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汽车加气站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限公司 XXXX加气子站建设项 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的结论, 并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后认为, XXXX有限公司拟建的 XXXX 加气子站,于 2020 年 4 月经 XXXX 市商务局批准建设,站选址合理,建站初步布置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的充装工艺和设备成熟,设计的主要内容符合 GB501562020( 2020 年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01620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具备了进一步建设的安全条件。 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可行。 安全生产 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同时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企业只有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狠抓责任和措施落实,认真、自觉依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安全有保障,就能促进和推动企业生产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负责人与责任。 1.责任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作出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 2.方针目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签订 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并进行贯彻落实和考核。 3.机构设置: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管理网络。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4.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基层单位安全职责,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5.安全生产投入:按照《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 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 2020〕 8 478 号)提取安全费用,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和安全费用台帐,确保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风险管理。 1.风险评价: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定期进行风险评价,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2.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控制措施。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并将评价结果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4.风险信息更新: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并定期对风险进行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当发生事故或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5.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档案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 案。 (三)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1.法律法规: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及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2.符合性评价:定期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法现象和行为。 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 9 有关的工作岗位。 4.安全操作规程: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5.管理制度修订: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 (四)安全培训教育。 1.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其他管理人员、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 2.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复审;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3.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车间、班组安全培训教育。 4.其他人员培训教育:对转岗、下岗再就业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厂、车间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5.日常安全教育:班组应开展安全活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 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6.培训教育管理: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并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做好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10 ( 五 )检查与绩效考核。 1.安全检查:制订各种检查形式的《安全检查表》,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具体计划。 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并符合 有关 规定的检查频次。 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并 与责任制挂钩。 3.隐患整改: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对事故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 “四定 ”。 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安全技术部门汇总并存档。 4.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标准化进行综合 考核,提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的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绩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生产设施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