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育场 和鱼类洄游通道,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文昌鱼的栖息地,其渔业地位十分重要和敏感。 (一)浮游生物 2020年 5月下旬在胶州湾外拟选保护区海域的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 10属 17种,其中硅藻 8属 15种,占 %;甲藻 2属 2种,占 %。 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化范围为 ~ 103cell/m3, 平均数量为 103cell/m3 ,浮游植物数量平面分布呈由西南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近岸海域略高于离岸海域。 密联角毛藻属适温范围很广种类, 5月下旬在该海区 形成优势种,其数量变动范围为 ~103cell/m3 ,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 %,其数量决定浮游植物的数量其平面分布与浮游植物的分布趋势完全相同。 由于该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占比例较大,因此多样性指数较低,单纯度较高。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出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数较多,数量较为丰富。 是鱼虾类较为适宜的产卵场和索饵场。 (二)鱼卵、仔稚鱼 5月是多种鱼类的产卵期。 经调查,该海域获得鱼卵的有 7个种类,隶属于 4个目 7个科。 鱼卵的种类组 成均为浮性卵,其数量基本呈北高南低趋势,并以鳀鱼卵的数量最多。 从浮性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可看出,胶州湾外海海砂开采水域是多种经济鱼类重要的产卵场。 但 2020年 5月上旬的调查中未采到仔、稚鱼。 5月份下旬调查时,正值大部分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时期,因此捕获的各种鱼类种群结构中,幼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体重很小。 (三)渔业资源 鱼类是海洋经济动物资源的主体,在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在资源更新中可持续提供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高蛋白食品。 中科院刘瑞玉院士( 1992年)在 《胶州湾生态学和生物资源》一书中指出,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栖息的鱼类约有 100多种,其中暖温性种占 61%,暖水性种占 23%,冷温性种占 17%,优势种有斑鰶、梭鱼、青鳞鱼和牙鲆,其它优势种有赤鼻棱鳀、中颌棱鳀、细条天竺鱼、鳀、长蛇鲻、黄鲫、带鱼、焦氏舌鳎、白姑鱼、长绵鳚、黄姑鱼、短吻舌鳎、油魣、绿鳍马面魨、鲈、银鲳、木叶鲽、皮氏叫姑鱼等, 23种鱼构成渔获尾数的 96%。 尽管近 10 年来渔业资源的数量、优势种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种类组成应该说相对较稳定的。 每年从 5月开始有多种鱼类先后进入胶州湾及沿岸海域产 卵、索饵、育肥。 5月和 6月产卵繁殖的鱼种分别达到 26种和 36 种,为该海域鱼类产卵盛期。 另外, 8月份水温高时,分布于南方的暖水种通过湾口进入胶州湾; 10月份水温下降后,暖水种又开始离开。 所以,胶州湾口外水域不仅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和索饵、育幼场所,还是暖水种鱼类的洄游通道。 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中,共捕获鱼类 29种,分别属于 27个科, 29个属。 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底拖网浮拖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 , 总资源量为317577Kg, 其中玉筋鱼占第一位资源量为 306503 Kg, 单位小时网获量为 1930Kg,占总渔获量的 %;方氏云鳚居第二位为 6554Kg, 蓝点马鲛居第三位为 1153Kg, 青鳞鱼居第四位为 1088 Kg。 其它种类的资源量均在 400 Kg以下。 底拖网捕获鱼类的资源量中以底层鱼为主,但资源量很低,总资源量仅为 808 Kg。 调查捕获的无脊椎动物共 15种,优势种为口虾咕,单位小时网获量为 ,占总渔获量的 %;其次为双斑鲟 ,单位小时网获量为 ,占总渔获量的 %;长蛸居第三位,单位小时网获量为 ,占总渔获量的%。 无脊椎动物动物的总资源量为 4033 Kg。 说明该海区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育幼场所。 由于不同季节水温变化,在鱼类组成特征上会有明显的差异,亦会导致各个月份鱼类资源量的变化。 随着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许多鱼类开始陆续进入调查海域产卵繁殖,资源量明显上升, 5月份形成了春季渔汛期, 7月资源量达到最高峰。 (四)文昌鱼资源 文昌鱼是世界上海洋珍稀动物之一, 我国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俗称蛞蝓鱼,隶属脊索动物门,头索纲,文昌鱼目,文昌鱼科。 文昌鱼喜栖于水清、流缓、疏松的沙质海底,常倒卧潜居于海底,前端露出沙面,进行滤食。 文昌鱼栖息海区的水深为8~ 15米,盐度为 21~ ,不能忍受盐度低于 15 的海水。 该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学单位的重要实验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文昌鱼主要分布于厦门刘五店沿海水域。 曾经因在该水域形成文昌鱼渔场,而闻名全球,但 70年代以来,已形不成渔业,年产量仅数十公斤,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 资源数量下降的主要 原因是,海岸建筑和围垦所造成的渔场环境恶化,使原来的沙质海底覆盖了淤泥,致使文昌鱼大量死亡和迁移。 青岛市沿海也有文昌鱼分布。 由于青岛近岸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砂资源,加之胶州湾外前海海域水交换能力强,水文条件稳定,属一类水质,底质大部分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粗砂质,该海砂砂体是一万年前形成的古沙丘,基础饵料丰富,砂粒适中,极利于青岛文昌鱼的生长繁殖。 中心区南沙为青岛中央水道与竹岔水道交叉形成的潮流沙脊,沉积物以分选很好的中粗沙为主,属文昌鱼最佳栖息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