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齿轮铣齿机铣削动力头的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3) 6)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2HNH N 1 K。 7)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有公式的   M P 1l i m1HN1H   (25)   M P 2l i m2HN2H   (26) (2)计算 1)计算小锥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   2RR 12HE3t1 )()(  2 . 130 . 5131105 . 4 2 21 . 59 9 01 8 9 . 2423)()( = (27) 2)计算平均分度圆直径 Rt1m  )()(  (28) 3)计算圆周速度 v ndv 1m    (29) 4) 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圆周速度取 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1KK H   F ;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8 7 beHH   F , beHK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2 为轴承系数取。 使用系数  ;故载荷系数   HHVA KKK (210) 5)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计算的分度圆直径 t3t11 KKdd = 1 . 52 . 5 55 0. 3 43  mm (28) 6)计算模数 11 mm (211) 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   FFa2212R13 YKT4m  SaRYZ  (212)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有机械设计手查的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MPa6201FE  ;大齿轮的弯曲强度 极限 MPa6202FE  ; 2)疲劳寿命系数 2FNF N 1  ,K ;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可得   M P 1FE1FN1F   (213)   M P 9 6 2 2FE2FN2F   (214) 4)计算载荷系数 K FF   KKK VA (215) 5)查取齿形系数 u=cot1 =tan 2 ,得 1 = , 2 =。 当量齿数 0 3 7 o s 21c o sZZ 111V   (216)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3 2 29 6 2 o s 44c o sZZ 222V   (217) 由机械设计手册查的齿形系数 1Fa  ; 2Fa  ; 应力校正系数 ;; 7 2 2sa1sa  6)计算大、小齿轮的  FSaFaYY 并加以比较。   1F S a 1F a 1  (218)   0 0 9 9 1 9 4 2F S a 2F a 2  (219) 小齿轮数值较大。 ( 2) 设计计算   1 1 12 . 105 . 4 2 22 . 5 54m22243  mm 取模数 m=3,则小齿轮的齿数 11 ,取 1z =21则 2  ,取 45。 锥距 R= 2 1ud 21 = 12 . 1 4213 2  ; 齿宽 b= RR =3R =,圆整为 25mm; 分度圆直径 63213mzd 11  ; 135453mzd 22  ; 分度圆锥角   ,   ;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4 167。 斜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 、材料及齿数 1)大齿轮,小齿轮均选用 40Cr,并经调质及表面淬火热处理,齿面硬度达到 48— 55HRC。 选用 7 级精度。 寿命 15年(每年 300 天),两班制。 2)选小齿轮齿数 1z =24,大齿轮齿数 2z =24 =,取 2z =69。 3)选择螺旋角。 初选螺旋角  =14。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计算,其设计公式为:   2HHEd1t31 ZZu 1uT2Kd )(    ( 220) ( 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 tk =。 传递转矩 1T = mN 2)由于是硬齿面,取齿宽系数 d =。 3)由机械设计手册查的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EZ = MPa。 选取区域系数 。 4)查表的 21    , ,则    ; 5)由机械设计手查的齿轮接触疲劳强度 1 Hlim M Pa11002 H lim 。 6)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911  hjLnN (221) 9912 .9N N (222) 7)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2HNH N 1 K。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有公式的   M P 1l i m1HN1H   (223)   M P 2l i m2HN2H   (224)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5       M P 2 10459902 2H1HH   (2)计算 1)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t1d 243 0 1 72 . 4 3 31 8 9 . . 6 30 . 8 . 62 )(  = (225) 2)计算圆周速度 v 0 0 060 5 0 0 060 ndv 11    (226) 3) 计算齿宽及模数 b= t1d = = (227) 24 14c o o sdm 1t1nt  mm (228) h= ntm = = (229)  4)计算纵向重合度 1 . 5 2 2t a n 1 1 a nz3 1 1d    5) 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圆周速度取 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H   F ;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 ,  ;使用系数  ; 故载荷系数 9   HHVA KKK (230)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计算的分度圆直径 t3t11 KKdd = 1 . 62 . 3 84 1. 9 13  mm (231) 7)计算模数 24 14c o o sdm 11  mm (232)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6 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 FFa21d213 Yc o sYKT2m SaYZ (233)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有机械设计手查的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MPa6201FE  ;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 MPa6202FE  ; 2)疲劳寿命系数 2FNF N 1  ,K ;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可得   M P 1FE1FN1F   (234)   M P 9 6 2 2FE2FN2F   (235) 4)计算载荷系数 K FF   KKK VA (236) 5)根据纵向重合度  ,查的螺旋角影响系数  ; 6)查取齿形系数 当量齿数 14co s24co sZZ 3311V   (237) 14co s69co sZZ 3322V   (238) 由机械设计手册查的齿形系数 1Fa  ; 2Fa  ; 应力校正系数 ;; 2sa1sa  7)计算大、小齿轮的  FSaFaYY 并加以比较。   0 1 0 9 8 1F S a 1F a 1  (239)   0 1 0 0 9 9 4 7 6 2F S a 2F a 2  (240)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7 小齿轮数值较大。 ( 3) 设计计算 14c o . 0 82 . 2 823m224n  mm 取模数 nm =2,则小齿轮的齿数 2 14c o o sdz n11  ,取 1z =24 则 2  ,取 69。 1)计算中心距 14co s2 269242 c o s mzza n21  )()(  圆整后取 96; 2)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  96 6924a r c c o sa2 mzza r c c o s n21    3)计算大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mmm n 3 6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