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控中心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点,再焊梁拼接,再焊支撑拼接,最后焊隅撑。 4) 梁的焊接顺序 单层作业面上梁的整体焊接顺序如图 4 所示原则:均匀、对称、同步。 :。 : :。 : 单根梁的焊接顺序为:先焊下翼板焊缝再焊上翼板焊缝,上下翼板的焊接方向相反如图 5 所示。 图 5H型钢梁接头焊接顺序图 5)焊接顺序 同一节点平面柱的焊接顺序从里向外具体见图 6 所示。 单根箱型柱节点的焊接顺序 由两名焊工对称、逆时针转圈焊接,起始焊点距柱棱单层梁柱接头焊接顺序121223471345421231614232 3142314321433421421441 321341422318B3c113332D32E424F:。 : :。 : 角 50mm, 整个过程均须保持对称位置,直至焊接完成,焊至转角处时,均需放慢速度,保证焊缝饱满。 如 7 图所示。 ①②②①③③ 图 7箱型柱接头焊接顺序图 H 型柱节点的焊接顺序 先焊腹板焊缝再焊翼缘板,翼缘板焊接时两名焊工对称、反向焊接,如图 8 所示。 ①②① ① ①② 图 8H型柱接头焊接顺序图 四、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电焊机的选用 本工程的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焊条规格最大为φ ,选用EXG400 型手工电弧焊机。 焊机完好 ,接线正确,电流表、电压全完好,摆放在设备平台上的设备排列应符合安全要求,电源线安全可靠。 条型号 E5015,焊条不得受潮生锈,药皮不得剥落,垫板规格为 6*40,材质为 Q345B,两端伸出各 60mm,引、灭弧板的材质和尺寸须符合设计要求。 :。 : :。 : 检查焊接操作条件,焊接操作平台、防风设施必须落实到位。 柱节点焊接时以铺设好的压型钢板作为焊接操作平台;柱 梁节点焊接时,尤其是梁下翼缘板焊接时,必须采用焊接吊篮,吊篮的形状如图 9 所示。 焊条使用前应进行烘干、干燥,碱性焊条 350400℃烘干、恒温 ,酸性 150200℃烘干恒温 1 小时,烘好后,焊条应放在 150℃的干燥箱内,随用随取,取出的焊条放在保温筒内, 4 小时用完,否则重新烘干,焊条烘干次数不超过两次。 坡口检查,合适的坡口尺寸是保证接头焊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焊前全面检查坡口尺寸,如果坡口间隙过小,则需要重新开坡口打磨干净再进行焊接。 有时为了保证结构整体尺寸的需要,柱 柱接头的坡口间隙增大,施焊前,先将间隙焊满,再进行正常 焊接。 焊接过程控制 1)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卡。 2)对于板厚大于等于 36mm 的钢板,焊接前进行预热,预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 100mm内,预热温度 100150℃,温度测定用测温仪。 3)垫板、引灭弧板根据要求制定尺寸,安装到位。 4)焊接工艺过程 ( 1)清理坡口及两侧的油污、锈等杂质,定位点固,同时点固引、灭弧板和垫板。 ( 2)焊接工艺参数。 :。 : :。 : 层数 焊条型号 规格 mm 电源极性 电流( A) 焊速( cm/min) 道数 1 E5015 φ 直流反接 160180 910 1 2 E5015 φ 直流反接 200240 1214 2 3 E5015 φ 直流反接 200240 1214 3 4 E5015 φ 直流反接 160180 1317 4 ( 3)按规定的焊接顺序进行施焊,焊缝厚度达母材厚度 1/2 以上时,方可短暂停息。 ( 4)施焊过程中,每一焊层都要进行清渣,进行层间检查,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焊,焊后清理焊接飞溅。 ( 5)对于板厚大于等于 36mm 的焊缝,焊后及时进行后热处理,后热温度 200300℃,恒温 1 小时。 注意事项: 1)在钢 柱、钢梁的整个焊接过程中,有专职测量人员,对柱的垂直度和梁的水平度进行监测,并测出每种焊缝的收缩量,作为构件加工参考量。 2)施焊时,设专职人员对风速、温度、湿度进行测量记录,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且无有效保护措施,立即停止焊接。 风速大于 10m/s;相对湿度大于 90%;雨天。 3)焊材的管理:焊条应有质保书,现场配有一级库、二级库存放焊材,焊条使用前须烘干,焊工领取焊条需用保温筒,焊接时保温筒接上电源用以保温防潮湿。 焊接检查检验 1)焊缝外观质量检查: ( 1)表面不得有气孔、表面裂纹、未焊满等缺陷。 ( 2)咬边深度不超过 ,累计长度不得超过焊接长度的 10%。 ( 3)焊缝余高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超声波检验,按照《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进行评定,对接全熔透的 Ⅰ 焊缝 100%探伤Ⅱ级合格。 返修 1)对于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焊缝,通过修补打磨达到合格要求。 :。 : :。 : 2)对于内部质量不合格的焊缝,标明有缺陷位置后进行返修,返修工艺按原焊接工艺,返修次数不应超过两次。 当发生二次返修的情况,应重新编制返修工艺,经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返修。 第四节 测量与校正 1 测量依据 1)总平面布置图 2)设计 图纸及变更 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93)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 97)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 2020) 6)地铁测量中心提供的平面控制点(网)及高程控制点(网) 本工程主要测量仪器配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产地 备注 1 全站仪 NikonDTM330 台 1 日本 平面控制测量 2 天顶准直仪 WILD ZL 台 1 瑞士 平面控制点 竖向投测 3 经纬仪 J2 台 4 国产 垂直度监控 4 精密水准仪 S1 台 1 国产 沉降观测 5 水准仪 S2 台 1 国产 标高测量 6 钢卷尺 30m,10m 把 2 国产 7 对讲机 4km 对 2 国产 根据地铁测量中心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城市坐标) ZJL2(华能苑)、 DT010(鼓楼宾馆),:。 : :。 : 以 ZJL2 点为起始点计算坐标, DT010 点为后视起算方向,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所规定的四等控制网(点)精度要求,以极坐标的形式对 DT010 点进行施测,得出 DT010 点的复测坐标。 以复测后的坐标作为该钢结构工程平面控制测量的依据。 在实际的施工测量中,由于原始的城市坐标 数字较多,且坐标轴与建筑物的主轴线不平行,其数据的记录、转抄繁琐而且容易出错。 通常在施工测量前,将城市坐标轴通过平移、旋转的方式转换成坐标轴平行或垂直建筑物主轴线的建筑坐标,其坐标转换公式为:A=COS48″ ( ) +SIN48″ ( ), B= SIN48″ ( ) + COS48″( )如下图所示: XY附注: A、B表示建筑坐标 B轴线为A轴、8轴线为B轴图一 建筑与城市坐标转换示意图B轴与8轴的交点为圆点 X、Y表示城市坐标AβB 2 控制网的布设 1)平面 控制网的布设 以 ZJL2 点为测站, DT010 点 为后视方向,运用极坐标归化放样的方法,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所规定的四等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此精度能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钢结构安装轴线的要求),在177。 楼面上(控制点位置埋设钢板),运用全站仪放样出 Y Y Y Y Y Y6 六个平面控制点(图形见测量控制点分布示意图)。 对该六点组成的闭合导线进行测角(六测回)、测边(两测回),并与原始平面控制点进行联测。 对外业测量结果进行平差,计算控制点的坐标。 计算的坐标值与理论坐标值相比较后改化,并检测角度和边长。 只有当角度和边长的偏差值满足 规范要求时,平面控制点才能作为钢结构工程的平面测量依据。 在改化后满足规范要求的平面控制点上,做好“十”字线标记并在控制点上打上洋冲眼。 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控制点的保护,并定期对平面控制点进行检测。 :。 : :。 : 高程控制点 2)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以地铁测量中心提供的 dt18(珠江路)、 dt65(同仁宾馆)的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测量基准,并对 dt1 dt65 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联测。 本工程以 dt65 点作为原始高程点,并定期对 dt1 dt65 进行联测。 在177。 楼 面的 Y Y3 两点上设定水准点 BM BM2,并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对 BM BM2 点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3 控制点的竖向传递及放样 1) 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送及轴线放样 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的要求,应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节楼层的定位轴线。 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法, 投点的仪器可选用天顶准直仪 ( WILD ZL 型 精度为 1″级) 或 激光经纬 仪( 2″级 )。 压型钢板施工时,在控制点的正上方开设 20cm179。 20cm 方形孔洞。 将天顶准直仪或激光 经纬仪按右图方法架设在控制点上,同时在施工层面上水平固定有机玻璃板(为防止玻璃板的折光而带来的误差影响,选用的玻璃板越薄越好)作为光斑或激光束的接收板,然后在 0176。 、 90176。 、 180176。 、270176。 四个光斑或激光束点处作好标记,看四点是否重合。 若不重合,则取四点对角线的交点或者取分布较集中的三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作为平面控制点的传递点,并测量基准点激光束有机玻璃板(激 光接受靶)施工楼层:。 : :。 : 用 的油性记号笔作好标。 用同样的方法将其它控制点引测到同一个施工层面上构成一个新的平面控制网。 对投测的平面控制网进行测角、测边,并进行自由网平差,对平差的结果进行投测点的改 化。 以改化后的投测点作为平面测量依据,运用标准钢卷尺配合全站仪或经纬仪,放样出所有的柱顶的轴线。 2)高 程控制点的竖向传送及标高放样 利用177。 楼面上的 BM BM2 两个高程控制点中的任意一个点,运用 S2 水准仪配合标准钢卷尺,以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按照下图所示的方法将标高引测到施工楼层上,并在每一根钢柱上做好标高控制线 ,作为第 n节柱标高控制依 据。 4 钢结构的安装测量校正 1) 工艺原理 钢结构安装精度的控制以钢柱为主。 钢柱在自由状态下,要求其柱顶偏轴线位移控制到 0。 在钢梁安装时对钢柱垂直进行监测。 若钢柱垂直度不超标,只记录不调整;若垂直度超标,则有两种原因:一是钢梁制作尺寸有问题,二是放线有误差,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在钢梁安装中,应预留梁柱节点焊接收缩量,以免焊后钢柱垂直度因焊接变形而超标。 梁柱节点焊接收缩量视钢梁翼缘板厚而定,一般为 12mm。 同样,钢柱标高控制时也应预留焊接收缩量。 钢梁安装时的水平度应不大于梁长的 1/1000并且不得大于 10mm。 钢柱就位后,按照先调整标高、再调整扭转、最后调整垂直度的顺序,采用相对标高控制为主、绝对标高控制为辅的方法,利用塔吊、钢楔、垫板、撬棍及千斤顶 等工具将钢柱校正准确。 形成框架后不再需要进行整体校正。 施工楼层测量通视孔大小为200x20 0重物h1读数为a1卷尺托架读数为a2施工楼层标高传送示意图水准尺测量基准点钢卷尺:。 : :。 : 钢柱校正采用无缆风绳校正方法,参见下图。 标高调整时利用塔吊吊钩的起落、撬棍拨动调节上柱与下柱间隙直至符合要求,在上下耳板间隙中打入钢楔。 扭转调整的方法很简单:在上下耳板的不同侧面加垫板,再夹紧连接板即可达到校正扭转偏差的目的。 垂直度通过千斤顶与钢楔进行调整,在钢柱偏斜的同侧锤击铁楔或微微顶升千斤顶,很快便可将垂直度校正至符合要求。 无缆风绳校正方法示意图 2) 安装测量校正的工艺流程 ( 1) 校正前的准备工作 ① 标记的制作 对于每一节钢柱在安装前必须做好安装测量标记,作为钢柱安装测量校正的依据。 标记的制作必须色泽明显、位置统一、大小相同或相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