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大集中性实践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研究论述。 这样从不同角度来研究 同一问题,研究相对也较为容易 一些。 二 、 搜集资料 选题的方法 搜集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前提。 搜集资料是件花时多、费力大的繁而艰巨的工作,要占有丰富的资料,不仅仅需要勤奋,还必须掌握科学方法。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资料来源,图书馆的使用,搜集资料的方法,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 要求指导教师要大体了解学生所使用的资料内容及来源,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个别学生的作弊现象的发生。 二、搜集资料 (一)要以自己的选题为中心,到各种专业期刊、论文集及其他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报表、甚至于年鉴、以及各种有关文件中等搜集资料,并可结合自己的论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二 、搜集资料 (二)指导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排队,弄清主次真伪,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经过筛选,有的用于总论点,有的用于分论点;有的用于叙述,有的用作论证;有的用以详细阐述,有的用于以旁证补充,以使有用者适得其所,无用者加以扬弃。 二 、搜集资料 (三)要对搜集来的材料在消化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而刻苦的研究,努力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特别是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要采取严肃的科学态度,使之成为鉴戒或起点。 有时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感受,立一个新的结论,对他人的论点进行补充或赋予新意;有时可以对他人某些观点进行商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他人不足之处;有时可以在他人成果的启发下,把其没有讲到、没有讲充分的地方指出来,并经自己的完善和开发,探索和开辟出新的领域、新的看法。 总之,在完成课题、动手写作之前,应尽可能地收集、了解他人对这一课题已经发表的意见,并用它同自己所得相比较,以使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二 、搜集资料 (四)做好数据处理。 数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有关数据的搜集主要从有关的公开刊物、年鉴等方面取得。 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保留科学有代表性的数据;尽量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更直观地标志。 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 、搜集资料 观点的形成与提炼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实践中产生形成;二是随着搜集材料的增多形成,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形成。 但无论哪种情况,观点的形成和提炼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都是对材料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科学综合、反复思考提炼的产物。 三、提炼观点 在提炼观点过程中要通篇构思,考虑结构。 例如金融论文属于论说文,其基本思路为: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安排好章节结构,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观点明确、给读者以逻辑慎密、层次分明、有物有序、浑然一体的感觉。 从而,有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和加深读者的印象。 三、提炼观点 有了新颖的观点与丰富的材料,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成都电大集中性实践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培训(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时刻警惕 保卫祖国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导弹部队 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起第一支人民海军 ——华东军区海军。 建国后,相继建立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海军的发展( 1)装备:( 2)兵种:主要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 ( 1) 1949年,建立空军。 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严峻考验 ( 2)现代化空军的建设
治 --巴基斯坦独立( 194 14) --印度独立( 194 15) 巴勒斯坦问题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建国( 194 14) 朝鲜战争( 50、 25- 5 27) 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与日内瓦会议 ( 194 12-- 195 7) 第二阶段:两大阵营出现分化与第三世界崛起的时期( 50年代中期-- 60年代末期)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
治国之争 人性论之争 自然观之争 爱之争(爱人) 古今之争(变革)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天人之争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诸侯王,你会重用哪家思想来治国呢。 第三篇 探索百家争鸣之源 探究: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为何会出现文化上的盛世局面 —— 多元文化的发展。 大变革的时代 经济: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政治: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业化 ①特点: ②过程: ③成果: 执行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 19281937年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 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
( 2)提出 君臣平等 思想; ( 3)提出 限制君权 的主张, 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4) 反对 传统的 重农抑商 思想, 认为工商皆本 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物生平简介: 顾炎武 ( 1613— 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 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 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 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 所至垦田度地
农民起义,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秦末农民起义 后期:项羽、刘邦农民起义 ◆ 巨鹿之战:前 207年(动 65) 破釜沉舟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