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作至少持续到 2020 年下半年,由此氧化铝短缺的状况在 2020 年难以改变。 如上所述各要有色金属品种的价格将小幅上升。 总之,在产量和价格均增长的情况下,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经济效益将继续改善,走出低谷指日可待。 有色金属行业内企业重组现象将愈演愈烈 有色金属工业局成立三大企业集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强有色金属行业内的资本运作,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由此从 2020 年起,有色金属行业内企业间的兼并将开始演绎,尤其是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资本运作。 如稀 土稀有集团 公司中的锡行业、钽行业、硬质合金等行业涉及到的锡业股份、东方钽业、金海股份等,有望组建以上述公司为核心的相关子行业的集团公司,另外对于铜铝等行业内的兼并也极有可能开始进行,以产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这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走向世界市场必不可少的途径。 第二部分 铜 美国和欧洲的铜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美国的铜消费量约占全球的 21%左右,年消费量约为 250 万吨。 欧洲的铜消费约占全球的 32%。 铜矿产量最大的国家是智利,其次是美国和加拿大。 我国在世界铜市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我国是一个铜消费大国,每年要消费一百多万吨,同时,由于我国每年平均要进口大量的铜,我国每年的进口量也直接对国际铜市的价格产生影响。 我国铜工业的现状 我国铜工业的现状是生产能力发展较快,资源不足,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个行业处于微利状态。 铜资源贫乏,供应量不足 我国铜资源的现状是:储量大、品位高的矿床少,而少量高品位矿床又在交通不便的青藏地区。 1998 年国内生产的铜精矿金属含量为 万吨,电解铜的产量为 万吨,缺口主要依靠进口铜精矿解 决,进口铜精矿占国内铜精矿消耗总量的 3040%。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铜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我国的铜资源以硫化矿为主,铜资源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 其中,长江中下游(鄂、赣、皖)占 %;西藏占 15%;川、滇地区占 12%;甘肃占 %;晋南占 %;其余的%则分别分布在其他各省。 目前,我国的铜矿山大部分都是 50 年代探矿, 60 年代生产,经过 2030 年的开采,已出现资源枯竭、铜矿石品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例如,东北的华铜铜矿、湖北大冶有色公司的龙角山铜矿和安徽铜陵有色公司 的金口岭等都已先后闭坑停产。 同时,我国铜资源的品位也在下降, 1997年,我国铜金属品位平均在 %,同时外赞比亚的铜品位 %;扎伊尔的 5%;澳大利亚的 %相比,我国的铜矿石原品位非常低。 此外,世界上的产铜大国主要依靠大型铜矿,一般一个矿山一年产铜少则十几万吨,多则几十万吨。 而我国目前的铜矿山主要是中小矿山,每年的铜金属含量产量总计也只有 40多万吨。 虽然我国规划了“九五”期间西藏玉龙铜矿、新疆的阿舍勒铜矿等十一个矿山的开发,这些矿山的开发可成为接替资源,缓解铜资源紧张的局面。 但是,铜矿山的 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短期内还难以见效,到 2020 年最多也只能提供 1015万吨的金属量,铜资源紧张的状况近几年还不会缓解。 总的来说,我国铜资源条件不理想,大型铜矿少,特别是金属储量超过 500万吨的大型矿山更少,目前仅有德兴和玉龙二个铜矿储量较大。 近几年我国铜产量迅速增加、铜冶炼企业数目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 前几年,由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对铜的需求较大,以及铜价较高,生产铜的厂商利润可观,促使国内铜生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铜的产量逐年增加,但企业规模较小。 目前国内 具有 10 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以上的仅有:江西铜业、湖北大冶、安徽铜陵和云南冶炼四家(除湖北大冶,其余三家均有部分资产 上市),而且它们与国外大企业年产 2030 万吨的生产规模相比差距明显,国内其余的绝大多数铜生产企业是年产能力几千吨的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表( 21)我国近几年铜的产量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产量(万吨) 我国铜材加工能力已有较大增长, 1997 年达到了 142 万吨。 但我国铜材加工能力的增长 主要来自地方铜材加工能力的增长,并已占国内铜材生产的绝对优势。 根据统计, 1997 年,国家重点铜加工企业洛阳铜加工厂、西北铜加工厂、上海冶炼厂、云南冶炼厂、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及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生产的铜加工材总共达到 万吨,仅占全年全国总产量的 %。 占国内产量 %的铜材,则是由 12001300 家地方铜材加工企业生产,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及广东等沿海省份,以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居多,规模均较小,加工能力弱,不少品种的铜材依靠进口。 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较高 铜 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 湿法冶炼的成本一般为660880 美元 /吨,火法冶炼的成本一般为 15401760 美元 /吨。 目前,湿法冶炼的铜产量迅速扩大。 1995 年世界湿法冶炼产量为 110 万吨, 1997 年湿法冶炼铜产量为 178 万吨。 以全球最大的产铜国智利来说,估计 1998 年湿法冶炼铜产量将较 1997 年提高 万吨。 从全球范围来看,仅仅两年时间,湿法冶炼的产量将在 1998 年和 1999 年分别增长 11%。 但是,目前国内的铜冶炼工艺仍主要采用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的铜每年仅数千吨。 由于湿法冶炼更 具有竞争性,因此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湿法冶炼铜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1997 年达到 178万吨,占全球精铜产量的 %左右,预计今后每年将以 20%的速度增长。 由于国内铜企业存在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据有关研究分析资料表明,我国每吨铜的成本比世界铜的平均成本高出约 200 美元 /吨。 尽管国内电解铜价格已跌破成本价,但发达国家在这个价位上,仍有利可图。 铜产品结构不合理 前几年,由于铜冶炼加工的利润远高于铜矿开采的利润,导致国内铜行业存在重冶炼轻开采的倾向,形成铜精矿、电解铜和铜加工 的倒金字塔畸形结构。 1997年,我国生产的铜金矿金属含量为 万吨,电解铜的产量为 万吨,而铜的加工能力为 142 万吨,铜的矿山、冶炼、加工产品的结构是典型的倒宝塔型。 国家政策鼓励铜的进口,禁止铜的出口 由于铜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我国是一个缺铜的国家,因此,我国目前对铜金属的进口贸易政策是:鼓励原料进口(铜精矿免税,精铜关税为 2%),限制成品出口;禁止铜出口(但允许来料加工复出口)。 我国原则上是禁止铜出口的,近年来,只有在海关监管下的来料加工合同项目下,才允许精铜的出口。 如在 近几年来,因冶炼能力增长迅速,生产商开始以来料加工的形式进口铜精矿、出口精铜,对此生产商需支付 17%的增值税,得到 9%的退税。 产品需求不旺,铜价低迷,企业处境艰难 尽管由于国内经济的增长对铜消费增长有一定的促进左右,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电线、电缆行业普遍不景气,用户厂家均有一定量的库存,同时,铜产品进口重,进口铜材的比例增加,抑制了国内精铜消费的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报道, 1997 年 19月全国 6个主要城市铜消费量同比下降了 %,而铜库存 上升了 %,铜材的消费量同比下降了 %,库存增加了 %, 1997 年的铜消费较 1996 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预期 1998 年的铜消费量也难有太大的增加。 199 1999 年将出现国内铜消费减少,铜供过于求的状况。 面对这一景况, 1998 年 6 月,中国六大铜企业的领导人,商讨在铜价已跌破成本价的情况下如何维护市场,并发起设立有色铜企业协调委员会,同时决定共同削减电解铜产量 9万吨。 国内的铜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景气。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 1997年我国铜加工材总量从 1996 年的 135万吨下降到 万吨。 铜加工企业目前的情况是 :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低,绝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低于 50%;企业负债沉重,货款回收困难,资金周转率低,流动资金匮乏;铜加工企业缺乏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只能在普通产品中抢占市场,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只能长期依靠进口。 如 1997年我国进口电子信业所需的铜箔 ;铜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无力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由于国外企业的设备自动化水平高,综合成品率高,进口产品加上关税的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一,导致进口铜材的数量逐年增加。 进入 1999 年以后,由于国内经济的回升,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 度,启动房地产消费政策,使得铜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企业效益开始逐步提升,整个行业在 1999 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影响铜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就铜来说,它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世界性基础产品,其价格的波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受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美国的影响。 美国的铜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其经济情况的好坏对全球铜消费的增长起主导作用。 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形势的高速增长对国际铜市场有带动作用,我国经济增长居世界之首,铜的消 费在电气、机械制造、轻工、交通运输、建设、电子等一系列行业将被广泛应用。 我国的铜消费潜力巨大,我国人均消费量相对较低,近为 ,与中等发展中国家的 34公斤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该地区和日、韩两国对铜的需求量将减少,对铜价将有一定的冲击。 其它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铜消费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表( 22) 1998 年世界一些国家铜消费水平 消费量(万吨) 占世界总消费量的百分比 (%) 人均消费量(磅) 中国 奥地利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葡萄牙 西班牙 欧共体总计 日本 英国 美国 世界总计 第二、受应 用消费领域所在行业影响 根据铜消费结构的不同,不同行业对铜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分析中国铜工业的发展,必须要分析电气行业的发展因为其所占比重最大,但我国要随时跟踪新的应用领域的出现以及消费结构的演变。 下面两表为中国和世界某些国家铜的消费结构( %) 表( 23)中国铜消费结构( %) 表( 24)发达国家铜消费结构( %)行业 所占比例 行业 \国家 美国 西欧 日本 电气 40 建筑 48 27 轻工 20 电力 15 26 机械制造 通用工程 18 13 电子 10 运输 9 15 汽 车 2 其他 11 19 交通运输 3 邮电及其他 第三、湿法冶炼( SXEW)的技术进步对铜市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火法冶炼成本为 15401760美元 /吨,而湿法冶炼的平均成本仅为 800美元 /吨左右。 但湿法冶炼有其局限性:杂质含量高和受制于矿石的类型和品位。 但通过技术的改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湿法冶炼,湿法冶炼铜占铜矿产量已由 1980 年的 %上升到 1997 年 18%,估计 1999 年世界湿法冶炼的产量将上升到 302 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 的 22%。 随着湿法冶炼比重的上升,其对铜价格的影响走势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铜企业管理水平、一国的经济政策等对同铜的价。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34 图 47 变更管理外部关系 .................................................................................................................................. 36 图 48 服务水平管理 ..........
............................................................ 24 . 信息系统安全 ............................................................................................................... 24 . 信息系统安全现状
图 25 预 置 应 用 权 限 组分 布 应 用 广告插件预 置 比例呈上升趋势 移 动 应 用 软件 通过 内置广告插件向 用户推 送广告 ,是 终端厂 家和 应 用 厂 家 重要 的 盈利 来源。 近些 年, 移 动 智能终端市场竞争逐渐激烈 化, 部分终端厂商为 保 证价格优势 ,多 数 选择压低硬件利润转而 通过 广告 推 送盈利。 2017 年, 终端应 用 预 置 通用
竞争策略: 手机芯片批量生产 , 推出了 Turnkey。 为大陆手机厂商(尤其是山寨厂) 解决了研发难题。 向无生产牌照的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平台发家,并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善于游走于法规与政策的边缘,以打擦边球的方式获得了成功,在灰色地带为自身掘 取了最大利润。 联发科的手机芯片以超低价格攫取巨额“黑色”利润,标准价比 TI、飞利浦等海外 IC 低 10 美金左右,如果是单笔交易额很大的单子
等等。 仿冒品 ――争议的焦点 仿冒问题对于奢侈品业者而言是最大的困扰。 中国的仿 冒问题尤其严重,是世界仿冒品的主要来源之一。 欧洲海关的数字显示, 2020 年,在欧盟边境地区截获的 9200 多万件仿冒品 31 中, 60% 30 来自中国。 目前,仿冒品在全球奢侈品贸易中占 10%32,是 2020 年的 2 倍。 中国的仿冒品与正品的销售同步快速成长,品牌厂商的利润正在受到侵蚀。
翻了几倍。 ”姜黎明说。 帮助商家实现稳定经营 鄂丽华告诉记者,大中型餐饮商家与商业项目签订的租约一般在 5 年以 上,“如果租期在 5 年以下,餐饮商家一般收不回成本。 ”因此,餐饮商家在选址时,最关心的就是“能否保证未来 3~ 5 年稳定的经营期”。 冯晟松认为,目前阻碍餐饮商家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就是:租金太高。 冯晟松强调,“一般餐饮业正常的生命周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