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概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益的探索,比如他们把套在木桶外面的箍夸张加大,让它既是功能构件又是装饰构件,称之为 “装饰性的使用结构部件 ”。 北欧的木制、藤制家具形制性和个性的关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设计师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 其次是后现代手义对现代设计造成的负面影响,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从罗伯特 温图利 (Bobert Venturi)设计了 “温图利住宅 ”起,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采用一些古典主义的历史符号并加以破坏,然后重新组合,企图改变现代主义刻板的面目。 查尔斯、 詹克斯的话或许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 ”这一概念,他说: “后现代主义就 是现代主义加一点什么别的 (装饰因素 )。 ”后现代主义造成负面影响的根源在于它的调侃态度。 事实上,它是采用调侃的方式使用古典符号,调侃适度才能达到很好效果,但是过多调侃便伤害了许多受过高等教育、对古典主义有深入了解的中产阶级,而他们偏偏是最大的买主。 此外,因为许多人不明白后现代主义的真正含义,使得 “后现代主义 ”变成了低能的设计师的遁辞,凡是他讲不通的都冠以 “后现代主义 ”的大帽子。 看着被称为 “后现代主义 ”的一部分不伦不类的建筑真是让人啼笑 皆非。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虽然流行时间不长,但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 设计理念 设计是从人类生活的开始而不是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 博物馆中文化性收藏品,其作者当时并未被称为设计师,但他们却是真正的设计者。 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产生于设计,我们能通过当时的设计看到当时的文化。 所以大家的责任重大,设计师是在进行一种文化活动,把设计推向未来,有人认为,设计师改变的只是景观,而我不这样看,我认为设计师是在改变世界,这是两个概念。 对于设计,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发明。 二是革新或称之为改良。 首先 “发 明 ”是从无到有,根据人们的真正需要,创造一种或几种真正的功能。 如果只是对产品的外观、形态、性格等方面进行改变,那只是在发明基础上的 “革新 ”。 所以这涉及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 例如: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使用的一种材料 塑料,早在 19 世纪初( BBC 于 1825 年)就出现了。 可以说,有很多发明是科学走在前面,而技术的产生却在其后。 再讲一个例子:大约 2020 年前,古罗马的一个皇帝带兵征服了土耳其。 他的士兵发现那儿有一种石头能用来燃烧取暖,这就是 “石油 ”。 在拉丁语中是 “石头 ”的意思。 二千年后的今天,石油已成为 我们的主要能源之一。 那么,是科学先于技术,还是技术先于科学呢。 我认为,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有时是科学在先,经过研究、发现、发明,然后科学的运用变成技术。 有时,在人类的生活中,产生一种需求,一种技术,最后经科学家转化为科学。 石油如果没有发动机的出现,也不会有象今天如此广泛的使用。 这说明材料资源的运用取决于机械的发展,反过来,又对机械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是一个辨证的关系。 这说明一种生产的过程(材料、能源的过程),与一种好的材料导致好的产品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好的材料、好过程、好产品互为的关系。 同时好的产品 又取决于好的结构、好的功能。 这又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问题。 它指的是从人类最早的、有序的、有组织的、有效率的一生产组织方式,一种结构化产业。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同样的标准、尺度等进行塑造,这种由师傅设计,工匠营造的生产方式,早在古埃及就已开始了。 再如现代的 “福特 ”,在美国上了第一条自动化汽车生产线,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生产线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另一个问题是,装配线上的工人来自完全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如何使他们在同一生产线上工作呢。 从组织管理角度讲,生产装配线是比较合适的。 所以福特装配线不 仅是技术的要求,也是人的组织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多种关系的要求。 设计师把 “产品 ”称为 “产品 ”,而企业家可能把产品称为 “产品 ”或 “设施 ”,经济学家称为 “货物 ”,这说明一个产品有不同的功能,也有不同的使用者。 产品存在着多样性,这种多面化、多样化的认定,是根据人的不同的需求决定的。 例如,汽车的出现是由于发动机的发明,后来发展成为 “汽车的社会 ”,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汽车的发明会带来的影响,现在看来象一种寄生的 “细菌 ”,由汽车引伸出新的道路棗维修厂棗维修工还有高速路 ……都和汽车有关。 以上说明如何评价发明创造 的重要性,以怎样的尺度来衡量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系统之中,而系统对人类的生活最重要。 如汽车从发明、发展到定型,是从 1885 年到 1980 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今天所有围绕汽车并与之有关的方面,及以后的发展,都与增加汽车的能力,打破对人的限制有关。 人们希望无限制的旅行生活,无限制的发展。 但这些都在变化。 如汽车的 “异化 ”使人被汽车所限制。 将来汽车可能不再用汽油。 而用氢光等能源方式,成为新的系统,汽车转而为其服务。 汽车在 80 年代以前拥有最大的销量,而今天已不再可能,将会被新的销售所取代。 产品如何更容 易的为人所使用呢。 越标准化、越复杂的技术越不容易控制,反对社会有更大的控制。 象现在的系统很好使,很舒服,在某种程度上越不容易控制,越危险。 关于产品的使用寿命问题,一个产品的存在、消亡、取代都是有其原因的,一个产品可能在某一阶段特别有生命力,而在另一阶段被取代了,但它并没有消亡,而在别处运用。 如丝绸与尼龙,在西方,有很长的时间里,丝绸非常受欢迎,但后来被尼龙取代,而今天丝绸又成为受欢迎的高级织物, “旧 ”的产品的消亡,并不一定是完全的消亡,可能在其他的领域中再次开发并被使用。 人类生活存在着这样一个持续性、多样性。 设计存在着两种手段: ① 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标准的改变。 如第一批汽车出来后,可让其更好看、更好用。 但在第三代、第四代直至以后,这种改变将越来越难。 ② 打破现有的标准,用独创的方式,形成新的标准,为人接受。 如汽车的问题:一个产品的结构性与使用者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如:汽车刚发明时没有灯,当时法律上规定,一个车在跑时,需前后各一人拿着灯跟着跑。 这就要求车上装灯,要求必须有电源,然而发动机又太小了。 后来,用电来启动,就解决了发动机的发动问题。 条件的变化给设计师带来新的可行性。 车体的外观,不完全是为了好看,而是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决定的。 如以前车体是由锻打工人手工打造,通过板金来支撑车壳。 而随着自动控制的运用,车壳完全由自身的结构支撑起来,从而对车身的设计提供了至少两种以上的选择。 车身的设计受流体力学的影响,后来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形成,对其也产生了影响。 如:冲压成型、拉伸成型为车体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很多的改变。 从而使 ① 、成本降低。 ② 、无废料。 ③ 、形态多样化。 1975 年前后石油短缺,使车身减小体积, 这些都说明条件的变化对设计的影响。 在设计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词 “Complexity可以译为 “文脉 ”或 “寓义 ”,如果有事物存在,他们之间就会发生关系。 如:这种关系可以用高斯定律表示: n(n1)/2=R(其中 N 为事物的数量, R 为关系量)。 每个事物都是对 “文脉 “的表达,这种 ”文脉 “可以是结构、象征、宗教 ……越有 “文脉 ”的事物,表达越丰富、越体系化的东西,事物之间的关系越明确。 我们可以看到,以前产品的成功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种 “文脉 ”性的原因。 如: “大众 ”车, 2030 年代的口号是为人民的设计。 后来,为纳 粹所用,二战后又为另外一种方式所采用, 60 年代又有一种寓义 ……“甲壳虫 ”现在又出现了,这种出现、重复,说明了它所具有的 “文脉 ”性或说是 “寓义 ”性。 美的重要性是其中的一个方向,怎么表达,主要考虑使用者的反应、需求与潜在要求。 如:小说家要想成功,就要了解读者在小说中获得多少对 “文脉 ”的反应。 通过这些读者再去发现更新的 “寓义 ”性的东西或 “文脉 ”性的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是一种象征。 如 “可口可乐 ”它就具有这种 “文脉 ”,它象征 “青年一代 ”,象征一种新的消费阶层和群体。 那么就设计师和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再就是 整个社会和人的相对认识是美的形态更重要,还是人性化更重要,这是两种不同的答案。 现代设计师的面前有一个键盘,上面有美感的、人机的、生产过程的 ……设计师如何调动这些元素来为自己的设计服务,这样就使得设计成为非常体系化的工作。 这就涉及到设计师对 “市场 ”的认识。 “市 场 ”有两种概念 ① 、是指销售的市场。 ② 、是生产的产品不仅要卖,而且,产品本身作为载体要交换。 交换物体,交换思想,它具有一种交换功能。 设计师两个都要认识。 真正的 “市场 ”不仅是销售的市场,还是一种具有内在功能的可进行交换和使用的 “市场 ”。 本土文化是设计的基石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 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者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 因此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 就是 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 人类最初的设计 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 的。 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的不同的审 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 产品本土化设计符合不同民族需要民族识别,民族认同的情感要求,是民族表现于不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识别的要求表现为不同的物质生活方式,表现为不同的精神生活方式,即不同的风俗习惯、起居饮食、喜庆节日、信仰祭把、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特点等等。 民族认同表现为同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即在物质和精神的文化生活中,感觉到大家都属于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