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缺,你会发现,在这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之内,实际上央行可能并没有说我大范围的去把过剩的流动性怎么样,但是政策还是稳定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就是各方面的政策都稳定的情况下,后来我们观察发现流动性存在一个解脱的问题,我们简单来说,我们假设流动性有两部分构成,一种是传统货币形成的流动性,就是我刚才讲的 M0、 M M2 及我们假设它占 50%,还有一种衍生性流动性,假如它也占 50%,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非常简单,比如说我们的股票,股票可能变成流动性,因 为现在这个例子不太恰当,因为我们的股票不是实物券,如果是实物券的企业债,如果企业债变现非常的容易,今天拿去很快就变现了,另外它变现很容易,速度很快,这个时候这个企业券是可以充当交易的媒介,就是说,你付钱的时候,只要是企业券,变现足够容易是没有问题的。 历史上出现这个例子,就是说其他实物形态变成流动性的例子。 我们假如说这种流动性占 50%的话,问题就来了。 当我们所有的政策没有大的变化的时候, 17 传统货币流动性 50%,是基本上稳定不变的。 或者我们的政策去调整的时候,调整的也比较有限,但是这 50%建立的前提,之所以能够变成流动性,是因为它的前提就是它变现速度足够快,变现足够容易。 变现速度足够快和容易的前提是什么呢。 是市场上升、价格上升,一直不断的涨价,你随便去卖,当然就可以卖掉。 一旦市场价格开始下跌,这种企业债的流动性,变现就会很困难,变现的速度就慢了,而且变现的难度就大,而且不值钱了。 所以这种流动性就从流动性突然间变成非流动性,我们叫蒸发。 这种蒸发必然导致这个市场一下子就停摆了,我们想想香港的迷你债就是一种典型市场停摆以后引发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我们现在认识后果,也是要考虑这一点。 比如现在香港同胞拿到的迷你债(音)到底值 多少钱,包括银行跟 CDO 和 CDS挂钩的理财产品到底值多少钱,不知道,没有一个人说清楚,原因就是市场一停摆报价体系就失灵了,现在不知道这个东西有多少钱报多少的价。 谢谢。 张承惠:我再一次感谢尹龙主任为我们做的精彩演讲和答问。 下面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苏宁先生。 苏行长长期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而且在金融领域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所以我想因为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在这里抓紧时间,不再详细的介绍苏行长了。 他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我国宏观调控走向”。 我想做一个说明 ,因为苏行长工作非常繁忙,时间非常紧张,能够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论坛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我想请大家谅解的时候,苏行长发言以后,我们上半时就不再提问 18 了。 下面,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苏行长为我们发表演讲。 张承惠:下面,第三位演讲嘉宾是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先生。 他曾在国家统计局工作了 16 年,担任过股份核算经济室的处长。 从 2020 年开始庄健先生到亚洲开发银行工作,专门从事宏观经济分析,负责得是亚洲的经济发展的展望。 因此,庄健先生从他工作的特殊性出发对于我们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应该说是非常有条件的,他的观点应该给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是非常的有启迪的。 庄健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 庄健: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报告会,我想借这个机会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应对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大家探讨。 我的演讲中着重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第一是如何判断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是谈一谈为什么目前中国政府要全力保增长。 第三个是短期的保增长如何能够兼顾转型这一长期的目标。 第一个问题,如何 判断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简要的回答是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超过预期,现在方方面面的数据和报道和实际的一些调整都充分显示出来影响的研究性。 首先,全球金融风暴已经明显的波及到实体经济,这在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他们最新的数据显示他们都已经同时陷入负增长,也就是说在三季度已经全部是同比负的增长,四季度可能更加的严重,明年的 19 话,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普遍预测明年是继续负增长,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的少见的,大家可能会说,危机大部分是在发达国家,欧美日出现了问题,大多数的新兴国家,亚洲国家可能会受得影响 小一些,其实不然,实际上根据最新的一些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香港地区,在新西兰和新加坡之后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第三个陷入技术性衰退的新兴经济体,这个意思是根据经济学家的一些定义就是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实际上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说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相对有限的话,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了。 简单讲几个数字,美元计算的出口总额增长现在还是 20%左右,如果考虑了今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和价格上涨的因素,虚的增长可能已经不够一位数。 另外从广交会的成交额也可以看到比上届减少了 17%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刚 才讲到了亚洲周边的经济出现了问题,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也是明显的下滑。 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再看国内的几个方面的实体经济的数据, 10 月份同比增加值同比增长 %,这是 2020 年以来的最低值,特别是发电量 1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都是非常严重的经济指标现象。 国有控股企业盈利收入下滑,财政收入也出现了 1996 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一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宏观经济运行指数和消费者的信心指数都是显著下降的。 等等方面的指标可以综合的判断现在一说中国的经济应该是遇到了改革开放 以 来最为严峻的外来冲击,而且这个冲击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而且从近期的发展的趋势来看,接下来只有一个月时间,可能明年中国的经济还会面临严重的下行的 20 趋势。 方方面面都在讨论明年能否保 8%,以往多年保 8%是中国政府一个指导性的指标,可是明年的的确确这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性的东西了。 如果是不采取有关的措施可能保 8%都非常的困难。 这就进入到我要讲得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保增长。 我的观点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保稳定。 大家看到,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如果是中国经济低于 8%的增长马上会导致失业率的明显 上升,这个在周边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因为在他们来讲 8%是非常高的速度,他们能够保持 2%、 3%这样的速度就已经很好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 8%的速度应该是一个警戒线。 这里面给了一个表(幻灯片) 84 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第三季度用工的需求同比下降了%,图上显示的是 2020 年以来,实际上无 2020 年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季度用工需求同比下降的趋势。 的确是从一个季度展示了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但是就业最初是体现在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 业,特别是在广东、浙江、江苏等这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一些省份,这些省份的出口企业比较密集,他们出问题以后,就出现了很多企业倒闭、解雇工人的报告。 另外,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也在回落,大家知道,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比较重要的途径,金融、房地产等等这些行业的招聘行情也不好,北京的招聘会现在与金融有关的展位明显比去年下降很多。 另外房地产也是确实如此,房地产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影响更大一些。 另外大家都知道几个大数,每年中国新增的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人口大概 21 是 2400 万,前几年一直是持续了 5 年的 10%的左右的增长,这些增长只能保证每年 新增 1000 万左右,这是中国的目标,实现得还不错,即便是这样的情况,还有 1000 多万是很难找到工作的,这个问题比较大。 所以我的判断,政府对经济增长非常关注,就业应该列为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下一个我想谈谈为什么保 8%需要四万亿,这是个人的一些初步的估算,刚才主席给我做了一些介绍,对一些数据相对敏感一些,是倒算的一个方法,三架马车拉动中国的经济,即投资、消费、进出口。 如果要保 8%的话,首先要考虑重要的几个大的因素,一个是居民消费,居民的消费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当中占得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另一个角度呢居民消费 年度之间的变化相对要小一些,居民无论怎么样还是要吃的,还是要穿的。 这些方面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把它基本上固定下来在 3%左右,这是过去多年的一个平均值。 如果说 GDP 增长率要想保8%,有几个不同的测算,首先是进出口怎么样,我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情况:一是前五年的平均贡献,大概贡献了两个百分点,应该算比较高的了。 二是如果是零贡献,一点贡献没有,经济增长是什么样的情况。 三是出现负增长也是非常的可能的。 三种情况下具体的测算,这个投资是政府投资、包括民间投资还包括政府消费,这三大块加在一起看贡献有多少,如果延续前五年平均 的情况的话,投资的政府消费贡献 3%就能够保证 8%的增长,这个相应需要新增的投资 万亿,如果是出口零贡献就需要两万亿,每年新增投资,负贡献的话可以要三万亿。 第二种方案比较接近目前政府提出的四万亿的方案。 四万亿 22 的方案,现在大多数的学者都在估计测算,这里面究竟哪些是新增的,因为新增的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新增的,去年已经安排好的,本来要增长的这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 最近发改委的主任提出来一个测算,目前四万已可以每年拉动 GDP 一个百分点,我的估计是四万亿里面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是新增的,政府可以拿出钱来进行投资 的部分。 其他的部分都是要有赖于对于社会投资,有就是说民间投资这方面的撬动。 另外,保增长就是保就业。 四万亿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根据最近的资料显示,铁道部的估算,明年计算完成六千亿的基建投资,这些投资按一亿元能够创造一千多个就业机会计算,这么多投资可以创造六百万个就业机会。 高速公路的投资比铁路创造的就业机会多一些,这两项加起来已经达到了 2400 万,这么说起来刚才提到的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基本上可以实现了。 但是我要打一个非常大的问号,虽然说总量可以满足,但是有非常大的结构性问题,有多少人愿意从事修铁路和修高 速公路的工作呢。 农民这一块,技能的问题可能不能完全的胜任,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更加不能胜任,就更难去了。 这一块存在很大的结构性的问题,虽然能够创造新就业的岗位,但是好多人去不了。 四万亿的资金从哪里来,已经得到的信息,明后两年的中央投资是 万亿,这些资金是有保障的,另外一些需要财政赤字,需要地方的一些资金安排,还需要银行的贷款,其需要社会投资跟进。 这些方面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侧,按照国内的标准,占当年的比重小于 3%的话是可以控制的,按照目前大家的估计, 2020 年的财政收入,明年后 23 年都按照 GDP 增长 8%,物价按照 2%到 3%的增长来算的话,明年安排9400 亿,后年是 1 万亿,这样的话两年的赤字可以达到 2 万亿。 但是大家比较关注政府的两万亿的赤字究竟能够撬动多少的全社会的投资,这个测算差别比较大了,有的说是 倍,有的说最多到 4 倍,这些倍数 1998 年的时候都是测算的,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效应,那么多的财政赤字可以撬动整个资金最多可以到 8 万亿,可是现在来看,24 个省份提供的投资计划已经达到了 18 万亿,我觉得这个最后能否实现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大家也注意到,央行一个较大幅度的降息来提供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的主要的含义。 下调基本利率 %,实际上一次做了四次降息的活动,一直以来基本上按照每次 %的幅度降息。 这些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为各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加充裕的贷款资金,实际上配合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这方面还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承认的。 第三,保增长能不能兼顾转型。 兼顾转型是一个中长期的任务,保增长是一个短期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因为名后两年全力保增长,我认为不应该对实现中长期的目标产生非常大的冲突和问题,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四万亿可能有些方面还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首先 从已经公布的今年四季度的 1000 亿分配比重,还有明后两年四万亿的这些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