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概括(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提出 君臣平等 思想; ( 3)提出 限制君权 的主张, 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 4) 反对 传统的 重农抑商 思想, 认为工商皆本 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物生平简介: 顾炎武 ( 1613— 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 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 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 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 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 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 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 著有 《 日知录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 肇域志 》 等数十种著作。 顾炎武 — 亭林先生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 , 寄天下之人 ……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 莫不分天子之权 , 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 ( 允许官位世袭 ) 于郡县之中。 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 天下之宗子 , 各治其族 , 以辅人君之治。 —— 顾炎武 《 日知录 》 根据以上材料 , 结合时代背景 , 归纳 、 评价顾炎武的观点。 观点: “ 众治 ”。 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 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主要思想: ( 1)强烈地批判 君主专制 和 官僚士大夫 的腐败 (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