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业集群完成产值占全区总额( %) 85 15 GDP 增长速度( %)( 0610 年平均) 16 第一产业增长速度( %)( 0610 年平均) 10 17 第二产业增长速度( %)( 0610 年平均) 32 18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 %)( 0610 年平均) 34 19 实 际使用外资增长速度( %)( 0610 年平均) 10 20 出口增长速度( %)( 0610 年平均) 18 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新口径。 第三部分 发展重点与政策取向 一、产业定位 产业发展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每个产业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正确确定各产业在开发区产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确定其发展的优先顺序及不同思路,确保产业稳步持续发展。 对于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主导、支柱及先导产业,将从政策、资金及配套服务上予以重点扶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名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 不断升级。 通过主导、支柱、先导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布局结构合理、竞争实力强的产业体系。 (一)突出发展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主导产业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产业结构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主导产业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从而制约着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承担着组织和带动作用。 “十一五”时期,突出发展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黑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物流业 及旅游业 等增长强劲、对其他产业影响大,具有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 (二)稳步发展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柱,承担着经济增长、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和主要财政收入的任务,“十一五”期间,仍要大力发展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筑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等地位突出、对区域发展贡献大、在目前具有明显优势的支柱产业,为开发区产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先导产业虽然目前规模较小,对区域 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十一五”时期,积极培育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及塑料制品业 等前景广阔、对产业升级推动大,具有战略影响的先导产业。 (四)合理发展其他产业。 除主导、支柱及先导产业外的其他产业,提供着基础和配套作用,应当合理发展。 对于 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等曾在开发区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发展缓慢,并且与开发区发展方向不符的产业,本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逐步有序退出,缓解与其它产业争地、争水等矛盾。 二、结 构调整 (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工业,致力于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工业。 根据现有发展基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青岛开发区工业发展以持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做大临港工业,做优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六大产业群;推进产业规模化、高度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努力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 ——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突出发展现代大工业。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不能超越工业化这个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 应充分认识到开发区发展的紧迫性,牢牢抓住不可多得、不容错失的大好发展机遇;乘着开发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工业基础,突出工业在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大工业。 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要按照党的十六大 报告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要做好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发展壮大支柱产业,适度发展重工业 ,不断壮大制造业。 要充分利用现有各工业园区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培育优势产 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提高园区综合开发效益。 大力接纳国际产业转移。 伴随着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大量的国际产业资源,如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品牌和市场网络等都快速地向沿海开发区聚集。 为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青岛开发区必须及时抓住这一机遇,通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位优势,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大力接纳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全球 500 强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进驻本地区。 大力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 大工业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 立足定位,区别对待,确保工业稳步持续发展。 在明确产 业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其发展的优先顺序及不同思路,确保工业稳步持续发展。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要积极完善产业链,实现本地产业集群化;加强产业间和企业间的技术共享,促进关联产业的技术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出口能力的新发展。 发展电子计算机制造的同时,加强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元件的制造,形成围绕电子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电子元件制造和通信设备制造为外围产品支撑的完整产业链条。 发展电子计算机制造要在发展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的同时,加强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形成完整的电子计算机产业链条,争取 2020 年末电 子计算机零部件供给率本地化程度由 2020 年的 9%提高到 30%左右。 加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间的合作,强化两个产业中的技术共享,促进两个产业的技术升级。 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具有高端产品出口的局面,确保出口交货值比重不断上升。 医药制造业。 要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围绕海洋生物医药形成知名中成药特色品牌。 扩大产业规模,力争对开发区 GDP 的贡献度由 2020年的 %提高到 2020 年的 10%左右 5[5],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 加大 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力争医药制造业中的研究开发费在整个开发区研究开发费中的比重由 2020 年的 %提高到 10%左右。 围绕海洋生物医药等中成药制造,积极促成开发区医药制造业著名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形成一批科技研发实力强、规模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药制造及销售企业集团。 金属制品业。 要围绕集装箱制造为中心、积极扩大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出口能力。 在集装箱的增加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 6[6],提高集装箱制造的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形成全国集装箱制造的主要产业集聚区之一和世界集装箱的主要出口基地。 通过上下 游产业链或企业的合作,带动其上游的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下游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其它设备制造业以及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 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要围绕钢压延加工业为中心、积极扩大规模、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出口能力。 要积极引导钢压延加工业中的中外合资合作大型企业发展,促进其优质钢制品的出口,以及为交通运输设备制备、集装箱制造等提供优质钢材。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要在已有的合成材料制造基础上,大力发展与石油下游产业链相结合的产品,特别是要瞄准国际市场并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加大科技管理投入 ,充分利用开发区石化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新产品。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要围绕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为核心 7[7];加强与通信计算机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合作、实现技术相互支撑;加大科研投入数量与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管理效率并重,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8[8];提高高端产品及高科技产品比重,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其在开发区工业产业中的出口交货值比重,由 2020 年的 %提高到 2020 年末的 12%左右;通过科技、管理、产品及出口的带动作用,改变 2020- 2020 年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年均增加值 增长 率远低于同期开发区 GDP 年均增长率的局面 9[9],力争 2020- 2020 年期间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 36%的目标。 农副食品加工业。 在加工产品上,重点放在高、中档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上,以高档、出口产品为主;在加工程度上,以精、深加工为主;在加工技术和装备上,要努力采用高新技术,引进与利用国内先进设备相结合;在加工规模上,要以大、中型为主。 对于青岛开发区今后重点发展的特色水产品加工,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基础,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品加工,不断开发高级、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提高产品档次,创 出名牌;饲料加工要适应动物养殖模式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饲料和浓缩饲料生产,大力提高饲料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要围绕修造船和汽车制造为中心,提高汽车整车制造效率,继续发展摩托车整车制造,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培育相关配套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力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开发区 GDP 的比重,由 2020 年的 %提高到 2020 年末的 5%左右,成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新材料产业。 要与开发区石化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与金 属制品业及钢压延业相结合重点发展新型合金材料与新型建筑材料,与医药制品业相结合重点发展生物医用材料;提高研发投入和管理水平,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塑料制品业。 要围绕塑料零件制造为中心,发展与开发区重大投资项目相联系的石化下游产业链产品以及与家用电子产业相配套的高端塑料零部件产品。 —— 拓宽途径,大力扶持,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 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发展高技术产业是适应需求升级的变化的需要,一些技术创新能够产生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产业,甚至促成对经 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 高新技术产业 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最终提高传统产业的增长质量和竞争力。 目前,青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已颇具规模, 2020 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 %10[10]。 “十一五”期间,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开 发区 发展经济的突破口 和制高点 , 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先进成熟的项目,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密集、附加值高、应用广泛的产业项目,嫁接改造一批传统产业项目。 继续以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制药、电子信息、新材 料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研发基地,积极抢占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快培育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增强点,以此进一步促进青岛开发区的 产业结构升级 和经济持续发展,到 2020 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 75%,形成不仅是各个产业部门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同时能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对产业技术有不断更新能力的机制,发挥产业技术升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升级良性互动的目标。 —— 顺应趋势,慎重 决策,适度发展重化工业。 工业重型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加深,重化工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而且从目前的趋势看,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的态势明显加快。 青岛开发区应该紧紧抓住机会,做到早规划、早行动,大力引进成套设备、重型设备制造和化工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率高的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整体推进,工业重型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重化工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机,各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先行试验区,近年在发展重化工业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但是,青岛开发 区现在重工业比重严重偏低 11[11],“十一五”期间,开发区要 顺应趋势,慎重决策, 引进一些资源消耗较少、污染较轻、经济效益好的重化工项目。 在已引进的总投资约为 122 亿元,年加工原油 1000万吨的大炼油项目、投资 亿美元的丽东化工芳香烃项目和总投资 亿美元的浦项不锈钢项目等大型重化工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积聚若干大型项目,使重工业无论在规模和增速上都超过轻工业,呈现出工业重型化的新格局。 到 2020年,实现轻重工业比达到 45: 55 的目标,使 工业发展走上重型化之路。 —— 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 业。 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移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大发展的难 得机遇。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单纯的加工制造向着制造、研发、销售一体化转变。 现代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城市和地区工业水平的标志, 发展现代制造业 是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青岛开发区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并拥有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今后,应 注重运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向结合,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对传统制造业 进行改造,促进企业技术提升,不断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从而走出了一条 发展现代制造业 的特色道路。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依托工业园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