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便利店调查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际零售巨头超市、大卖场,如沃尔玛、麦德龙、好又多、家乐福等。 已经在厦门形成了规模和一条高效的供应链,控制了一大批供应商,他们有更大的运营和价格优势。 C. 从2005年一季度至今,厦门批发零售业企业融资指数一直在“低度不景气”至“低度景气”之间徘徊。 包括便利店,零售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不畅的问题,这也成为便利店发展的困扰。 D. 目前,大多数的厦门人对便利店的认知度不高。 (3)机遇(OPPORTUNITY): 厦门是南方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商,厦门正朝着五星级城市的目标前进。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给便利店带来需求市场。 便利店在厦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得到市场的回报。 (4)威胁(THREAT): 随着竞争的加剧,由于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以及诸多管理弊端,许多便利店独木难支,纷纷倒闭。 目前,便利店在成本、广告、经验等方面都缺乏优势,同时资金运转上也不如连锁卖场便利,一旦资金链上出现问题,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全面瘫痪。 三:厦门便利店竞争状况分析(1) 同性质行业的竞争,主要来自连锁便利店,有强大的总部后勤支援,提供高效率的经营指导,提升服务品质,吸引顾客入店消费,创造高业绩。 如今悦士、88优质连锁、倍顺的24小时便利店分别在20家左右,这3家品牌连锁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24小时便利店。 “88”希望有更多便利店的同行,一起营造便利消费的氛围,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而仅靠少数几个商家是很难改变消费习惯的。 因此,便利店想要活得滋润,当务之急是大家共同做大市场,让习惯跑卖场的消费者更多光临便利店。 对于便利店市场的竞争,不管是倍顺,还是悦士、“88”,都秉持着开放的态度。 悦士称,厦门市场的便利店生意远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大家虽然“吃着同一锅饭”,但在竞争中完全可以做大市场,好让大家共用更大一锅饭。 倍顺对来自台湾的“后起之秀”持欢迎态度,“他们会带进台湾好的经验做法,给厦门市场带来新的生机,所有行业都需要在竞争中成长。 ”(2)不同性质的竞争来自批发店,大卖场,超市或专门店,其中以大卖场和超市对住宅区便利店的影响较大。 24小时便利店生存的条件,是当地人年均收入达到4000美金以上,相当于3万多人民币,北京、上海等一级城市的某些区域达到了标准,而厦门即便岛内,也没有达到。 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习惯,收入未达到一定水准时,人们会为了便宜几毛钱的价格,而舍近求远到大卖场采购。 卖场由于规模经营,具备价格优势,对于钱包不很鼓的消费者来说,实惠往往是最重要的。 而超市也以其齐全的商品,规模的经营,低廉的价格并不断延长服务时间来吸引顾客。 厦门人的生活步调缓慢,便利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哪一天厦门人连几分钟也珍惜时,便利店就会显得很重要。 (3)便利店本身;舒适的卖场空间,服务态度亲切,商品回转快,消费者可以买到较新鲜的产品,店内提供多项服务性商品,例如:代登广告,代客冲洗照片,代刻印章,代售邮票,车票,娱乐场所入场券,自助影印,代客传真,提供社区生活情报讯息等。 便利店的价值在于便利,例如悦士店多设在居民区,居民抬脚可到,买东西方便,悦士的商品具有即时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点,一种商品不卖太多牌子,正是为了便于消费者购买。 便利永远是根本,24小时营业为了顾客便利,布点密集也为了便利,进货品种、货物摆设也要考虑到购买便利。 沈威德举例说,大瓶可乐在台湾便利店基本没需求,可厦门不少顾客有这个需求,所以进货时就要考虑到大瓶可乐。 四:厦门市便利店消费心理分析便利店消费者年龄结构及职业分析 依据统计,去便利店购物的人群中26岁至35岁以及25岁以下这两类消费群占整个消费群体的72%,综合来看,便利店消费者主要以青年人为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