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O 的转化率也增大;在较 高温时 , 各 反应体系均已达到平衡, CO 的转化率主要受反应限度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O 的转化率减小。 第 32 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对常见无机物性质的掌握、对沉淀溶解平衡、结晶等知识点的理解,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的运用, 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工艺流程图的观察、分析能力。 解答与工艺流 程有关的试题,首先要读懂流程 ,个别细节不理解也要注意把握核心的物质转化过程。 通常流程图中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工序,也就是一个岗位。 读流程的关键是理清原料是如何变成产物的,每个工序的目的是什c(CH3OCH3) c (CO2) c 3(CO) c 3(H2) 6 么。 从试题所给信息可知,原料是 FeCl NaClO、 NaOH、 KOH,产物是 K2FeO4,分析原料和产物,发现整个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将 Fe 由 +3 价氧化为 +6。 “氧化”过程中实际上就已经实现了 将 Fe 由 +3 价氧化为 +6 的目的,但获得的是有关的钠盐,因此后续工艺实际上是将钠盐转化为钾盐,并结晶析出。 第( 1)小题 考查 学生 对氧化还原反 应 理论的 运用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解决产物是什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Fe 元素 由 +3 价升高到 +6,必然有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要降低, 这时就要求学生能够调用有关无机物性质的知识,知道原料中只有 NaClO 具有氧化性可以做氧化剂, Cl 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降低。 但是Cl元素的降低到多少价呢。 如果降低到 0价,那么 Cl2还可以与 NaOH 反应,所以只能是降到 1价,因此氧化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应该是 NaCl;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中还应该有含 H 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 H2O。 运用得失电子守恒可进行方程式的配平。 学生书写陌生化学反应方程 式的一般思路可以概括为: 结合物质 的类别、化合价情况确认 反应发生的本质 ; 确定最 关键 的反应物 和 生成物 ; 配平关键反应物和生成物 ; 再根 据守恒配平或补充其他辅助反应物和产物;依据题目信息写好反应条件 ; 结合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所处的环境对各物质的存在形式、状态进行修正。 第( 2)小题考查学生对流程图的阅读分析能力。 这里是将钠盐转化为钾盐。 设计本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流程图,理清思路,同时提示方法 Ⅱ中“在阳极液中加入 KOH”实际上也是钠盐转化为钾盐的过程。 第( 3)小题考查信息的吸收、整合能力。 题 干中已知是用重结晶的方法来提纯,但由于 K2FeO4特殊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水溶解, 只能溶于碱性溶液;同时从题干流程图可知,结晶的方法也不用蒸发浓缩,说明加热对 K2FeO4也有影响,因此只能采用冷却结晶的办法, 加入饱和 KOH溶液可使更多的 K2FeO4结晶析出, 这里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要求较高。 重结晶法提纯只是具体应用的一个统称,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必定包括重新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 溶解的溶剂、温度、环境,结晶的 原理和方式等都是由目标产物和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 需要学生在试题中找出关键信息对一般的 操作经验进行反思和修正,决定适合新问题的实验方法。 第( 4)小题考查 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学生首先需要判断阳极什么物质放电, 然后根据产物特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电量守恒原则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本题有多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设问, 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体现命题意图。 我们 从 化学 方程式作为一种化学语言的功能上分层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一层次是主要反应物和主要产物的化学式 正误(考查学生的反应原理理解水平) ,第二层次是 其它 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 (考查学生质量守恒意识) ,有的时候甚至产物的化学式或结构式的书写还可以分层次给 分(如有机),第三层次是反应条件和配平,这两者分别体现 化学反应的 条件意识和 质量守恒意识。 本题答案: ( 1) 2FeCl3+NaOH+3NaClO =2Na2FeO4+9NaCl+5H2O, NaClO ( 2) Na2FeO4+2KOH= K2FeO4+2NaOH ( 3)稀 KOH 溶液,然后加入饱和 KOH 溶液,冷却结晶。 ( 4) Fe+8OH6e= FeO42+4H2O 第 33 题: 以一种黄 芩 酮的合成为背景, 考查了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结 7 77777216533044125 4109291389145594610010002020300040005000010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90100构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简单有机物的命名, 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官能团性质 ,有机物 分子中基 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读图、吸收、整合、迁移化学信息的能力。 第( 1)小题 考查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学生首先需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判断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中哪些位置连有 H原子,然后根据分子的对称性分析这些 H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是否相同。 第( 2)小题考查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简单有机物的命名。 学生要认真分析试题所给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出 A的 分子式,根据两种产物与已知的反应物 (CH3CO)2O的结构关系 ,推断A 的 结构简式。 对于有机物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考查,近年广东卷多次出现含苯环结构的物质的命名和环上位置的异构。 关于有机物的命名的教学和备考,不需要训练很复杂的烃类命名,选几个典型的把原则解释清楚即可,反而需要跟学生补充一些常见的、化工常用的有机物的名称。 第( 3)小题考查阅读有机物结构式图的能力。 从反应 ① 前后物质结构的变化点推测出断键的位置和方式,从而判断反应 ① 的类型;从化合物 Ⅰ 和 Ⅱ 的结构特点 、 酯的结构特点,结合反应 ① 中化合物 Ⅱ 的断键方式,推断出酯的结构简式。 第( 4)小题考查对复杂有机物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能力,以及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 化合物Ⅴ中有酚羟基、碳碳双键、两个苯环等官能团,因此具有酚、烯烃的某些性质;在判断是否溶于水时,学生可能会有障碍,这里虽然有三个亲水的羟基,但有两个疏水的苯环,因此是难溶于水的。 本题答案: ( 1) 4 ( 2) - CHO,苯甲醛 ( 3) 取代反应, ( 4) b、 c、 d 二、试卷分析 (一)数据分析 表 1 202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综 化学 基本指标 平均分 难度 一卷 二卷 全卷 表 2 202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综 化学 分数段分布图 8 表 3 202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综 化学 全市前十名 名次 组别 学校 姓名 成绩 1 1 组 增城市增城中学 伍俊杰 100 2 2 组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何泳波 99 2 1 组 广东实验中学 高畅 99 2 1 组 广东实验中学 瞿舸 99 2 3 组 广州市真光中学 郭子彦 99 2 2 组 广州市培英中学(鹤洞 校区) 蔡志辉 99 2 2 组 广州市铁一中学 李显阳 99 8 2 组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曹嘉琦 98 8 1 组 广东仲元中学 吴嘉欣 98 8 1 组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曾俊奇 98 8 3 组 广州市真光中学 曾晓亮 98 8 2 组 广州市第五中学 吴启亮 98 8 1 组 广东仲元中学 钟楚瑶 98 8 2 组 广州市铁一中学 周乐夔 98 表 4 202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综 化学 分组统计 组别 人数 单项选择 平均分 双向选择 平均分 二卷 平均分 全卷平均分 全卷标准差 1组 6521 19 () 10 () () 2组 4830 17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