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 因此本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在农开项目区内不再安排农田灌排设施及其电力配套设施, 针对部分道路建设标准较低, 多为泥结碎石路, 不方便 农民 生产需要,本项目拟将农开项目区的其中 6242 米碎石路升级为水泥路。 排灌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现有机井 170 眼, 其中有 67 眼为 20xx 年农开项目新打机井,可以完全利用, 其余机井基本为上世纪 80 年代钻打的机井 , 部分 机井下部塌陷,形成废井, 部分机井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抽水效率极大降低, 另外部分机井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干 旱季节浇地效率较低。 项目区内目前 仅有 勒马河和老母河两 条排涝河可以作为承泄区 , 田间缺乏排水系统 ,在强暴雨季节无法及时将田内积水排除,造成作物死亡。 交通状况 项目区位于 博爱县 东 南部,项目区 北部有郑常公路, 东 部 有小金路、西部有迎宾大道 通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同时内部还有数条水泥路面农村道路连接项目区内农村居民点 和公路。 区内村与村之间的村道,村与田块之间的田间道路基本衔接。 这些道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但项目区 内 路面等级较低,多为土路 或泥结碎石路( 20xx 年 农 开项目区内的道路) ,部分路面杂草 丛生、坑洼不平,雨季泥泞难行,只能供田间作业人员徒步或小型简单农机具通行,不利于大型农机通过,需要重新整修,提高路面等级,以满足田间作业需要。 项目区内田块 分布不规则, 分布 散乱, 现有小生产路多 沿田块边界分布 ,分布极不规律,布局比较零乱,连接不畅通,不能形成体系,且路面高低不平,部分生产路 由于 雨 水冲刷 破坏严重, 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总体而言,项目区已基本形成道路体系,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以 适应当地 生产生活 的 需要。 11 生态防护设施 状况 项目区内林网布设不成规模,缺乏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区整体 生态 建设较差,需统一规划建设,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及周边有多条高压线路通过,居民点内都有高压线架 设 至项目区边缘,也可方便地接入项目区,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 道路以及村庄周围附近生态建设良好,且维护较好,除此之外, 田间 零星分布稀疏林地, 无其它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4 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 博爱县 土地整理 实施方案 项目 之一,依据国家扶持农业发展,国土资源部提高耕地质量的最新精神,完全符合有关要求, 实施 方案也已经通过 省 级审核。 项目的实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 相关 规定是相一致的。 土地管理法相应条款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以增加可利用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本项目 与 博爱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 整理复垦开发 规划 以及 20xx20xx年土地开发整理实施方案 一致, 完全符合 博爱县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要求。 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针对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 程度 高低的特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聚,一是土地资源条件清查, 二是土地利用方式调查以及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用途要求调查,三是土地资源条件与用途要求的比配,最后是根据比配的结果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类、适宜等和限制型。 1.项目区土地资源条件清查 12 通过前边项目区的资源状况分析情况可知,项目区内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沃,土层普遍比较深厚,地下水资源充足,适宜多种农、林作物生长。 但由于项目区内分布有废弃的闲散地、工矿用地、特殊用地以及荒草地,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另外,项目区每年均出现不同程度干热风,影响农业生产;项目区内的地下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没有充分开采利用所以干旱现象也时有发生。 2. 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式 项目区是本区域的高产基地之一,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农用地,耕作制度为小麦 玉米一年两熟。 ( 1)小麦的生长需求分析 小麦属于长日照作物,在生育期内要求日照连续超过 12 小时。 小麦属于喜凉作物,一般整个生育期需要≥ 0℃的积温 2200℃。 每形成 1 克干物质需要400500 克的水分。 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