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为 40_50美元,而我国不到 10 美元,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药品消费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潜力。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消费观念的更新,我国医药市场增长将快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 ( 2)医疗保险制度改 革全面推进。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全面展开,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 它的实施,一方面将扩大医疗保险人群范围,即从目前的 亿增加到 3 亿,另一方面将调整不合理的医药消费,抑制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及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药的使用。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上会促进医药产品的消费,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增长。 ( 3)城镇化水平提高。 2020 年,我国有 亿城镇人口,并且以年均 %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十五”期间,每年约增加 1000 万城镇人口。 我国城市人均药品消费与农村药品消费水平比约为 7: 1,城镇化 的发展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 4)人口净增长。 2020 年,中国有 亿人口,到2020 年我国人口将达 亿。 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 5)人口老龄化。 据 2020 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 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7%,达 8812 万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十五”期间还将以年增 3%的速度增长,到 2020 年将超过 1 亿。 “十五”期间老年人用药总额将有较大增长。 ( 6)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 实施。 随着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的实施及进一步完善,零售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5%左右。 ( 7)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卫生预防网的加强、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是医药市场主要增长点。 综合以上因素,并根据“九五”以来的发展速度,预计 “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年均增长 12%左右。 (三)加入 WTO 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加入 WTO,医药行业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长远看,加入 WTO,有利于我国医药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获得我国医药发展所需的国际资源,有利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我国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新,总之,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从近期看,加入 WTO,对医药行业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降低,二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开放药品批发、零售服务。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 长期以 来原料药一直是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 2020 年出口额为 亿美元,占医药行业出口总额的 %。 加入 WTO 后,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 我国药品进口以制剂为主,进口产品与 国内产品价格差距很大,降低部分关税并不能构成很大冲击。 但对半合成抗生素和头孢系列原料药及相关中间体、医疗器械中的 B 超、内窥镜等产品影响较大,由于这类产品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不够高,降低关税将使这类产品受到严重的冲击。 我国从 1993 年起对药品实施专利保护,并对 1986 年至1992 末在美国、欧盟、日 本等 40 多个国家取得专利的药品有条件地实行行政保护。 加入 WTO 后,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因此,我国临床治疗需要的专利药品将主要依靠进口。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存在企业多、规模小、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主要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 加入 WTO 后,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方式、资本质量和规模等方面无法与国际跨国公司抗衡,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十五”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原则,以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以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为实现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 转变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药行业“十五”发展具体指标: 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 12%左右; 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增 13%左右; 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年平均递增 9%左右; 医药进出口额年平均递增 6%左右; 医药工业利润年平均递增 13%左右。 有 10 种创新药物实现产业化,其中部分完成国际注册,并进入国际市场, 50 种左右创新药物完成临床前研究。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取得显著成果,争取有 10- 15 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 场,其中部分进入国际市场。 培育 20 个左右具有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 争取有 2- 3 个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中成药的出口在全部中药出口额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到“十五”末争取有 5 个左右产品单品种出口创汇超 1 亿美元。 缓、控释等新制剂品种明显增加,其产量所占比重从目前的 %增加到 5%。 制剂在医药产品出口额中的比例有较大增加。 形成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新产品;医学成像设备整体 水平达到国际 20 世纪 90 年代末水平;产品结构要和医疗目的的调整、医疗模式的改变相适应。 医疗器械出口额年增长 10%,部分大型医疗设备开始批量出口。 大型企业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研究开发投入达到其销售额的 5%以上,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也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生物工程药物的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药物开始实现产业化。 主要化学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青霉素 G综合产率、维生素 C 综合收率、主要氨基酸类产品的产酸率有所提高,一些关键中间体如 6- APA、 7- ADCA、 7- ACA、 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实现产业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股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 10 个左右销售额 50 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销售的 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 培育 5 至 10 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 50 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 40 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 20 亿以上的大型 医药流通企业集团。 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 70%以上。 建立 10 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医药行业十五发展规划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主北药 根据重组协议,除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外,中国高新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 司亦以 亿元入资北药集团,占后者 10%的股份;北药集团原有的净资产则作为市国资委和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出资,两家分别持股 20%和 30% .重组后的北药集团注册资本已达 亿元,比原来翻了一番,扩大了资产规模,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奠定了基础。 业内还有观点认为
例无法适应迅速增长的药品零售市场。 按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至少需要 15 万执业药师,为此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实施了从业药师的制度,作为一种过度性的政策,有效期暂定为 2020 年 7 月 1 日 2020 年 6 月30 日,这一制度虽然在目前暂时缓解了零售药店发展所需职业药师的缺口,目前国家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市、县、乡镇设置药店规定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或药士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
同岗位的价值 差异 和体现公平,每个职系中,根据岗位 评价的薪点分布 ,将 同一职系中 不同的岗位 分为不同的职等( A、 B、 C、 D、 E、 F 等) ,代表岗位由高到低的相对 价值 差异(见附件二),人事科根据医院的发展和各岗位性质的变化对岗位的职等提出调整建议,经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后执行。 15 (三) 为体现相同岗位 上 不同 能力和水平的 员工 个人价值差距 和给员工提供合理的
工作记录。 查阅医疗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及对医疗科室检查、考核的记录。 查阅科主任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记录。 查阅奖惩及责任追究纪录。 (二)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0) 医院认真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医院应当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 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
统高度 米) 专项 施工方案须由施工单位在报审前 按规定组织 组织专家论证。 六、控制方法及措施 (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监理: 审查施工现场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专项保护措施。 1) 监理工程师应参加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 及毗邻区域内地上、地下管线资料和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的移交,并在移交单上签字。 2) 开工前
手机店 300 70 首层原街铺年租金收益= 124 万元; 3) 餐饮 位置: 3 层南面平台(需改造) 面积:建筑面积为 8 米 72 米= 576 平米,每个铺位(档口)使用面积在 15至 16 平米,约 10 个餐饮铺位 租金:在每个铺位年租金(使用面积) 万元,年租金收益= 68 万元 其它配套服务年收益= 12 万元+ 124 万元+ 68 万元= 204 万元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