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计划与战略——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与方案的拟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多的弊病,渐趋势微。 而当时的中国农村,由于地理交通的制约,物流体系比较落后,可供农民选择的品牌多是地方区域性小品牌,缺乏全国性强势领导品牌。 那时电视等主流媒体也是刚走入农民家庭 ,广告影响力还是微乎其微。 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现实,价格、质量成为决定其购买洗涤用品的主要因素。 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奇强审时度势,确立了走自己路的方针,迅速组建了 300多个奇强办事处,用 3000 多名奇强销售人员,在全国只要火车能开得到的地方都布下了奇强的网络。 在陕西韩城,奇强掘到了第一桶金,随后迅速将其触角延伸至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在北方用模特队,在南方用锣鼓队,再加上小广告、小传单、现场去污力示范等活动,这种适应民风民俗,较原始也最质朴的沟通方式,使奇强品牌迅速烙印于农民的心中。 针对 农民的消费需求,奇强第一个采用了复合袋包装,以高于国标两个点的高品质质量,给予农民最高性价比的实惠,适应了农民的 消费心理。 奇强将产品直接铺到了村头小店,满足农民随时随地的需求,又以每年 60 万平方米的刷墙运动进一步巩固其阵地。 两块钱一袋 400 克的奇强洗衣粉,迅速在农村生根发芽。 奇强洗衣粉的销量从 1992 年的 7 千吨到 94 年的 5 万吨,到 1995年的 8 万吨、 1997 年的 万吨,连续几级跳,轻取全国销量第一的宝座,让那些不可一势的国际品牌猛得打了个寒噤。 城市攻坚战。 奇强占领了农村 市场,但是占人口总数 70%的农村仅消费着 30%的市场份额,而占人口 30%的城市却消费着 70%的市场。 奇强开始进城了,城市的消费需求和农村有很大差别,城市的大超市和村里的小卖部也不一样。 那里的同类竞品很多,而且质量也很好,包装也有档次。 战略源于战术。 奇强的战术很诡,总是乘其不意,攻其不备。 1997年奇强“闯”北京,借洗涤用品展销会之机,奇强于会场、商店、公园、街道,一口气送出了 30 万个奇强风车,并配之以有效的媒体攻势,让北京人一夜之间知道了这个“全国销量第一,荣获国家金奖”的牌子。 奇强旗开得胜,市场占 有率从 2%挺进到 30%,打了个漂亮的攻城战。 1999 年,奇强扣响了上海的大门,趁“白猫”集团资金周转不利,奇强在小区、地铁的灯箱及东方台做广告发动攻势,推出与佳美同质同效但价格低 30%的加酶加香洗衣粉。 三个月销售额从 40 万元激增到 200 万元。 同样在昆明,在其他城市,奇强在众多外资及当地品牌的包围中,采用缝隙战的战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阵地。 奇强定位于中档,档次稍逊于奥妙、汰 渍,明确锁定了自己的目标人群 ??中档收入者,避开了激烈争夺的高端市场,精确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其实在城市里真正高档消费人群只有 20%,城市里同样有比较穷困的下岗职工, 有着大量收入较低、无明显消费偏好的外来人口,他们需要与自己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品牌。 奇强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成功了, 1999 年奇强占领了全国近 20%的市场,以 15 万吨的差距将德国汉高远远抛于身后。 奇强举起了中国日化行业的大旗,着实让宝洁等大吃一惊。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城市里的竞争比农村更激烈。 在城市的大舞台上,有着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 日化巨头,他们有着更强的资金,更大的实力,决不会轻易放弃城市阵地。 如果说奇强以缝隙战插入了城市空间,那么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节奏,一种更为有效,也更加艰巨的动态战和持久战就成为奇强必须面对的挑战,今天的辉煌并不一定是明日的成功。 做第一难,当好跟进者也不容易。 奇强的下个目标也许是华南,也许是西南。 我们将拭目以待。 实力较量数英雄 1999 年的全国市场重新洗牌了。 在高端市场,先是联合利华新品全面跳水,奥妙全效和奥妙全自动分别降价 40%和 30%,随之市场占有率翻了一番,在上海稳居头把交椅,占到了突 破性的 37%;在四川占到 12%的份额。 接着汰渍、碧浪也下调价格,高级洗衣粉从每 350克 /5 元降至 3 元左右。 在中档市场,一向以肥皂为龙头的国产品牌雕牌也重新杀回洗衣粉市场,它在 ,以 元 /袋( 350克)为价格屠刀,一推一拉,杀向市场, 2020 年一年销量从 3 万吨跨至 85万吨,攫取了第一宝座。 价格实战派一波又一波地掀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