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战略设计学概述——战略和战略构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 年,对 6 个不同行业的 36 家大中型企业运用战略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和比较研究后发现: 在石油、食品、医药、钢铁、化工和机械行业中,正式的战略规划企业在投资收益率、股权资本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方面,都明显地优于没有战略规划的企业。 同时他们还发现,企业采取正式战略规划设计以后,其经济效益要比没有战略规划设计的企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2.战略管理的模式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从战略制定前的因素分析开始,直到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个长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设计、战略制定、战略评审直至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 战略形成的过程如图 12 所示。 战 略 分 析 战 略 设 计 战 略 制 定战 略 评 审和 形 成战 略评 审战 略评 审战 略评 审战 略形 成配 置资 源资 源输 出衍 生支 撑相 关主 体设 计目 标外 在环 境内 在环 境 图 12 战略形成过程图 3.战略管理的层次 在大中型企业,一般而言,战略管理具有四个层次:  总体战略决策层;  分解战略实施层;  市场开拓获利层;  服务增值扩展层。 一般的战略书籍只讲战略具有三个层次,这是不完全的。 事实上,跨国企业已经把服务增值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层次。 通过服务维系和扩展客户资源,扩大市场空间;通过服务延伸竞争,体现优势,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服务特别是售前和售后服务已经成为营销竞争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成为企业获取增值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 4.战略管理者的构成 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实施管理者统称为企业的战略管理者。 ( 1)董事会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讲,董事会具有三项主要的任务:  提出企业的使命,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划定战略选择的原则和目标;  审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建议、决策,为他们提出忠告,给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改进建议,处理危机公关事宜;  董事会通过它的专业委员会监视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提醒企业高层管理者注意这些变化将会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董事会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时,根据其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程度,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图 13 所示。 挂名型 一般参与型 积极参与型 促进型 对企业发展战略不太关心 只是从形式上对提交表决的各项决策进行程序性的表决 能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各种建议,并能提出各种审查建议 设有战略委员会,能积极地、实时 地 就企业发展战略提出各种前瞻性建议 被动:消极 地 主动:积极地 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 图 13 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 从图 13 中可以看到,参与战略管理程度高的董事会属于促进型董事会,这种类型的董事会研究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反,处在另一端的董事会属于挂名型董事会,他们对企业发展战略并不太关心,除非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 2)高层管理者 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和管理战略规划过程,根据企业的使命,建立企业的愿景目标,制定企业的具体战略和实施战略。 其中企业总经理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考虑企业今后长期的发展上,而部门经理则集中精力考虑短期的工作。 ( 3)战略管理专员 当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应付过于繁重的战略管理工作时,通常将其中一部分工作交给一个由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委员会或由一名副经理负责的专门的战 略计划或规划部门来分担。 战略管理专员一般负责: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提出和评价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 帮助高层管理者设计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实施系统;处理和协调企业战略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负责把战略设计落到实处。 ( 4)战略巡视员 战略巡视员是跨国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设立的一种对企业战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巡视和检查的专职人员。 他可以接受董事局的委托,也可以接受董事长的委托,就一个阶段企业发展 战略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对董事局和董事会提出巡视意见或报告。 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战略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题巡视。 比如:欧盟一些国家就要求实施 CE 认证的企业,要对根据组织质量管理的情况和需要配备专门的巡视员。 巡视员只对最高管理者负责,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工作。 5.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缺位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缺位现象严重。 这种战略管理缺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 1)缺少战略意识 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意识又是客观存在的,并直接主导和影响着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效果和进程。 到目前为止,中国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家或富 豪都是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产生的。 在市场环境中,他们懂得国营厂长所不懂的竞争谋略,但“计划”的环境,却需要他们懂“政治”,懂关系。 所以相当一批呼风唤雨的企业家实际上只是“市场政治家”。 他们只研究关系与关系链的作用,以获得寻租的优势和被关系割舍的资产或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征服他人;他们习惯于以关系导向、银行导向来做决策。 因此,他们以“人际谋略”为研究重点,缺少战略的意识。 ( 2)缺少战略管理者 战略管理者是一种前瞻型人才和战略型企业管理人才,是一种以“事情发展逻辑”为中心的管理者。 战略管理者需要的是一种具有战略视角的专业化的职业能力。 这在我国目前是一种稀缺的人才资源。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注重拉关系,“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或是用企业的固定成本去换取不确定利益或超长利益。 因此,他们的决策原则多为机会导向和关系导向,不注重去研究市场,研究企业发展战略。 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行为,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改变。 ( 3)缺少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站在未来安排今天,把今天带到未来”的管理,是使一个企业持续发展 的重要保证。 这种把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让未来和现实握起手来的做法和思路的可贵和高明之处在于:它知道自己这个企业的未来,然后站在未来安排今天,才能把今天带到未来。 如何才能站在未来安排今天。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认真研究本行业,包括市场经济下的一些经济规律;二是掌握认识未来的方法,立足把握市场经济中一些根本的原则和适用的常识。 另外,还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 对市场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政府负责,对顾客负责。 可是,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意识薄弱,战略管理缺位,想做的往往不能做,已经做了的事又常常不该做,这种 状况亟待改变。 创业战略设计学研究的内容 创业战略设计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包含创业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运筹学、 市场营销学、信息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企业税收、技术经济与投资项目评价 等诸多内容,是研究创业及其规律和特点,创业的主体、客体,创业模式的选择,创业战略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创业风险的规避,创业战略能力的提升等内容,从而使创业企业快速崛起的一门崭新的学科。 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步入了创业机遇最多、创业规模最大、创业人群最广 的时期。 群体创业潮的兴起,要求和呼唤创业理论研究的超前,要求创业理论能支撑学科建设,要求创业理论能够给予创业者有力的帮助和指导,使创业者能够快速发展和崛起。 创业战略设计学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创业战略的内涵及特征 1.什么是创业和创业战略 创业是一种在激情和风险的浪尖上拼博的活动,是体现和创造自身价值,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寻找和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的过程;是把握通往成功的机遇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和实现其最大价值的过程。 创业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的一部分。 创业战略是根据市场的 变化因素、自身的条件和潜能,寻找和制定出可以超常规快速发展模式的一种谋划,并根据这个谋划来调配自身实力、调度、运用和整合各种资源使创业企业快速崛起的一种战略。 当前,就世界而言,传统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转化。 20 世纪形成的财富占有格局和资源分配秩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就我国而言,正处在工业化的加速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总量增长迅速,经济结构急剧变化。 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恰恰是鲤鱼跳龙门的大好时机,为广大的创业者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可能。 抓住这样一个机遇,在那些大牌的把握者们洗牌的时候,摸到一 张好牌;在那些企业的大腕们没有睁开眼的时候,闯入快车道,就会使今天的创业者一跃成为赢家,迅速地走出一条创业崛起的新路。 创业赢家,赢在战略。 创业战略是对创业企业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