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战略管理教程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其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家知道独特性,其途径是产品、服务、人事、形象。 产品差异化战略 主要指有形产品,其主要因素有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设计。 服务差异化战略 主要指无形产品,其主要因素有送货、安装、顾客培训、咨询服务、修理服务、其他服务。 人事差异化战略 通过雇用、培训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员工来赢得强大的竞争优势。 其主要特征是胜任、礼貌、可信、可靠、反应敏捷、善于交流。 形象差异化战略 主要指品牌形象的差异化,其主要因素有个性与形象、标志、书面与听觉-视觉媒体、环境、活动项目。 差异化战略适用条件(组织外部条件) ( 1)该差异化是被顾客认为有价值的 ( 2)顾客需求是有差异的 ( 3)采用类似差异化途径的竞争对手很少 ( 4)市场上的竞争主要 集中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特色 差异化战略必须具备的组织内部条件 ( 1)很强的研发能力 ( 2)具有以其产品质量或技术领先的声望 ( 3)具有本行业悠久的历史或吸取其他企业的技能并自成一体 ( 4)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 5)各部门之间有很强的协调性 ( 6)具备吸引高技术人才的物质设施 ( 7)各种销售渠道强有力的配合 差异化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收益: ( 1)建立起顾客对企业的忠诚。 ( 2)形成强有力的行业进入障碍。 ( 3)增强了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 4)削弱了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5) 替代品无法在性能上与之竞争。 风险: ( 1)可能丧失部分客户。 ( 2)用户所需的产品差异因素下降。 ( 3)大量的模仿缩小了感觉得到的差异。 ( 4)过度差异化,可能会适得其反。 四、重点集中战略 重点集中战略 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其核心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的市场。 有两种变化形式:低成本重点集中、差异化重点集中。 具体来说分为产品线重点集中战略、顾客 重点集中战略、地区重点集中战略、低占有率重点集中战略。 重点集中战略的使用条件 ( 1)具有完全不同的用户群 ( 2)在相应的细分市场中其他竞争对手不打算实行重点集中战略 ( 3)企业的资源不允许其追求广泛的细分市场 ( 4)行业中细分部门存在差异,使某些细分部门比其他部门更有吸引力 重点集中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收益: ( 1)便于集中使用整个企业的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目标。 ( 2)将目标集中于特定的部分市场,企业可以更好地调查研究与产品有关技术、市场、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的方面的情况,做到 “ 知彼 ”。 ( 3)战略目标集中明确,经济效果易于评价,战略管理过程容易控制,带来管理上的简便。 风险: ( 1)当顾客偏好发生变化,技术出现创新或有新的替代品出现时,企业受到很大冲击。 ( 2)竞争者打入了企业选定的目标市场,并且采取了优于企业的更重点集中的战略。 ( 3)产品销量变小,产品要求不断更新,造成生产费用的增加, 成本优势得以削弱。 第二节 动态竞争战略 本节介绍了进攻战略与防御战略 一、进攻战略 进攻者的基本条件 ( 1)有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 ( 2)与领先者在其他方面接近。 ( 3)有某些阻挡领先者报复的方法。 领先者脆弱的信号 ( 1)产业信号: 第一,突发的技术变革; 第二,买主变化; 第三,变化着的销售渠道; 第四,变化着的投入成本或质量; 第五,竞争中的绅士风度。 ( 2)领先者信号: 第一,进退维谷; 第二,不满的买主; 第三,先进行业技术的开拓者; 第四,非常高的利润率; 第五,有规章制度问题的历史; 第六,完成母公司业务指标不得力。 进攻领先者的途径 ( 1)重新组合:是指进攻者革新其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或革新整个价值链的组合。 ( 2)重 新确定:是指进攻者重新确定其对于领先者的竞争范围。 ( 3)纯投资:是指进攻者在其竞争优势发展的领域之外依靠更优越的资源或更强烈的投资欲望来获得市场地位。 阻止领先者对进攻者进行报复的因素 ( 1)混合动机。 ( 2)高反应成本。 ( 3)财务优先目标不同。 ( 4)业务量限制。 ( 5)法律制度的限制。 ( 6)盲点。 ( 7)错误定价。 ( 8)竞争中的绅士风度因素。 二、防御战略 进攻者的入侵周期 ( 1)准进入时期;( 2)进入时期;( 3)持续时期:( 4)后进入时期。 防御战术的三种 类型 提高结构性障碍、增加可预期的报复、减少进攻的诱因 防御战略的两种类型 阻击、反击 阻击的步骤 ( 1)全面了解现有障碍。 ( 2)预见可能的挑战者。 ( 3)预测可能的进攻路线。 ( 4)选择封锁的可能进攻路线的防御战略。 ( 5)塑造公司作为顽强防守者的形象。 ( 6)确立现实的利润预期值。 反击应遵循的指导原则 ( 1)尽可能早地以某种方式作出反应。 ( 2)为尽早发现实际步骤而投资。 ( 3)使反击以进攻者进攻的理由为基础。 ( 4)使进攻者转向并努力制止他们。 ( 5)对 每个进攻者作出足够严厉的反击。 ( 6)把反击当作一种获得地位的方法。 第三节 不同行业的竞争战略 一、新兴行业中的竞争战略 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新兴行业的基本特征 ( 1)不确定性;( 2)风险性;( 3)相对优势性;( 4)一致性;( 5)新企业的建立及分裂。 新兴行业中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 ( 1)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能力较弱; ( 2)基础工作薄弱; ( 3)产品销售困难。 新兴行业中的竞争战略选择 ( 1)新兴行业本身的选择; ( 2)目标市场的选择; ( 3)进入时机的选择; ( 4)策略性行动的选择。 二、成熟行业中的竞争战略 成熟行业的基本特征 ( 1)行业增长率下降;( 2)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3)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4)企业各职能策略面临着新的调整;( 5)国际竞争激烈。 成熟行业中的竞争战略选择 ( 1)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小批量生产,采用差异化战略或集中战略;大批量生产,采用成本领先战略。 ( 2)产品结构调整战略。 ( 3)研究开发战略。 ( 4)市场渗透战略。 ( 5)国际市场开发战略。 ( 6)退出或多元化战略。 ( 7)低成本扩张战略。 成熟行业中竞争战略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 1)要有自知之明。 ( 2)要避免进入 “ 夹在中间 ” 状态。 ( 3)要防止盲目投资。 ( 4)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轻易放弃市场份额。 ( 5)要重视工艺改革,不应过多强调新产品开发。 ( 6)要避免过多使用过剩劳动力。 ( 7)要重新教育和激励员工。 三、衰退行业中的竞争战略 衰退行业中的竞争战略选择 ( 1)领先战略。 ( 2)观望战 略。 ( 3)抽资转向战略。 ( 4)快速退出战略。 衰退行业中竞争战略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 1)客观分析衰退行业的形势。 ( 2)避免打消耗战。 ( 3)谨慎采用抽资转向战略。 第六章 职能战略的制定 本章介绍了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开发战略、生产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五种职能战略,职能战略必须与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相辅相成。 第一节 市场营销战略 一、市场细分战略 市场细分的实质是需求的细分。 市场细分的模式:同质偏好、分散偏好、集群偏好。 市场细分的依据,见书 P185表 6- 1。 市场细分的有效条件:可 衡量性、可盈利性、可进入性、可区分性、可行动性。 二、市场选择战略 企业有六种目标市场选择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选择性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全面进入、大规模定制。 本处要清楚每一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区分和辨识每一种模式。 三、市场进入战略 进入方式:强化营销、一体化营销、多元化经营。 本处要清楚每一种战略的使用条件和时机。 四、市场营销竞争战略 企业在目标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补阙。 市场领导者为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行动:开发整个市场、保持 现有市场份额、扩大市场份额。 市场挑战者的进攻策略:正面进攻、侧翼进攻、包围进攻、迂回进攻、游击式进攻。 市场追随者的战略选择:寄生者、有限模仿者、改进者。 市场补阙者的关键优势是专业化。 理想的补阙市场特征详见书 P196。 第二节 研究与开发战略 一、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意义 有利于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有利于保持企业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研究与开发战略的类型 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产品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研究与开发战略。 三、研究与开发战略的选择 基本型研究与开发战略有三种形式: 进攻型研究与开发战略,防御型研究与开发战略,相机型研究与开发战略。 注意每一种战略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辨识。 渗透型研究与开发战略有三种形式:高档战略,空隙战略,升级战略。 反应型研究与开发战略有二种形式:消极反应战略,积极反应战略。 第三节 生产战略 一、生产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 从生产与企业整体发展发面看,生产战略是企业取得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从生产与其他只能部门关系看,生产战略必须协调与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关系。 二、生产能力战略 具体包括扩大战略、方向战略、追随战略、威慑战略。 三、生产质量战略 具体包括产品功能战略、产品性能战略、产品使用寿命战略、产品经济性战略、产品外观战略。 四、采购战略 采购战略需要解决如下问题:供应商的选择、采购数量的确定与质量的保证、采购成本的控制。 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原则与步骤 详见书 P208。 采购的成本控制从四个方面入手,详见书 P208。 第四节 财务战略 一、财务战略及其任务 财务战略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财务战略的基本目的和任务 详见书 P209。 二、资金筹集战略 长期资金筹集方式 :普通股筹资、优先股筹资、债券筹资。 每种筹资方式的利弊 详见书 P210。 短期资金筹资方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应付费用。 长短期筹资结构战略:低风险安全战略、低成本冒险战略、低成本低风险战略。 三、资金运用战略 分为长期投资战略、短期投资战略、投资组合战略。 投资组合战略的影响因素有:赢利与风险、经营规模、产业性质。 四、利润分配战略 利润分配战略的原则:要满足企业的再投资、稳定的股利战略、合理的股利基金。 第五节 人力资源战略 本节各战略要清楚使用的条件。 一、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和目标 人力资源战略 是指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中发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而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其目标包括:保证其对人力资源总量的需要、满足企业对各层次各专业人才的需要、发挥人力资源整体效能、为企业发展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力资源战略分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人才使用战略。 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方案包括:引进人才战略、借用人才战略、招聘人才战略、自主培养人才战略、定向培养人才战略、鼓励自学成才战略。 三、 人才结构优化战略 人才结构优化战略方案包括:人才层次结构优化战略、人才学科结构优化战略、人才职能结构优化战略、人才智能结构优化战略、人才年龄结构优化战略。 四、人才使用战略 人才使用战略方案包括:任人唯贤战略、岗位轮换使用战略、台阶提升使用战略、职务资格双轨使用战略、权力委让使用战略、破格提拔使用战略。 第七章 战略实施 第一节 战略实施的原则与模式 一、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 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权变原则。 其不只是笼统的提出战略需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还要对可能发生的特定变化及其对企业战略实 施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应变方案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和准备,从而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 二、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 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包括组织结构、各级领导人员、资源分配、控制激励制度、信息沟通、企业文化。自考战略管理教程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为了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满意,他们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计划; 二是对企业而言,为了不断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应对员工制定的个人职业计划予以重视和鼓励,并结合组织的需要和发展,给予员工多方 面的咨询和指导,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目标。 职业管理的内容:( 1)员工自我分析;( 2)组织对员工的能力和潜力的分析;( 3)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4)提供培训。
!未定义书签。 三、 施工供水管线布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施工排水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总平面管理措施 .................
泥土层、饰面、局部和小面积防水难以处理部位,均做不小于 厚防水涂料。 防石材泛碱处理 为防止石材泛碱变色,凡与水体直接接触的花岗石和砂岩板,均进行以下处理: 1) 石材均应预先用石材防水污剂处理。 具体按市场供应,选择具渗入 20 性的优质产品。 2) 石材的粘贴砂浆采 用聚合物砂浆,其外加剂按市场供应选择,应具有防水功能。 3) 石材拼缝需用专用石胶封缝,按市场供应选择。 第二节
( )。 亨利《麦琪的礼物》的主要艺术特点是( )。 ,形成 “含泪的微笑 ”的风格 ,造成强烈的悬念 ,妙语连珠,意趣横生 《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中的两条线索叙述正确的是( )。 “一虚一实、双线并行 ” 练 习汇总: 自考 “大学语文 ”考前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参见 教材 P4 2. 正确答案: D答 案解析:参见教材 P11 3.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反。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七.商品价值是商品生产之间的经济关系 1.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 人们交换商品,实际上是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结成的经济关系。 2.价值也体现了商品生产之间的经济关系。 首先,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史基础 ; b、马克思主义 提供了方法论; c、现代科技 提供了武器。 二、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三、美的问题:在人生相和创造相之间。 ( 1)人生的意识。 (一句话,人的生活应当是 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美的生活。 ) ( 2)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 3)人生的价值。 2.“人生”是思考美的问题的第一相;“创造”是思考美的问题的第二相。 : ( 1) “人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