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为 40_50美元,而我国不到 10 美元,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药品消费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潜力。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消费观念的更新,我国医药市场增长将快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 ( 2)医疗保险制度改 革全面推进。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全面展开,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 它的实施,一方面将扩大医疗保险人群范围,即从目前的 亿增加到 3 亿,另一方面将调整不合理的医药消费,抑制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及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药的使用。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上会促进医药产品的消费,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增长。 ( 3)城镇化水平提高。 2020 年,我国有 亿城镇人口,并且以年均 %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十五”期间,每年约增加 1000 万城镇人口。 我国城市人均药品消费与农村药品消费水平比约为 7: 1,城镇化 的发展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 4)人口净增长。 2020 年,中国有 亿人口,到2020 年我国人口将达 亿。 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 5)人口老龄化。 据 2020 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 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7%,达 8812 万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十五”期间还将以年增 3%的速度增长,到 2020 年将超过 1 亿。 “十五”期间老年人用药总额将有较大增长。 ( 6)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 实施。 随着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的实施及进一步完善,零售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5%左右。 ( 7)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卫生预防网的加强、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是医药市场主要增长点。 综合以上因素,并根据“九五”以来的发展速度,预计 “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年均增长 12%左右。 (三)加入 WTO 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加入 WTO,医药行业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长远看,加入 WTO,有利于我国医药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获得我国医药发展所需的国际资源,有利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我国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新,总之,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从近期看,加入 WTO,对医药行业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降低,二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开放药品批发、零售服务。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 长期以 来原料药一直是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 2020 年出口额为 亿美元,占医药行业出口总额的 %。 加入 WTO 后,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 我国药品进口以制剂为主,进口产品与 国内产品价格差距很大,降低部分关税并不能构成很大冲击。 但对半合成抗生素和头孢系列原料药及相关中间体、医疗器械中的 B 超、内窥镜等产品影响较大,由于这类产品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不够高,降低关税将使这类产品受到严重的冲击。 我国从 1993 年起对药品实施专利保护,并对 1986 年至1992 末在美国、欧盟、日 本等 40 多个国家取得专利的药品有条件地实行行政保护。 加入 WTO 后,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因此,我国临床治疗需要的专利药品将主要依靠进口。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存在企业多、规模小、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主要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 加入 WTO 后,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方式、资本质量和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十五”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原则,以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以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为实现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 转变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药行业“十五”发展具体指标: 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 12%左右; 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增 13%左右; 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年平均递增 9%左右; 医药进出口额年平均递增 6%左右; 医药工业利润年平均递增 13%左右。 有 10 种创新药物实现产业化,其中部分完成国际注册,并进入国际市场, 50 种左右创新药物完成临床前研究。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争取有 10- 15 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 场,其中部分进入国际市场。 培育 20 个左右具有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 争取有 2- 3 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中成药的出口在全部中药出口额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到“十五”末争取有 5 个左右产品单品种出口创汇超 1 亿美元。 缓、控释等新制剂品种明显增加,其产量所占比重从目前的 %增加到 5%。 制剂在医药产品出口额中的比例有较大增加。 形成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新产品;医学成像设备整体 水平达到国际 20 世纪 90 年代末水平;产品结构要和医疗目的的调整、医疗模式的改变相适应。 医疗器械出口额年增长 10%,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开始批量出口。 大型企业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研究开发投入达到其销售额的 5%以上,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也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生物工程药物的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药物开始实现产业化。 主要化学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青霉素 G综合产率、维生素 C 综合收率、主要氨基酸类产品的产酸率有所提高,一些关键中间体如 6- APA、 7- ADCA、 7- ACA、 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实现产业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股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 10 个左右销售额 50 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的 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 培育 5 至 10 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 50 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 40 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 20 亿以上的大型 医药流通企业集团。 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 70%以上。 建立 10 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