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的双路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排接线。 (5)高可靠 性 ,强抗干扰 ,可用于各种工业环境。 总体来说 ,国产 PLC 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产品结构上看 ,我国自主研制及引进技术生产的 PLC 大都属于中低档产品 ,至今没有形成主流产品和完整的系列产品。 因此 ,我国 PLC 的完全产业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愈来愈高的需求 ,可编程控制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其技术和产品日趋完善。 仅仅将 PLC 理解为开关量控制的时代已经过去 , PLC 不仅以其良好的性能满足了工业生产的广泛需要 ,而且将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融为一体 ,其功能也日趋完善。 今后 , PLC 将主要朝着以下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向超小型专用化和低价格方向发展。 另是向高速多功能和分布式自动化网络方向发展。 PLC 总的发展趋势如下 : (1)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标准化 一种自动化产品的竞争力主要在于其满足国际标准化的程度和水平。 标准化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出厂质量 ,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各个厂家产品的互相兼容。 所以可编程技术的标准化势在必行。 (2)CPU处理速度进一步加快将来会使用 64位 RISC芯片 ,实现多 CPU并行处理或分时处理或分任务处理 ,实现各种模块智 能化 ,且部分系统程序用门阵列电路固化。 这样 PLC 执行指令的速度将达到纳秒级。 (3)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智能化提高一个系统的智能程度不仅提高系统的品质 ,在某种意义上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4)向集成化、通讯化、网络化发展由于控制内容的复杂化和高难度化 , PLC 将与 PC 集成 ,与 DCS 集成 ,与 PID 集成。 网络化和强化通信能力也是 PLC 的重要发展方向 ,尤其是以 PC为基础的控制产品增长率不断加快。 PLC与 PC集成 ,即将计算机、 PLC 及操作人员的人机接口结合在一起 ,使 PLC 能利用计算机丰富的 软件资源 ,而计算机能和 PLC 的模块交互存取数据。 以 PC 机为基础的控制方法使得用户编程更加方便 ,而且提供开放的体系结构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11 各类、各厂家的 PLC 或 I/O 设备进行互联 ,从而可以降低生成成本和提高生产率。 (5)控制系统分散化根据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 , PLC 控制系统的 I/O 模块将直接安装在控制现场 ,通过通信电缆或光纤与主 CPU 进行数据通信。 这样使控制更有效 ,系统更可靠。 (6) PLC 的新进展 PLC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 ,推动了自动控制技术又取得了一系列 新的进展。 目前有许多工业用自动控制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始转向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控制方式 ,这就是软 PLC。 软 PLC 实际利用软件来实现传统 PLC 的功能 ,它最大的优势是具备柔性扩展能力 ,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硬件产品 ,充分利用每一软件的最佳特性 ,组成最佳的控制系统。 同时与硬件的连接也十分方便。 有很多的 I/O 卡可以直接内连接到 计算机总线上。 从而在软、硬件两方面可以达到工控机和 PLC 性能的完美结合 ,方便了性能扩展和人机交流 ,是 PLC 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 , PLC 不管现在 还是在未来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中都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它也必将不断向更多领域进军 ,为再一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 IEC 标准,给 PLC 下的定义 它是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的数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使用可编程存储器内部储存用户设计的指令,这些指令用来实现特殊的功能,诸如逻辑运算、顺序操作、定时、计数以及算术运算和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 /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过程。 不论是 PLC 和与它有关的外部设备都设计成容易集成在一个工业控制系统内以及容易应用所有计划中的功能。 由上述 PLC 的定义,可以看到 PLC 的许多特点,概括如下: 控制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柔性 在生产工艺流程改变或生产设备更新的情况下,不必改变 PLC 的硬 件 设备,只需改变程序就可满足要求。 因此,除单机控制外, PLC 在柔性制造单元( FMC),柔性制造系统( FMS),以致工厂自动化( FA)中也被大量采用。 具有高度可靠性,适用于工业环境 PLC 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一般可达到 5 年以上,因此是一种高度可靠的工业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12 运行效率。 PLC 不要求专用设备的机房,这为工业现场的大量直接使用提供了方便。 功能完善 现代 PLC 具有数字和模拟量输入 /输出、逻辑和算术运算、定时、计数、顺序控制、 PID 调节、各种智能模块、远程 I/O 模块、通信、人-机对话,自诊断,记录和图形显示、组态等功能。 除了适用于离散型开关量控制系统外,现在也能应用于连续的流程控制系统,从而使设备的控制水平大大提高。 易于掌握,便于维修 由于 PLC 使用编程器进行编程和监控,使用人员只需掌握工程上通用的梯形图语言(或语句表、流程图)就可进行用户程序的编制和测试。 因此,即使不太懂得计算机的操作人员,也能掌握和使 用 PLC。 也由于 PLC 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输入/输出均有明显的指示,在线监控软件的功能很强,因此,很容易进行维修,能很快查找出故障的原因。 PLC 本身高可靠性也保证了故障的几率是很低的。 体积小,省电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 PLC 的体积很小,一台收录机一样大小的 PLC 具有相当于三个 高继电器控制柜的功能。 PLC 消耗的功率只是传统控制系统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图 PLC 及其外部设备联系框图 13 价格低廉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功能的提高,价格的降低,可编程控制器硬件的价格也一直不断地在下降。 根据最近市场统计,国外小型 PLC 平均每一个I/O 点为 14~20 美元,中型 PLC 折算每个 I/O 点为 20~35 美元,大型 PLC 折算每个 I/O 点为 40~80 美元。 虽然 PLC 的软件价格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缩短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编程和投运费用以及缩短了整个投运周期因此,使用 PLC 的总造价是低廉的,而且还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PLC 的核心作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于 1969 年在美国面世 ,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现在已成为最重要、最可靠、应用场合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微型计算机。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由 CPU (中央处理单元 )、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可编程器和电源五大部分组成 ,结构如图 1 所示。 它的 CPU 采取扫描方式工作 ,每一次扫描完成以下工作 : 14 图 CPU结构框图 ( 1) 将现场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和数据分别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 ( 2) 逐条读入后解释用户程序 ,产生相应控制信号去控制相关电路 ,完成数据存取、传送和处理工 作 ,并根据运算结果更新各个相关寄存器内容。 ( 3) 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送给输出模块 ,去控制外部负载。 PLC 的 CPU是以分时操作的方式处理各项任务的。 由于运算速度高 ,从 PLC 的外部输入、输出关系来看 ,处理过程几乎是瞬时完成的。 PLC 的用户程序由若干条指令组成 ,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步序号顺序排列。 用户程序采取扫描工作方式运行。 在没有跳转指令的情况下 , CPU 从第一条指令开始 ,顺序逐条的执行用户程序 ,直到用户程序结束 ,然后 ,程序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新的一轮扫描。 PLC 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诉 的扫描循环 ,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PLC 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 ,实现逻辑控制。 例如 :机床电器控制 ,冲床、铸造机械、运输带、包装机械的控制 ,注塑机的控制 ,化工系统中各种泵和电磁阀的控制 ,冶金企业的高炉上料系统、轧机、连铸机、飞剪的控制 ,电镀生产线、汽车装配线、电视机和收音机的生产线控制 ,甚至核电站的系统控制等等。 运动控制。 PLC 可用于对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的控制。 PLC 的运动控制功能广泛地用于各种机械。 例如 :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械、配装机械 、机器人和电梯等等。 闭环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 PLC 的模拟量控制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料挤压成型机、加热炉、热处理炉、锅炉等设备 ,还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电力和建材等各个行业。 数据处理。 现代 PLC 具有数学运算、数据传递、转换、排序和查表、位操作等功能 ,可以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 数据处理一般用在大、中型控制系统 ,如柔性制造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 机器人控制。 机器人作为工业过程自动生产线中的重 要设备 ,已成为未15 来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现在许多机器人制造公司选用 PLC 作为机器人控制器来控制各种机械动作。 随着 PLC 体积进一步缩小 ,功能进一步增强 , PLC 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必将更加普遍。 根据国外资料统计 ,在工业控制中 80%都采用 PLC 来完成。 因为顺序控制是工控不可缺少的一环 ,几乎任何一个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都是有步骤地进行的 ,因此都可以采用 PLC。 目前国外 PLC应用于自动控制这一领域占 60%,应用于数据管理占 20%,用于生产管理占 18%,用于人机接口占 22%。 可见对 于工控来说 PLC 占主导地位 ,而数据处理、生产管理等目前计算机仍是主体。 PLC 的 技术数据 表 描述 CPU 226 AC/DC/继电器 物理特性 24 VDC传感器电源 尺寸 (W X H X D) 重量 功耗 196 x 80 x 62 mm 660 g 17 W 传感器电压 电流限定 纹波噪声 隔离 (传感器与逻辑 ) 至 VDC 峰值,终端限定非破坏性 小于 1 V 峰分值 非隔离 存储器特性 数字量输入特性 程序存储器 在线程序编辑时 非在线程序编辑时 数据存储器 装备 (超级电容 ) (可选电池 ) 16384 bytes 24576 bytes 10240 bytes 100 小时 /典型值 (40176。 C时最少 70 小时 ) 200 天 /典型值 本机集成数字量输入点数 输入类型 额定电压 最大持续允许电压 浪涌电压 逻辑 1 信号 (最小 ) 逻辑 0 信号 (最大 ) 输入延迟 24 输入 漏型 /源型 (IEC 类型 1/漏型 ) 24 VDC, 4mA 典型值时 30V DC 35V DC, 秒 15 VDC, 5 VDC, 1mA 可选 ( 至 ) 16 连接 2 线接近开关传感器 (Bero) 允许漏电流最大 隔离 (现场与逻辑 ) 光电隔离 隔离组 高速输入速率 高速计数器逻辑 1=15 – 30 VDC 高速计数器逻辑 1=15 – 26 VDC 同时接通的输入 电缆长度最大 屏蔽 非屏蔽 1mA 是 500 VAC, 1 分钟 见接线图 20KHz( 单相 ) , 10KHz(两相 ) 30KHz( 单相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