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带月 游手好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 . . . 的是 孩子是天真 的,不肯拘束自己的。 他活着整个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 和规矩暂时都不在他眼里。 年龄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俗物。 A.烂漫 利益 由于 B.浪漫 利害 随着 C.烂漫 利害 随着 D.浪漫 利益 由于 4.下列各项中, 没有 . . 语病的是 A. 钓鱼岛争端 , 使 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 ,之前日本公然叫嚣 “ 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 ” ,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 让 这 一 谎 言 不攻自破。 B. 2020 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融资困难以及部分国家减少上网电价补贴等因素影响,出现企业运营困难,各地贸易保护主义随之抬头。 C.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 这两个主题也 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网络文学写作者超过 200 多万人,每年有六七万部左右的作品被签约;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达 亿,超过了电子商务用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错误 . . . 的一项是 A.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B.《战国策》是一部 反映战国至秦汉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 的国别体史书,经过汉代刘向的整理编辑 ,始定名为《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是其中的名篇。 C.《飞鸟集》《吉檀迦利》等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重要作品,诗人也因为这些创作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最近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是中国的莫言。 D.“ 金陵十二钗 ” 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 “ 薄命司 ” 里记录的南京优秀女子,金陵十二钗正册 包括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秦可卿 等十二位女子,她们是 《红楼梦》 中的主要人物。 《金陵十二钗》 也 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在中国 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 除了著名的‚北京人‛(约生活于五十万年前),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都发现了比‚北京人‛或早或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或活动遗迹。 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 同民族文化起源有直接关系的,是大约始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文化。 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 地下发掘证明,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晚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间),已经发生显著的阶级分化,上层人物拥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财产,以及标志身份、权威的器具(如 墓葬中精致的玉斧)。 这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 关于中国的古史,古人一般认为始于‚三皇‛或‚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 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 无法证明的传说。 夏王朝的存在,虽为许多学者所相信,并有不少人认为传说中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但这些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 我们只能说,传说中夏王朝的开国,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文化的晚期。 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使得前人习惯于把中国的远古社会就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并为之虚构出某种政治、文化的中 心(‚三皇‛、‚五帝‛ 之说,便由此产生)。 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 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相隔较远、不同 类型的文化,往往有显著的区别,说明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以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后者是水稻;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后者多为黑陶。 所以,仅仅将黄河流域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显然过于狭窄;应该说, 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 而且,即使在中国统一以后,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也始终存在。 但是,在中国早期多元文化相互融汇的过程中,黄河流域的文化显然占了主导地位。 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为了夺取土地、人口、财富,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发生战争,导致相互兼并和国家机器的成熟。 这个过程,在北方比南方来得剧烈。 在中国古代的南方,气候湿热,多山林湖泽,天然物产相当丰富,维持生存也比较容易。 因此,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从事大规模的战争,既没有很迫切的必要性,也没有充分的 自然条件。 于是分散的自然群落,便得以在长时期中维持下去。 在天然物产缺乏、却便于发展集中的农业生产的黄土高原和黄淮平原上,更需要把分散的人群凝聚为强大的群体,以展开生存竞争。 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传说中的还是信史记载的上古时代的大规模战争,如炎帝与黄帝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商汤伐夏桀,周武伐商纣等等,多发生于北方。 夏姑且不论,商、周作为中国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王朝,都是兴起于黄河流域。 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学说、礼仪制度、文化机构。 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商、周的文化(尤其是周文化), 相比于其他地域的文化要早熟得多;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们所发生的影响也更大。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导论》 6.下 面是有关“新石器文化”的 表述, 不符合 . . .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一般认为中国的古史始于“三皇”或“五帝”,然后是夏、商、周三代。 现在看来, “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 B. 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文化时期,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阶级分化,产生了不同 的阶级 ,上层人物不仅拥有财产,还有象征身份和 权威的器具。 C. 阶级分化的产生表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 D. 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他们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 相互之 间并无从属关系。 7.下列表述, 不符合 . . . 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A.旧石器时代古人类 化石或活动遗迹的发现说明在中国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 B.夏王朝的存在,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 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也只是传说。 C.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各个族群、邦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兼并,使得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来源 :Zxx] D.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属于不同类型的文化,有显著的区别,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 最准确 . . . 的一项是 A.“三皇”、“五帝”之说产生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认为远古社会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心。 B.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但是对民族的文化产生影响的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 C.旧石器时代,人类 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因此和民族文化起源完全没有关系。 D.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 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不如后者先进。 三、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 矜 . 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 1)。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 犹有取焉。 《传》曰: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 ( 2) ,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 ( 3) ,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 ,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 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 ,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 胜 . 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 已 . 乱,岂有异术哉。 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 . 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 1)祥刑:谓善用刑罚。 ( 2)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 一说为一人名。 ()鲧( gǔn):传说大禹 之父,四凶之一。 ( 3)方命:违命;抗命。 圮 pǐ族:毁害族类。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3 分) A.又从而哀 矜 . 惩创之 矜:同情。 B.先王知天下之善不 胜 . 赏 胜:尽。 C.夫君子之 已 . 乱 已:已经 D. 因 . 其褒贬之义 因:根据 10.下列句子中, 全部 . . 体现“君子长者 ”之精神的一组是 ( 3 分) ①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②皋陶曰‚杀之‛三 ③不可,鲧方命圮族 ④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⑤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⑥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列举那么多古代的帝王,是要说明古代圣王“爱民之深,忧民之切”,是因为以 长者之道待天下。 B.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 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 C.本文是苏轼分析刑与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之极的一篇策论。 作者围绕儒家经典中的一“疑”字,论证忠厚之至不仅在于刑与赏,还在于用“君子长者之道”治理天下。 D.本文认为,君子让社会安定的方法就是常常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人们就知道自己的仁义之心。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9 分) [来源 :学 .科 .网] ( 1)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 2)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 3)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13.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 断句。 (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 乱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 ”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8 分) 东阿道中晚望 ① 袁宏道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 ② 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原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 ③ 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注】①此诗为袁宏道从京都至吴县任县令途经东阿所作。 两年后,诗人辞官。 ②骊马:纯黑色的马,多为达官贵人所骑。 ③三归台:齐国名相管仲所筑。 ( 1)请鉴赏颈联中“冻雀”这一意象。 ( 4 分) (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形象。 ( 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 5 分) (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蜀道难》 ) ( 2)丛菊两开他日泪, ________________ 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来源 :学科网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