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于现有数据库的整合 ,根据同构同标准、同构不同标准、异构同标准、异构不同标准四种情况按照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整合改造。 ( 1)建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维护基础数据库。 为了便于基础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将数据存储和应用开发分开,面向不同的具体需求,开发便于数据维护和更新的基础数 据库管理系统。 (2)形成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 数据更新依赖于基层日常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库,采用自下而上更新方式,由下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数据采集更新,通过增量备份的方式定期逐级向上更新数据库。 涉及到由上级部门审批的规划、计划类等数据库,数据库的更新由上而下进行,通过数据增量方式进行传送。 11 12 对于管理数据库的更新,建立业务管理系统运行与数据库更新联动的机制。 (二)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依托各级信息化机构,将各类与管理决策有关的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和成果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为各类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 数据支持。 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应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 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和 GIS 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为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维护、处理、加工提供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更新,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提取、集成、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中心按照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模式建设。 直接用于行政审批和决策支持的数据,统一集中到数据中心。 并制定数据汇交、更新、 13 发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基础数据, 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由数据采集部门自行管理维护,负责日常更新。 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如图 3 所示。 以先进、成熟的 GIS 软件平台和关系到数据库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本级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包括对基础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数据备份库、交换信息及对外发布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各级中心数据存储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网络存储技术架构。 在具体硬件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到硬件 设备及链 路 方面的安全冗余设计。 在数据库和 GIS 软件选择方面,应选用目前国内外通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和主流 GIS 软件,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具体配置。 14 服务器可根据实际情况部署基础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电子政务运行支撑服务器、应用 /Web 服务器、交换数据服务器、交换应用服务器、安全应用支撑区服务器等。 2 .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架构在国土资源政务外网上,包括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和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 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 将下级数据库的更新及时地、自动地同步更新到上级数据库。 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垂直业务系统上下业务流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统计数据上报、专项材料上报或下发等。 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国土资源系统与外部门间基础数据或有关业务数据的交换。 (三)业务系统建设 1 .业务系统建设内容 按照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思想,开展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及 应急指挥系统、数据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 1)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 在耕地保护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耕地保护相关业务流程见图4),重点建设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县市级建 15 设用地网上申报(或报盘)和国家、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用地审批网上会审;同时围绕土地利用执法监察,建立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信访举报、备案核查、违法查处为一体的自上而下的土地执法监察系统。 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市、县重点围绕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市场管理、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开发整理等 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 2)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 在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以探矿权与采矿权登记发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探矿权、采矿权网上报批(或报盘)和网上会审及储量登记统计的网上报送(或报盘);同时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执法监察,建立集矿 16 山检查、信访举报、违法查处为一体的自上而下的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系统。 国家级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重点建设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系统、矿产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全球矿产资 源信息系统。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重点建设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信息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