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行业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用插接在主板 PCI槽中的转接卡连接使用 设备,但 Intel 也已经承诺 2020 上半年将提供支持 ,另外新的 VIA芯片组和 AMD、 SIS、 ALI都宣布已经在 2020年第二季度的新产品中加入了对 USB 的支持,再加上 Windows XP已经完全支持 USB ,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是 设备大行其道之时。 5. 功能需求分析 1) 家庭控制中心 台式电脑性能的提高和 网络的飞速发展将极大地促进用户需求的扩展,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电脑将趋于家电化并成为家庭控制中心。 人们可以用它接收高分辨率的电视信号,能够远程控制家庭空调系统,配备功放和音箱后还可组成一套高质量的音响系统。 不过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出的比例来看,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功能都比较超前,人们现在能够接受的还是平时接触得最多的门禁系统应用。 2) 其它功能需求 PC 具有防辐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厂商和用户的诉求,这一点在人们日益追求健康环境的今天表现得尤为强烈;紧随其后的是防病毒功能,因为人们早已被计算机病毒搞怕了;对于商业办公用户来说, PC上有一把电子锁能够更令他们安心;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无线互联则是发展趋势;红外线接口虽然目前尚未被摒弃,但根据现在的趋势,应用率在不断地缩减,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被看好 3) 数码应用成为主题 渠道分析: 渠道的竞争首先是终端渠道争夺和客户资源的竞争,其次表现为区域市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2020 年的台式机市场,各个厂商提得最多的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可以说现在的台式机厂商 已经进入了“客户导向时代”,既然是“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各厂商的渠道结构和渠道策略也相应围绕着这一中心转变。 中心城市的需求相对饱和,大城市的销售增长已经趋缓,因此各厂商都把重点放在了三、四级城市和中小企业市场上。 国内厂商今年主要是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市场份额,三、四级城市市场成为今年国内 PC市场新的增长点。 同时,由于欧美市场低迷,国际厂商也加紧对中国等亚太市场的争夺。 家用电脑所占比例呈现增长趋势。 1998~ 2020年上半年家用商用台式 PC销量比例图 市场品牌构成: 联想 稳坐市场第一把交椅,变化最大的是 DELL 公司上升为第三位,而且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联想公司,可见在不久的将来 DELL 公司有可能取代联想公司,这也是其直销模式的成功。 特别是在行业市场, DELL在集团采购中 的报价要比联想低 30%,差距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联想又能靠什么取胜呢。 2 0 0 0 年 中 国 台 式 PC机市场品牌结构图 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台式 PC市场品牌结构 品牌 市场份额 (%) 联想 方正 DELL 同方 IBM 其它 合计 100 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品牌结构 品牌 市场份额 (%) IBM 联想 TOSHIBA DELL ACER 其它 合计 100 消费者行为分析(抽样入户问卷调查): 家庭和个人消费市场迅速发展,时尚与个性成为消费的新主张;商用市场仍是主流,应用与服务是商业用户的突出需求;信息传播电子化和销售渠道多样化,是 PC流通领域变革的显著特点;从产品推广到品牌消费,是 PC 促销形态变化的重要 表现。 家庭和个人消费市场迅速发展,时尚与个性成为消费新主张 1. 中青年仍然是消费的主体,也是潜在消费者的主力。 调查显示,消费者的年龄分布趋于平均,消费过 PC产品的 18岁以下和 46岁以上人群占消费总体的比例有 较大幅度的提高 ,消费群体年龄特征呈正态分布,并逐步向两端延伸。 18— 25岁之间的人群最多,其次是 26— 35岁的人群, 18岁以下的人群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2. 在消费倾向方面,青年人群表现出对于产品外观和个性化的强烈需求。 商用市场仍是主流,应用与服务 成为商业用户的突出需求 1.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商业应用仍然是拉动 IT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2. 从消费特征上讲,价格与个性化对商业用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的配置与功能、应用与服务。 PC知名品牌 IBM、联想、方正等都将为商业用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作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重头戏。 以服务器为例。 用户选购服务器时最重视的因素显然是性能,其次是品牌,因为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产品的品质与性能。 同时,服务器的用户特别重视的性能指标是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由服务器产品在企业网络系统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的。 选购 PC服务器时各因素重要程度 消费者购买行为: 1. 获取信息的渠道 专业报刊文章、互联网信息、大众报纸是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 但是,在最终的购买决策中,亲戚朋友的信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分析图 2. 消费者购买计算机产品的渠道由单一化趋于丰富化和多样化。 电脑商城和专卖店 是购买计算机产品的首选渠道, 商场和网上 /电话订购 方式被更多的消费者看好和使用,预计未来这两种模 式会有所发展。 厂商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渠道向消费者推广产品,营销策略可以有多元化的选择。 消费者购买 PC及笔记本电脑渠道的选择 3. 促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品牌消费成为关键。 1) 近两年的 PC厂商促销策略:有“买就送”、降价促销等传统促销,也有分期付款、名人效应、文化快餐等创新性促销。 降价促销是拉近厂商与用户、产品与需求之间距离的传统方法。 分期付款、抽奖促销满足了特殊消费群的参与愿望。 名人效应、文化促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增强了电脑及 IT精英人物的平民化色彩,还从满足用户发展需求的角度吸引住消费心理。 通过价格策略、概念炒作、价值诠释等手段,消费者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认知得到增强。 2) 促销方式对消费者购买 PC及笔记本电脑的影响 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 促销方式对消费者购买 PC及笔记本电脑的影响图 2020年中国重点行业 IT应用状况 电信、银行、证券、能源、交通、教育等行业,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应用水平相对较高。 因此,通过对这些行业与企业 IT用户市场状况的考察,我们能够对行业用户的 IT采购行为以及中国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有比较完整的了解。 电信: IT投资稳步上升 1. 发展情况:尽管 2020年各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及投资有所下降,电信行业 IT 采购受到 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传统运营商的 IT 产品需求市场仍具有相当的规模。 同时为适应 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主要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在 2020年主要 IT产品采购量继续保持了稳步的上升势头,预计全年保持 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 品牌构成:在 2020 年电信行业 IT 产品应用市场中,国外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特别是在高端产品市场,如服务器、小型机、工作站、网络设备等。 从品牌分布来看, PC的主要品牌是 IBM、 HP、联想和方正,服务器的主要品牌是 HP和 IBM,小型机和工作 站的主要品牌是 Sun和 HP,网络产品主要是 Cisco、3Com、 Nortel。 UPS的主要品牌:大功率主要是爱克赛、梅兰日兰,小功率主要是山特、 APC和台达。 此外,网络安全产品、存储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在电信行业都有相当大的应用空间,但同样以国外品牌为主。 3. 用户需求:电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系统可靠性、可用性要求极高,所以电信用户非常重视厂商的服务能力,包括对技术实力、响应速度、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要求。 此外,建立一个超大容量、集中存储、可扩充的数据存储系统也将成为电信行业迫切需求。 目前中国的 通信软件整体上还处于滞后状态,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运营商的需求,尤其是移动数据计费软件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4. 预测:目前电信分拆方案已经正式出台,基于新方案的整合与调整将逐步实施,因此在 2020年重新组合的电信企业将会存在新一轮的 IT投资与建设。 银行:采购紧缩依然明显 1. 网络建设渐趋完善,网络建设基于良好的硬件基础。 调查显示,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银行业已形成了平均每个单位拥有 450台台式机、 42台笔记本电脑、16 台工作站的硬件规模。 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 行五大银行均已建立局域网并建设门户网站,还都建有专网或虚拟专网,这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良好条件。 2. 网络安全倍受关注,目前银行业已成为网络安全业最为主要的目标市场,中外厂商在此市场中竞争激烈。 据调查,截止到 2020 年底,中国银行业基本上已经全线配备了防火墙和反病毒产品。 在使有网络安全产品的银行机构中,防火墙的配备比例为 68%,反病毒产品达到了 100%,商用密码产品、认证授权管理系统和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系统的配备率分别为 46%、 14%、 13%,均明显高于其它行业。 3. 网上银行持续推进 ,招商银行于 1998年 6月在国内首先推出 B2C网上银行业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紧跟其后,然后又有中国工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相继推出网上银行业务,这种业务在 2020年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但银行卡的通用尚需时日。 4. 采购紧缩仍很明显,由于大中心建设和机构整合等原因,各家银行都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不再单纯追求以网点数量取胜。 因此, 2020 年银行用户整体采购紧缩现象仍很明显,但对大机的采购相对增加。 2020 年国内整个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超过人民币 100亿元。 在硬件采购方 面,主要集中在台式机、 PC服务器、打印机。 软件产品的采购,主要以数据库软件和网络安全产品为主。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采购紧缩的现象将依然存在。 证券: IT应用前景光明 1. 过去几年证券行业 IT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