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院士名师领衔, 配备 一流教师 试验班 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 配备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的 教师。 本 试验 班由国家教学名师、 国家教学团队主持人张献龙教授担任首席教授 , 中国 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 担任 首席 顾问。 充分利用国家名师、精品课程等优质资源,优先安排国家名师、精品课程负责人、学校教学质量奖获得者授课 ;聘请国内知名教授 ,讲授部分文史哲类基础性通识教育课程 ;聘请海外知名教授讲授前沿、专题课程,做学术报告 ,指导学生科研训练 ; 遴选学术水平高且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 博士生导师 ,担任 试验班 学生 专业指导老师 , 一对一 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 3. 实施 “三早 ”+“三田 ”培养模式 突出 “三早 ”,强化科研训练。 “三早 ”即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一年级学生,通过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 等 课程学习, 了解科学研究前沿 课题;二、三年级,依托国家、学校、学院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 以及学校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基本训练;四年级,在专业导师引领下,吸收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开始进行系统科学研究。 突出 “三田 ”,强化实践训练。 突出 农科应用性特点, 依托教学实习基地, 将理论学习 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在实践中 创新。 如植物生产类专业开展 “三田 ”实践,每名学生管理不少于 30m2 试验田,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管理相应 “田块 ”,全面负责种、管、收过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四大作物种植管理技术、资料整理、观察记载、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植物学形态特征、栽培学特性等。 “三田 ”模式也可以迁移到动物生产类专业,动物生产类专业的 “三田 ”就是畜牧场、渔场等。 突出 “探究 ”,实施研究性教学。 将研究创新的理念全面系统地贯穿到各教学环节,实施小班教学, 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模式。 完善 Seminar、学术沙龙等活动机制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激发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 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 制定 通专 平衡 培养方案 统筹设计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树立 “现代农业 ”“大农业 ”的行业观念,强化农学、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 夯实基础, 增强后劲。 按大类培养,淡化专业。 前两年实施通识教育与农科基础教育,后两年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两大类进行专业 培 6 养。 强化实践,突出创新。 以 “认知与基础 —体验与综合 —研究与创新 ”为主线, 独立设置实验和实习课程, 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课内外结合,强化综合实习和科研训练。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扩展学生自主学习时空,减少总学时学分,重点减少课内学时学分;扩大选修课比例;增加跨专业、跨学院课程,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方案。 ( 详 见附件) 5. 营造创新 氛围 ,打造学生自己的学术 阵地 弘扬大学理性求知、实证求真、质疑批判、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 , 搭建优质平台。 一是,坚持和完善 农学讲坛、教授接待日等师生交流平台,用院士、名师、知名教授的人格和学术魅力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潜力。 二是,完善国家、校级、学院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和完善大学生科技论坛、学生学术沙龙等学生自己的 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 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交流平台。 四是,积极组织本科生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世界级科学家访问讲学、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报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 6. 创新 制 度 ,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完善 学分制。 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制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跨学科、跨校修读课程。 学生修完规定学分, 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颁发相应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若满足两个专业毕业要求,可授予双学位。 实行导师制。 一 年级开始给 试验班 学生配备导师,导师全权负责学生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训练等各培养环节。 确保 学生 提前进入导师实验室, 利用 导师的实验条 件和科研平台系统地开展创新技能训练、科研素质综合训练、创新课题研究。 免试推荐研究生指标 单列, 实施导师推荐制, 确保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一致性 和延续性。 改革学生考核评价制度。 改革课程考试制度,加强形成性考核,突出学生综合 、 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改革学生综合考评制度, 将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作为试验班学生考核的核心指标,实行独立 的 综合考核 制度。 7. 利用国际优质资源,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 重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 加强国际 合作交流 , 让学生 接受一流科学家群体指导,培 7 养学生国际视野。 一 是要按照国家化要求合计教学计划,引进和选用国际一流教材;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国际联合培养 的 范围和深度 ,与 德国 慕尼黑大学、 美国 康奈尔大学、 美国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英国皇家兽医学院、 澳大利亚 西奥大学、 荷兰 瓦赫里根大学, 加拿大 麦吉尔大学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