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领域的产品,价格,促销方式分析及评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浪淘沙,能生存和发展的也只是到现在的 10 来家,但是我国目前仍是世界彩电生产大国,年产量 3800 万台,市场容量只有 2800 万台。 积压的产品只有靠降价来抛售。 连年的非理性价格战已令中国彩电业陷入山穷水尽的边缘,目前中国的彩电价格已比美国市场低 20%- 30%,是世界上最低的彩电价格。 有位企业老总说得直白:“现在卖彩电也就是赚点大饼油条的利。 ” 在任何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低于成本价的倾销,都是损害同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要靠强硬的法律来维护公平竞争。 但这次因为在我国犯规的都是国有企业,因为是国有企业,所以才舍得不计成本地去确定价格。 另一方面,在彩电这个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上,放在全球市场大背景下看,我们的企业规 模仍然偏小,在生产、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无法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 去年 5 月,“八大彩管”在京联盟,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停产保价措施,以应对彩电大幅度降价带来的冲击,可脆弱的联合没有挡住彩电降价风暴;从今年的 3 月开始,国内主要彩电厂家分别在深圳、南京、香港召开峰会,目的就是要建立价格联盟,但当国家计委表示坚决反对后,各地的商家纷纷用降价行动表示了对峰会的意见。 专家放言:联合重组、技术创新是中国彩电企业的唯一出路。 只有这样,中国彩电才能在国内市场上继续扬眉吐气,才能有能力去夺取被人家无理挤占的海外 市场。 经过连年的价格战,目前我国彩电价格已属全世界最低,这固然为彩电出口创造了条件,但对企业来说,发展后劲已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上,国内企业投入的资金已远远低于日本等国的企业,一旦“入世”后,如果国外不断推出高科技产品,国内产品的价格优 势将不复存在,而会沦为廉价低档产品。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我国的彩电企业联合重组成为商界巨头,已经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因为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这种进程已经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我国民航部门在吸取以前价格大战的教训后,对外宣布 将组建我国国内三大民用航空业的巨头,这对于目前正在处于价格大战的彩电业,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在彩电企业此起彼伏的“价格牌”丛林里,如今亮出了“技术牌”。 人们首先注意到,“价格战”中并不主动的海信,甩出一张“技术牌”。 2020 年 8 月 18 日,北京的海信新产品展示会现场,在海信新产品“胶片彩电”和普通纯平彩电组成的效果对比大屏幕墙面前,参观者看到,新产品“胶片彩电”画面的确较为清晰细腻。 面对这种厂家宣称“画面已达到35 毫米胶片电影映像效果”的新产品,参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人们还发现,近期推出新 产品的彩电企业不止海信一家:创维的 1250 线高清晰度彩电;康佳集团的 DVD 二合一彩电已形成 14 到 29 英寸全系列产品; TCL 集团的音响电视、超薄电视、防雷击电视、可换面板电视也于近日上市;乐华铆足劲准备推出 PC 彩电、人机交互彩电;厦华的变频彩电和高清晰度彩电也在 2020 年 5 月 1 日在西单商场举行了介绍会。 一股彩电新品上市热潮正悄悄逼近。 “价格战”擂台上的彩电企业,目光已经投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始改打“技术牌”。 彩电企业为什么要出新牌。 探讨这个话题,可以从两个问题入手:  彩电为何打价格战 不少 企业都认为现在彩电市场“供大于求”。 彩电年产量 4000 多万台,而市场年总需求量只有 2500 万台。 “供大于求”固然是事实。 然而有关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彩电企业目前最大的矛盾不是供过于求,而是关键元器件和新产品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但大型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至今还靠从国外引进,不少企业某种程度上只能算个组装车间。 专家分析,目前全国规模以上的彩电企业十几家,每家企业上市机型上百,但其中功能设置、技术含量大部分重叠的超过了 70%。 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现在降价的彩电 ,无一例外都是模拟技术条件下生产的产品。 而这是一种即将淘汰的技术。 专家指出,彩电生产过剩,其实是产品同质化的过剩。 从这个角度上 来说,彩电降价不是绝对的供大于求所致,而是社会技术的进步,导致彩电企业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生产的产品,只有通过降价,从而淘汰旧产品、旧技术,为新产品、新技术让出通道。 因此,如果把降价比作“破旧”,那么技术“立新”已是必然。 企业打“价格牌”,亦是必然。 彩电业竞争的焦点正呈现两极化趋势:在中低档机市场,通过价格战占稳市场份额、保证品牌效应;在高档机市场,通过技术 进步拓展新的消费人群,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国美、翠微大厦等家电商场反映,虽然近期的市场热点聚焦在降价彩电上,但实际上,高品位、高技术含量的新品仍是销势不减。 比如康佳的艺术电视、DVD二合一彩电等新品可占到其销售的三到四成。 不同的消费人群有不同的消费需求,这一消费层次细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有关专家预言:随着竞争的深化,新一轮彩电业的优胜劣汰即将显现,而遭淘汰的企业不再是价格无优势,而是技术无优势。 彩电业练真功的时候到了  价格战能打到何时 “价格战”能打到何时。 答案是:打不久了。 这是因为, 利润和成本两根摇摇晃晃的“柱子”,已经无力支撑展开“价格战”的“擂台”。 先说中国彩电利润之小。 经过连年的价格战,目前中国的彩电价格已比美国市场低 20%— 30%,属全世界最低。 业内一般认为,如今彩电利润不超过 5%。 5 月份来自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彩电三强 TCL、康佳、长虹的利润总额同比均出现负增长。 而“价格战”就是在这种狭窄的利润空间上打响的。 再看成本之高。 1996 年价格战时,时逢彩管等配套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成本降低了,所以价格战并不影响企业盈利;而今年彩电配套原材料价格则有所上涨,在成本上 升的情况下,彩电企业还苦撑着降价销售。 一方面“利薄”,一方面“本大”,这样的“价格战”能打得久吗。 毫无疑问,以“价格战”获取企业利益,无论从时间上说,还是从“利润空间”上来说,都极其有限。 而通过自主创新、以速度经济和创新能力获得的垄断利润才是无限的。 所以,企业“价格牌”尽,新 牌必出。 人们记得, 1996 年价格战硝烟散尽,彩电业出现两大变化:其一,彩电产业实现从中小屏幕向大屏幕彩电升级;其二,洋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严重缩水,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从40%跃升到 80%。 那么,剧烈程度超过前几次价格战的此次彩电 大比拼,又将带来什么变化呢。 有关专家已经预言:新一轮彩电业的优胜劣汰即将出现。 但是,这回“游戏规则”变了:企业遭淘汰的将不在于价格劣势,而在于技术劣势。 看来,“价格战”逼出“技术牌”,竞争跃上了新台阶。 企业只有打好“技术牌”,才能跃上新台阶。 就家电品价格战而言,为什么要出现在彩电产品上。 有这样三条原因:一是彩电需求弹性最小,换言之,彩电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家电耐用消费品。 以 1998 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看,彩电为 105 台,洗衣机为 91 台,电冰箱为 76 台,录音机为58 台,照 相机为 36 架,影碟机为 16 台。 有个例外是电风扇拥有量高于彩电。 但电风扇是季节性用品,且销售旺季主要表现为涨价,因此,以降价为特征的价格战并未形成热点。 而且,从 1996 年到 1998 年而彩电的家庭拥有量是年年增长,电风扇则没有增长。 二是彩电业价格战中,出现了西部企业挑战东部企业的现象。 “长虹”数次率先降价,致使各家均不得不降价。 长虹行为,自有其道理,有其实力。 作为西部地区一企业,成本低于东部沿海,尤其是人工成本。 西部企业挑战东部企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近些年全球性产业升级、转移的缩影。 前几天“长虹”集团负责人 访谈录,反映了“长虹”在是否降价问题上是理智的。 三是彩电产品供求关系与其它产品一样,出现供大于求,这是价格战激化的客观基础。 要看到价格战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是有自控力的。 利益格局在调整,受益最大的是消费者。 价格战不会使彩电行业全军覆灭,只会使强者更强,不适者退局。 企业从整体看,利润可能会减少。 但损益情况又不同,有的市场份额增大,有的减少,有的可能被挤出市场。 价格战后,彩电行业的利税可能略有下降,但长期肯定是会上升的。 当然,利益格局变化不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根据,还是要依法行事。 价格战带来的研发动力,高于正常竞 争情况的研发动力;价格战对重复投资、无效投资的制约,力度高于行政手段的控制;价格战表面的无序,背后 执行着市场规律残酷的有序。 相信没有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会愿意长期干无利可图和亏本的买卖;相信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会拼命追求企业的利润。 这就是行业协调价难以形成也难以维持的客观原因。 因此,行业协调价或行业自律价,其实是不必要的。 导致彩电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炮声不断的价格战,但是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证明经济体的内部有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的自然要求,结构不合理才是真正的症结。 在价格战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内全行业微利甚至微亏都是正常的、合理的。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价格战本应导致的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在我国彩电业却迟迟没有出现,价格战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持续着。 近年来一些人在不断要求停止价格战,甚至搞了变相的价格联盟,但是市场经济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它的力量,降价之风吹了一轮又一轮。  价格战只是症状不是病根 要结束价格战只有一条路:必须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 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让优势企业更强,证劣势企业更早退出市场。 五 加入 WTO对我国彩电行业的影响 加入 WTO,对我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如我国在近期内能加入 WTO,那么对我国彩电业的影响是相当有利的。 首先,部分企业的产能就能够向外输出,对于彩管厂商和彩电厂商而言无疑是寻到了新的市场。 各国不能以太多的籍口来阻止我国彩电的出口。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彩电市场基本上是对国外完全开放,目前已经是基本处于全球化竞争态势之下,加入 WTO 之后,这方面的情况并不会出现恶化。 相反,国内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和吸收国外显示器技术及数字化 技术,对于国内厂商加快技术更新,参与全球高层次的竞争是相当有利的。 1999 年彩色电视机出口额为 亿美元,出口数量为 570 万台,同比分别增长 % 和 %。 彩电出口额和出口量在出口的全部电视机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和 %。 其中 52CM 以上机型的出口超过 4 亿美元,比 1998 年同期增长 %,占彩色电视机出口额的 62%,占全部电视机出口额的 50%。 出口数量为 万台,同比增长 56%,占彩电出口量的 41%,占全部电视机出口量的 18%。 相比之下, 52CM 以下至 42CM 以上的中等机型出口额仅 亿美元,同比增长 %,占彩电出口额的 %,占全部电视机出口额的 8%,出口数量为 万台,同比增长 %,占彩电出口量的 %,占全部电视机出口量的 %。 42CM 以下机型出口额为 亿美元,同比增长 %,占彩电出口额的 %,占全部电视机出口额的 %。 出口数量为 万台,同比增长 %,占彩电出口量的 %,占全部电视机出口量的 15%。 以上数据说明,彩色电视出口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市场看好,特别是 52CM 以上大型机 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 而在出口市场方面仍以亚、美、欧和发达国家为主。 彩色电视机的出口市场依次为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在出口市场方面,彩电的出口除欧洲受反倾销影响外,其他地区还有相当庞大的需求,即使美国、欧洲及日本开通数字广播后,转向发展数字电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模拟式电视仍将保持可观的市场规模,因此电视机特别是彩电仍将成为重点的出口产品。 从此种意义上说,国内彩电企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只有采用扩大出口的方式。 因此,加入 WTO 对彩电业影响不大,国内彩电业将面临 一次新生的机遇。 首先,国内的彩电企业事实上在加入 WTO 之前已与国外巨头展开了正面交锋,并已取得了优势,而且目前进口彩电的关税平均大约为 30%左右,价格下调空间已很有限。 其次,加入 WTO 以后,经济技术全球化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彩电业进入国际竞争,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加工组装基地,目前产品已经出现过剩,加入 WTO 后,应该有利于我国彩电产品的出口。 其三,我国的彩电业创新能力不强,但因为我国的彩电产品采用了进口芯片,技术上一直与国际水平同步,这点在加入 WTO 后也会显得利大于弊。 四 是我国彩电企业早就进入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已经基本国际化。 其四,进口关税的下调,也会极大遏制走私彩电产品冲击国内市场。 同时由于欧美等国 的人力成本相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因此,欧美逐渐把生产基地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给我国进军彩电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 国内有实力亦有国际化发展战略眼光的企业将“入世”视为一次能与国际大企业同场竞技的机遇。 以前中国企业出口,面临巨大的贸易和关税壁垒,很难打入国际市场,中国加入 WTO,也就是加入了一个全球经济的俱乐部,大家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中国企业 的出口将是巨大的推动。 从国际市场来讲,中国加入世贸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们出口商品的贸易壁垒。 从国内市场来讲,中国电子企业和国外的电子巨头们一起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些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