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查人员的能力要求、职责与权力,按照 “ 四不放过 ” 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建立事故台帐。 4.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并明确应急指挥系统的职责。 5.应急救援器材: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建立应急通讯 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6.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22020)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定期评审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 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 液氯 作业场所方面 根据企业 液氯使用 单元现状,评价组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日常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液氯使用单位(以下统称液氯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液氯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本单位液氯的安全负责 , 并对由于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 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除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学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原理、安全生产要点(包括熟悉预防事故和发生不正常情况时紧急处理的方法以及发生事故的自身防护抢救知识等),经考试合格发给氯气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储存、使用的厂房、库房建筑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 1mg/m3。 ,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 架存放,必须贮存在专用库房内,严禁与其他货物混存,应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确保安全。 、液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配置相应的应急处理设施。 ,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认真落实评价 报告 中 对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 的 整改方案 ,对 安全评价中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设施的安全管理,完善 其操作与维修规程。 在现场设置符合标准的危险标识、安全标志和提示标志,配备必要的救护器材和工具。 四牌一图 ,即设置安全生产责任牌、危险性告知牌、安全操作牌、急救措施牌和平面布置图。 ,针对每个危险源,对其进行危险性辨识和风险评价,明确危险源控制点,制订具体的监控实施方案,主要包括: ( 1)液氯生产、使用过程的工艺控制指标的监控; ( 2)液氯操作场所的环境浓度的监控; ( 3)液氯设备、设施完好性监控。 二、 技术 方面对策措施 输入或输出管道,应设置两个以上截止阀门,定期检查,确保正常。 ,必须有称重衡器,并装有膜片压力表 (如采用一般压力表时,应采取硅油隔离措施 )、调节阀等装置。 操作中应保持钢瓶内压力大于使用侧压力。 1000 公斤的钢瓶应保留 5 公斤以上的余氯。 、明火直接加热钢瓶。 采用 45℃ 以下的温水加热。 ,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防止三氯化氮的积聚。 、储存、使用液氯的场所设置监控、通 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三、 救援 方面 事故应急处理: 液氯使用单位的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建立液氯处理系统(液氯吸收装置)。 吸收装置和液氯可能泄漏区(设弹性软管设施。 弹性软管的吸头是可移动的)相连,其处理能力应满足单个钢瓶发生完全泄漏时的处理要求。 一旦发生事故时,可快速开动通风排毒装置,将事故岗位上的有毒气体排至液氯吸收装置。 方式二,在封闭厂房设置液碱喷淋和收集系统。 一旦发生事故时,可快速开启循环泵,采用 10%~ 15%碱液进行循环喷淋,达到破坏泄漏出来的液氯的目的。 事故应急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应按照现场最大液态氯储存设备的大小进行核计。 事故警报 ( 1) 液氯使用单位内必须安设风向标,其位置应设在本厂职工和附近范围( 500m)内居民容易看到的高处。 ( 2) 液氯单位应设置事故警报系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通过该系统能及时向企业内部和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避免大量人员伤亡。 应急设施 液氯使用单位应根据其生产规模和储存总量配置应急处理设施,应急设施在任何情况下应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并满足以下条件: ( 1)液氯钢瓶储存区应设液氯泄漏处理装置,液氯泄漏处 理装置包括:液氯钢瓶堵漏设施(可以针对钢瓶的不同部位的泄漏)和液氯泄漏扑集、扑消设施,其处理能力应能满足一个液氯钢瓶完全泄漏时的处理要求。 常用抢修器材表 见 附表 A。 附表 A:常用抢修器材表 序号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备注 1 六角螺帽 2~ 3个 2 专用扳手 1把 3 活动扳手 1把 4 手锤 1把 5 克丝钳 1把 6 竹签、木塞、铅塞 5个 Φ6 7 铁丝 20米 8 铁箍 2个 9 橡胶垫 2条 10 密封用带 1盘 11 氨水( 10%) 200毫升 ( 2) 氯乙烯 、 液氯使用岗位应配备两套以上的隔离式面具,操作人员应每人配备一套过滤式面具,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 3) 必须加强个人防护。 在处置泄漏或损坏的钢瓶及有关设备时,进入事故现场人员,包括扩散区边缘人员都要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内部直接接触泄漏源或设备的人员执行关阀堵漏时,应着全封闭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内衣最好是防寒服,防止冻伤。 佩戴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时要选择上风方向,空气新鲜且为无泄漏源污染地带穿戴好再进入,结束时还要按照穿戴要求脱下,确保自身 安全。 ( 4) 液氯使用场所应设置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常见防护 用品见附表 B。 附表 B:常用防护用品表 名称 种类 常用数 备用数 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 与作业人数相同 10个操作工备用 防毒口罩 隔离式防毒面具 隔离式空气面具 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 不少于两套 防护服 橡胶式乙烯材料 与作业人数相同 10个操作工备用 防护手套 防护靴 标签 四、 事故应急预案 液氯单位应根据情况建立有效的液氯事故预测预警设施和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 必须制订针对液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后,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博霖公司 应补 充制订 液氯事故应急预案。 ( 1)应急指挥中心的组成:包括指挥网络及人员组成; ( 2)事故报警及信息的传递:报警的方式、信息传递网络图及上报程序等; ( 3)对可能波及的单位和人员的预先告知和紧急通知程序; ( 4)事故抢救措施:警戒区的划分,人员的疏散,抢救人员进入现场的准备,危险物质的控制处理,泄漏危险物质的。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跃的目标站点交换链接或广告。 4 虚拟商铺 目前 淘宝 的虚拟商铺平台在国内网民中 具有重要的主导地位。 在淘宝平台建立摩文电讯的商城 5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利用率越来越高,选取两家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服务站点,链接及广告可以覆盖主流门户站点和专业搜索人群。 在其他搜索引擎中选用免费服务,由网络人员根据营销策略 设计登录内容并提交登录。 6 网络广告 在面向中高端用户的几类网站如汽车站点投入广告
不得有空鼓、开裂及起砂等现象; (c)突出地面的管根、地漏、排水口、阴阳角等处易发生渗漏的部位,按要求先做好附加层;刷完聚氨酯底胶后,经检查验收办理完隐蔽工程验收; (d)防水层施工所用的各类材料,基层处理剂、及二甲苯等均为易 燃物品,储存和保管要远离火源,施工操作中严禁烟火,现场存放防火材料的库房的保管人员严禁吸烟; 品茗软件 轻松工作 2)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 —— 涂刷底胶 ——
要求操作; D、拳术训练时,不得随便开玩笑,防止训练事故。 ④考评方式 A、理论培训在结束后采取笔试闭卷方式进行, 85 分以上为优, 75- 84为良, 60- 74分为中, 60分以下为差; B、军事培训由教员在一个训练阶段结束后进行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具体评分标准由培训教员拟定; C、根据考评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警棍使用制度 为严格规范警棍使用,特制定如下规定:
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救济原则 E. 程序法定原则 6某县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说喝了甲酒厂生产的一种果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卫生局准备委托检验机构对该种果酒进行检验,并做出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的决定。 根据《行 政处罚法》的规定,该检验机构所具备的以下条件中,哪些是必备的( ) A.依法成立 B.经省级卫生部门认证 C.具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工作面、600万吨以上放顶煤工作面和薄 煤层高效开采工作面。 国外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我国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还处于 研究开发阶段,还没有相关的电控系统产品。 国产电液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液控制系统关键元部件对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生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电液控制系统元部件之间的参数匹配和性能匹配还不太合理,电液控制系统整体可靠性指标还比较低等问题。 在目前条件下
质比较高 ,接受了较多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 ,易于接受新事物。 他们有强烈的追求较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的欲Full house coffee shop 浪漫满屋咖啡屋 创业策划书 6 页 望,有一部分群体消费水平较高,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购买非生活必需品。 在校园里面经营一家咖啡店,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对于经营者而言,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四、产品服务 1. 咖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