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五号线11标段区间及车站工程监控量测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表列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5) 埋设量测元件情况和量测资料,均应整理清楚报监理工程师核查,并作为竣工交验资料的一部分。 (6) 根据量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变形管理等级,据以指导施工。 变形管理等级见表 13。 表 12 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值 (%) 围岩类别 埋 深 (m) 50 50~ 300 3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 Ⅴ ~ ~ ~ IV ~ ~ ~ III ~ ~ ~ II ~ ~ 拱顶相对下沉 Ⅴ ~ ~ ~ IV ~ ~ ~ III ~ ~ ~ II ~ ~ 注 : (1) 硬岩取下限,软岩取上限; (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指两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 I、 V、 VI 类围岩可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值范围。 (4) 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乘以 ~ 后采用。 表 13 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mm) 施工状态 III UU0/3 可正常施工 II (U0/3)?U?(2U0/3) 应加强支护 I U0(2U0/3) 应采取特殊措施 注 : U— 实测变形值, U0— 允许变形值 (7) 临近建筑物施工安全判断标准为 一般以应力增量控制。 如既有建筑物为健全时,则: 拉应力 1MPa 压应力 5MPa 如既有建筑物有不影响功能的损伤时,则: 拉应力 压应力 2MPa 量测管理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量测人员相对固定; (2) 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使用专人 保养,专人检验的方法; (3) 量测设备,传感器等各种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检查校准合格后方投入使用; (4) 量测数据均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次检查后方可上报; (5) 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6) 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量测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 (7) 由仪表量测的数据记录在专用的表格上,原始记录表格存档以供需要时查用。 监测日报表当日一式四份提交给业主、监理方、施工方和设计方。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用专门程序进行计算处理,每周出周报,每月出月报,必要时 出专门分析简报。 在监测过程中遇到监测数据异常或观察到围岩或支护出现不稳定迹象时,应立即口头汇报给监理工程师,并在 24 小时内提出书面报告和相应建议。 (8) 监测技术负责人参加工程现场会,汇报最近一段时期的监测情况,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 严格按有关各方讨论的具体报警值分两个阶段报警。 当监测值超过预警值的 80%时,在日报表中注明,以引起有关各方注意。 当监测值达到预警值,除在日报表中注明外,专门出文通知有关各方。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规定及时提交观测成果外,还应实时综合分析量测结果,利用目测 和量测结果对隧道设计、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提出建议时,必须论证充分,不同量测项目的量测数据能够相互印证。 第 2 章 区间隧道过河、过桥地段监测分析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五号线 11合同段和平西桥站~北土城东路站区间范围为和平西桥站北端~北土城东路站南端,设计里程为 K14+529~K15+,全长 双线米。 线路沿樱花园西街下方穿过,在靠近北土城东路站附近,左、右线间设有联络 线及至地铁十号线的联络线,该段隧道衬砌结构形式有单线、双线、大跨及双连拱衬砌。 其余地段均为单线衬砌。 左、右线人防段分别设在 K15++347。 区间隧道在 K15+347K15+ 范围内下穿小月河及樱花西桥,隧道拱顶距桥墩基础底最小间距仅 ,拱顶距小月河河床最小间距为 米。 本区间隧道设计断面形式为复合衬砌,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工程地质 隧道自南向北横穿永定河冲洪积扇,本段线路位于该冲洪积扇的中部地带。 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 (1) 人工堆 积层,厚度为 ~。 (2) 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厚度为 ~。 (3)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厚度为 ~。 (4) 下穿樱花西街段隧道从上至下地层依次为: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夹粉细砂。 由于小月河对地层水的补给作用,此段地层含水饱和。 水文地质 (1) 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 ,含水层为人工填土层底部和粉土层,下穿小月河及樱花西桥段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小月河河床渗漏补给。 (2) 潜水 :水位埋深为 ~ ,含水层为粉土层。 (3) 承压水:水位埋深为 ~ ,含水层为粉细砂层、卵石圆砾层和中粗砂层,地下水径流方向为自西向东,与线路方向近直交。 樱花西桥调查情况 樱花西桥是石拱与宽幅 T 梁组合结构。 桥台、桥墩基础为 200级素砼,桥台、桥墩为 75水泥砂浆砌块石,桥墩 高程以上部位为 75水泥砂浆砌条石(料石)。 中边墩盖梁撑梁为现浇 250 级钢筋砼,梁边跨为宽幅 T 梁长 ,共 56 片,中跨为宽幅 T 梁长 15m,共 28 片。 梁垫为 300 200 28 橡胶钢支座,梁端设φ 30 钢筋作为防震筋,桥面为 14cm 厚 300 级钢筋砼面层,梁桥头搭板为 22cm 厚300 级钢筋砼。 基础处理换填 60cm 至 100cm 厚级配石,详见图 21“樱花西桥纵断面”及图 22“樱花西桥桥台及桥墩基础图”。 隧道开挖拱顶距桥梁基础底分别为 m 和 m,区间隧道下穿樱花西桥起讫里程为 K15+347~ K15+,与樱花西桥及小月河位置关系,详见图 21。 图 21 樱花西桥、河道、与区间隧道位置关系图 小月河现况 小月河自西向东横穿樱花园西街,河床两侧为浆砌片石挡墙 ,河床底部为 10cm 厚素混凝土铺面。 河床宽度为 米,冬季枯水季节河水深度为 米,水流流速为 米 /秒。 小月河河床与隧道开挖断面拱顶相差 米。 气候、气象 北京属中纬度暖温带,是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2℃。 一年中七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 ℃,一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 15℃,冻结深度。 全年无霜期 180200 天,年平均降雨,主导风为北风,市内最大风速。 施工方案 隧道下穿樱花西桥及小月河,暗挖过河过桥是 其特点也是难点。 为了确保桥的安全及洞内施工的安全,在开挖穿越樱花西桥隧道区段之前,提前两个月对小月河断流引排,并对樱花西桥进行加固,确保施工过程中桥的安全。 区间隧道下穿樱花西桥段属于 C 型断面。 顶距桥梁主跨基础底面为 ,拱顶距小月河河床最小间距为。 下穿樱花西桥及小月河段隧道设计以加强支护系统通过。 本段隧道暗挖过河且拱顶到桥梁基底距离仅为 ,开挖前采取河道引流、施工降水、地层预加固等综合措施,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快循环”的十八字方针,稳 扎稳打,组织施工。 总的施工工序是引流→施工降水→疏干地层→桥梁加固→施作长管棚→小导管注浆→开挖,使支护尽快封闭成环。 小月河断流引排施工 小月河断流引排的施工工艺流程:搭设北岸施工马道→左岸筑 U型草袋围堰→左岸 U 型围堰内排水、清淤→左岸 U 型围堰间铺设防水毯→搭设南岸施工马道→右岸筑 U 型草袋围堰并拆除左岸草袋围堰→右岸围堰内排水、清淤→右岸围堰铺设防水毯→拆除右岸草袋围堰、马道→防水毯导流→隧道穿越河底施工→再做左岸 U 型围堰拆除防水毯→拆除北岸马道→恢复原河道设施。 小月河河 床降水施工 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浅埋暗挖法成功施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无水作业;二是开挖面基本稳定。 为减少小月河河水及隧道上方覆土层的含水对隧道开挖掘进的影响,对樱花西桥段实施区域降水。 其主要施工方法为:在樱花西桥两侧及小月河河床上平行隧道线路方向进行管井降水。 暗挖隧道施工方案 (1) 超前地质预报先行 为了掌握工作面前方的地质变化,开挖前对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测,根据地质的变化情况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 以量测资料进行反馈指导施工 考虑浅 埋暗挖和地层软弱的特点,采用较强的初期支护;在围岩变形稳定以后,进行二次衬砌,坚持以量测资料进行反馈指导施工。 (3) 先注浆,后开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