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科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教師歸納整理。 (1)本 文屬於那種文體,這文體有何作用。 (2)何謂排比。 設問。 類疊。 譬喻。 映襯。 本文那一句是用排比方式出現的。 那一句是用設問方式出現的。 那一句是用類疊方式出現的,那一句是用譬諭方式出現的。 那一句是用映襯方式出現的。 修辭舉例,比較說明。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與論語「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所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2.字形辨別: 將形近易誤的字,列表指導學生辨認,並練習造句。 (1) 慍、溫 (2) 覆、 復 、複 (3) 簣、蕢、簣、匱 (4) 恕怒 3.字音辨別: 指導學生辨別破音字,並依音造詞。 ( 1)說 樂 月 ( 2) 處 楚 觸 問題討論表 論語選修辭舉例 字形辨別表 投影機 字音辨別 投影機 十八 二 附錄九、 問題討論表 附錄十、 論語選修辭表 附錄十一、 字形辨別表 附錄十二、字音辨別表 能 正 確 朗 讀 課文。 能應用生字、新詞造詞、造句。 能仿照句型。 能用白話譯出論語四則。 九、欣賞美讀: 教師範讀,並指示美讀技巧,再指名學生頌讀課文,其餘靜聽欣賞( 注意音調表情)。 (第四節) 十、應用練習: (一)詞語應用:指導學生應用下列詞語練習造句。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仿造句型:指導學生抽換下列括弧內字詞,仿趙句型。 1. 不亦( )乎 2.譬如( )。 (三)文句翻譯:指導學生翻譯下列數句為白話。 1.人不知而不慍。 2.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丁、評鑑活動: [附 ]作文指導練習 1.指導學生以「談忠恕」為題,作一篇文章。 十一、效果考查: (一)令學生報告讀後心得,並於課後將讀後心得記入筆 記中。 (二)隨堂診斷測驗。 十二、指定作業: (一)指導學生於課後整理筆記。 (二)試譯本文為白話。 (三)背誦本文。 十三、預習指導: [略 ] 課本 課本 課本 ( 四十五分 ) 五 四 五 附錄一 〈 教 學 目 標 表 〉 認知方面 一、認識作者。 1.能說出作者的生平及時代背景。 2.能說出作者生平及在政治上的地位。 3.能說出作者寫作此文的動機。 二、明瞭本文體裁及出處。 1.能說出本文是記言的語錄體。 2.能了解 論語的基本知識。 3.能說出本文的出處。 4.能認識語錄體文章的寫作方法。 三、明瞭本篇文意。 1.能說出題文的意義。 2.能了解論語對儒家的意義。 3.能列舉分段大意及意旨。 4.能正確讀講生難字詞的形音義。 5.能正確指明虛字的用法。 四、明瞭本文寫作技巧。 1.能說出本文的風格與特色。 2.能說出各段的地位及其價值。 3.能說出遣詞造句的技巧。 4.能以白話文講解課文。 能力方面 五、培養自學能力。 1.能收集資料及考查疑難問題。 2.能做好預習作業。 六、正確讀講課文。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讀講課文。 3.能用白話譯出論語四則。 七、應用本篇文字及作法。 1.能應用生字、新詞造句、造詞。 2.能仿造新句型。 八、發表讀後心得。 1.能說出讀後心得。 2.能寫出內容充實的讀後心得。 3.能欣賞並喜愛語錄體文章。 情意方面 九、忠恕的情操 1.感受孔子仁恕之道的偉大。 2.體認到做為一個人由內在修身延伸到外在行事待人的做人處事原則。 附錄二 〈 作者補充資料 〉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昌平鄉陬邑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祖先是送國人,為殷遺父孔紇(叔梁紇),母顏氏徵在。 他的事蹟與言論以論語中之所言最為可信。 曾做過魯國司空、司寇。 後去官周遊列國,一路上在陳有絕糧之困;在宋在匡又幾遭殺身。 此行自五十四至六十八年止共十四年,終不得志。 六十八歲返魯,專心著述。 編訂尚書、詩經、周易和春秋,還訂定了禮和樂,卒時約七十三歲,弟子皆服喪三年。 卒前七日,悲嘆地說:「天下無道久矣,莫宗予。 」(此其遺言)其弟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 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 <孔子一生言行的特點> 1.他能對古代和同時代的賢人衷心讚賞。 2.他有強烈的道德觀念和確定的行為原則。 3.他對人類有著強烈的關懷和同情。 4.他是一個比較客觀而又謙虛的人。 5.他身處逆境和險境的時候,一向鎮定自若。 6.他生活從容而自然,重視道德修養,但主張自制,不是苦行。 7.他好學、勤奮,生活恬淡。 8.他是個有創造性的人。 <孔子不順心的小故事> : 孔子離開衛國出東門走到一個地方叫匡,不巧,逢到這個地方正在鬧亂子。 原來有個被衛靈 公所驅逐的衛國貴族公孫戌,佔據了匡城。 因這地區還處戰時狀態,所以匡城的人是在警戒著。 他們見孔子帶了這麼些人人來,已覺形跡可疑。 逢巧給孔子趕車的弟子顏刻又用馬鞭子指著城缺口說:「我從前和陽虎就是從這個缺口打進城去的。 」匡城人聽見這話,就把孔子誤會為陽虎的一夥了。 因而就把孔子等包圍起來。 ││原來陽虎曾帶兵騷擾過這個地方。 匡城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圍了五天,不許他走動。 匡城的包圍得更緊了,孔子的弟子便有些恐慌,但孔子鎮靜如常。 後孔子弟子有個叫公良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