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设计院标竿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不同的行业的特殊要求,提供针对化的解决方案,这也是行业发展精细化的必然要求。 现代集团企业业务份额分布: 图 2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企业业务份额分布图 集团的客户群体分布广泛,从政府部门到民营企业都有。 在业务分布上,主要的业务板块集中在规划设计上,项目管 理与总承包这块利润较高的板块次之。 工程咨询也占较大业务比重。 现代集团在不同行业设计研究需求上有深入的研究 12 外,还形成了针对建筑行业的咨询、设计、承包等一体化的,整合上下游资源的系列业务体系。 可以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满足客户要求。 正是由于现代集团不断根据客户需求,加深专业研究,在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四、发展模式 现代集团属于国有企业,从最早的综合所一步步转向专业所。 逐渐增强其专业化程度,在各所之间建立有效地沟通渠道,形成资源互补,在向纵向发展的同时也保证横向的良好发展。 在集团成立初期,现代集团确定了“以资产 为纽带,以科技为先导,以设计为主业,一多业为补充,把集团公司发展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相结合、设计与多种业务协调发展、跨行业跨地域的科技型设计企业集团”的目标。 在考虑了建筑设计行业的特征和集团的具体实际后,他们确定了“大、中、小型”相结合的改革方案。 “大型”就是改制组建华东院和上海院,突出集团大院设计优势,不断加强在各领域的设计深度和广度。 改制后的两院为集团下属国有控股、资产多元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中型”是指改组组建建装饰院、住宅院、浦东院、这三家单位改制后暂为集团分公司,实行自主 经营、独立核算。 “小型”就是成立名人所(室)和专家咨询部。 这是集团与国际接轨、发挥名人效应的积极探索。 在管理层面上,集团改革了原先落后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进行管理,并进行了有益探索。 传统的设计院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合 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向集团化母公司的管理模式转型。 把母公司 定义为规划发展中心、决策中心、资源管理中心、人力资源调配中心等; 子公司则定义为生产经营中心和利润效益中心。 这样的区分, 13 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责,更好的协调组织,使效率最大化。 现代集 团要成为科技型设计企业,在制度上必须形成现代企业的标准。 单纯的设计道路在现在市场已经有些乏力了。 国外优秀的建筑设计公司都是工程公司,在这样的前提下,现代集团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还要看以后市场的发展情况,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大胆尝试,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道路。 五、扩张 战略 深入推进“两全”战略, 深入 实施“国际化”战略,逐步完成集团在发展模式上与现代化国际工程咨询企业的全面对接,把集团的发展能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两全是指“全国化”和“全过程化”。 现代集团的发展必须依赖对整个中国市场的把控,虽然现在现代集团已 经走在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前列,但是和国外优秀的建筑设计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代集团针对市场需求组织开展对全国细分市场区域的深入研究,重点了解各地市场的发展定位、工程服务需求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资源调配中心和运营指导中心,加强对全国各区域市场的把控。 “全过程化” 主要针对工程总承包业务市场,加速集团各子公司的生产组织结构专业化变革,加速完成项目管理的流程再造,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试图把建筑过程中的全产业链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其配套于集团对工程项目整体的把控。 “国际化”战略是现代集团走出国门,加强与外 部机构资源交换的国际市场战略。 通过一些援建项目和国外招标项目,把现代集团带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锻炼。 虽然现在掌握的项目还以非洲、南美洲、东欧的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项目为主, 但是这也是现代集团进行国际扩张的第一步,为现代集团与国际接轨做了 14 铺垫。 第二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基本情况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CAG)是 2020 年 4 月由原建设部四家直属的建设部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和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组建的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前身是创建于 1952 年的中央直属设计公司,改革开放后是第一批进入国际建筑市场并较早获得对外经营权的设计企业之一,注册资金为 18143 万元,由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管理。 2020年 11 月通过 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院集团现有员工 4000 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2 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 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90 余人;国家 一级注册建筑师 240 余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210 余人, 注册城市规划师 40 余人,注册造价师 30余人,注册咨询师 50 余人,注册监理师 50 余人, 注册设备工程师 180 余人,注册电气工程师 80 余人,其他注册人员 10 余人;高级设计、研究人员 1100 余人,中级技术人员 900 余人。 二、组织模式 15 图 2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织架构图(局部) 院本部职能部门: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投资与资产管理部、技术质量管理部、科研管理部、 海外事业部 、党群工作部、行政管理部、审计委员会、院刊编辑部、离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1 个建筑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 中心; 5 个专业设计院: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结构专业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环境艺术设计 研究院; 3 个名人工作室: 崔恺 建筑设计工作室、 李兴钢 建筑设计工作室、 陈一峰 建筑设计工作室; 7 个研究所: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建设部建设 科技信息研究所 (亚太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研 究所、城市地下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智能化设计研究所、建筑防水与工程材料研究所; 院现拥有 17家一级公司(企业);院还设有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部城市煤气技术发展中心、建设部给水排水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 16 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推广办公室。 院 部制的组织模式使得其专业 性较强,但是由于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依赖于行政和 企业双轨制的管理体制,虽然设计了交叉型的组织结构,但是执行的还不够坚决。 由于中国院人数众多,部门众多,导致管理效率下降,这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改过来的,涉及到很多的利益问题,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中国院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业务情况 主营业务范围涵盖前期咨询、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环评和节能评价等 固定资产投 资 活动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