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汁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总结出 “黑棘不砍不长 ”和 “及时平茬复壮,合理皆伐利用 ”的经验。 平茬的开始年限和间隔年限依不同条件和林种而不同。 一般在树木休眠期都可进行,但以早春土壤未解冻 前最好。 平茬方式有 “片砍 ”、 “花砍 ”、 “带砍 ”等,砍时尽量降低茬口,并保持平滑不裂。 其枝干风干时一般为鲜重的 50%—60%,平茬一散发枝条很多,新林当年高生长可达 1m 左右。  5 防治病虫害 目前危害沙棘的主要病虫害有沙棘木蠹蛾、沙棘蝇及锈果病等,一量发现要及时防治。 最简单的办法是把病株、虫株砍伐运走作薪炭材烧掉,也可酌情采取其它防治措施。 但一定要本着 “以预防为主,防治并重 ”和 “治旱、治小、治了 ”的原则,确保沙棘的速生丰产。 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流程 沙棘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他生物活性物 质。 由于沙棘自身的加工属性,在加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开发沙棘必须以沙棘果汁的加工及保鲜贮藏研究为基础,保证以沙棘为原料的产品质量稳定,才能扩大沙棘的综合利用和发展。 ( 1) 沙棘果汁中的细菌处理 沙棘果汁在生长、采摘、运输、堆放等过程中,都会受到细菌污染,所以必须严格处理。 细菌的清除一般可通过除菌、杀菌、抑制其生长繁殖等措施来实现。 在加工过程中若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比采取单项措施效果更佳。 A. 果实的选择和清洗 应选择新鲜无腐烂的果实,同时除去病果及枝叶。 要求颜色从黄到橘红色,病果不超过2% ,未成熟果不超 过 1% ,矿物质(泥沙等)不超过 %,蔫果不超过 30% ,采集后不超过 48 h。 目前,部分沙棘加工厂在榨汁时,沙棘果未经清洗,生产出来的果汁质量低劣,口味不正。 利用流动清水反复喷淋漂洗干净并且沥干水分的沙棘果榨出的果汁,由于洗掉了尘土,除去了枯枝败叶,果汁色泽鲜亮,口感纯正。 果实未经洗涤榨出的果汁,每 1 mL 杂菌数为 106 个,而经浸泡清洗后榨出的果汁,每 1 mL 杂菌数降低到 106个,减少了 106个,占未清洗杂菌数的 %。 果汁中杂菌底数越低,杀菌时间就越短,这不 但可以提高杀菌效果,还可以减轻对沙棘果营养成分的破坏。 因此,榨汁前的清洗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在清洗方法上,若能先进行浸泡,捞出后再用清澈流水喷洗,效果更好。 B. 果汁的杀菌 在试验中用γ 射线辐照灭菌和巴氏灭菌两种方法进行试验,都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a) γ 辐照灭菌 照射剂量分别是 kGy、 kGy、 kGy 和 kGy,处理完后在常温下保存 7 天,然后用稀释平板法进行细菌数检验,γ 辐照沙棘果汁灭菌效果见表 1。 表 1 γ 辐照沙棘果汁灭菌效果 剂量/ kGy 细菌数/ cfu mL 1 10 4 52 48 试验数据说明,用 kGy 剂量的γ 射线辐照沙棘果汁,杀菌效果很不理想。 当剂量提高到 kGy 时,灭菌效果出现巨变,细菌菌落总数急剧下降到 52 个 / mL,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菌数还会下降。 当剂量达到 kGy,细菌菌落总数下降到 31 个 / mL。 这一试验表明,通过辐射达到彻底灭菌是比较困难的,但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则比较容易,也符合国际辐照食品安委会规定的食品辐照剂量不得超过 100 kGy 的要求。 b) 巴氏杀菌 果汁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瞬时加热,时间为 7s,温度分别控制在 60 ℃、 70 ℃、 80 ℃、90 ℃,不同温度的杀菌效果见表 2。 表 2 不同温度的杀菌效果 温度/℃ 细菌个数/个 mL 1 大肠杆菌数/个 100 mL 1 致病菌数/个 60 235 9 无 70 103 4 无 80 65 3 无 90 455 无 无 试验表明,由于果汁通过板式换热器时间很短,因此在 60 ℃条件下,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未达到卫生指标要求。 当换热器温度提高到 80℃时,各项微生物指标都符合要求。 这说明适当 提高巴氏杀菌温度,杀菌时间缩短到 10 s 以内,是完全可行的。 C. 沙棘果汁贮藏期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 目前,各沙棘加工厂生产出的果汁大都在常温下保存,由于包装条件和设备较差,存放时间稍长一些就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在果汁贮藏期设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抑制沙棘果汁贮藏期间细菌生长繁殖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研究,通常的方法是使用防腐剂,但在此不建议采用这一方法,因为防腐剂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已被消费者所公认。 研究表明,提高果汁的渗透压和降低 pH 值则是较为理想的措施。 一般细菌生长的环境最低 pH 值约为 4,只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