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报告--硬件产品体验与销量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爱同学还是天猫精灵(评估产品),后来百度了解到小爱同学只支持小米设备,而天猫精灵 适合很多品牌的智能产品,于是选择了天猫精灵,正好方糖首发抢购了一个,头天订购(购买决策),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拿到手后就迫不及待的调戏它,不知不觉玩了几个小时,哈哈,真的是太超值了 ~(购后评价) —— 天猫方糖用户 梦 ***影』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五步,是完整式的五个步骤。 实际用户决策会很复杂跳跃。 比如一个用户在线下的门店看到了运动相机,当场决定购买。 线下门店的导购员激发了用户的需求、完成了信息提供,也让用户避开了竞品评估,直接促成了购买。 用户购买产品的六种规则 用户购买的,不是体验最好的产品,而是最合适的 产品。 只要是需要付费购买的实体产品,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 或许有人会质疑,像智能音箱这种高度依赖互联网服务的产品,也是这样吗。 当下智能音箱价格战打的很激烈。 会不会在行业发展的后期,产品重新回归到体验至上的互联网逻辑。 答案依然是,不会。 只需看当下智能音箱的用户反馈,就能得出答案。 用户在选择适合他们的产品,没有通用化体验最好一说。 执着做体验最好的产品,不考虑用户决策,就是产品设计的自嗨。 既然没有通用的体验最好一说,那用户究竟是怎么选择产品的呢。 用户对产品的选择,来自如下六种判断规则。 价值决策 智能 音箱的购买选择,基本来自产品的价值决策。 主要有三条规则,分别是短板决策、长板决策和权衡决策。 短板决策:对产品的某些性能有底线要求,不满足就不考虑,全满足才考虑。 比如听听音箱的某用户评论:『带电池 ,可以换地方用,便利性大大增强。 这是主要原因。 其他品牌没这个功能,果断放弃。 』 对他来说,带电池就是一个短板要求。 有短板的产品都不考虑。 类似的用户实例还有,因为 aux输出,放弃了小爱和天猫精灵,选择叮咚 mini2。 长板决策:各项性能都能满足需求,产品最大优势决定产品的选择。 比如方糖音箱的用户评论:『前段时间买了 X1,这次看到天猫精灵又出新品,果断买了一个,很佩服阿里的智能,之前用过天猫魔盒这一系列的产品都很好,这款方糖的应答声更机灵,非常喜欢,相比较小爱同学 mini,这款性价比非常高,支持天猫』 天猫和小爱都能满足他的需求,但天猫方糖的性价比更高,这个长板促成了他的购买。 类似的案例还比如,因为音质好,购买了听听音箱。 权衡决策:对各项性能进行筹算权衡比较。 比如方糖音箱的用户评论:『功能与小爱同学对比稍微欠缺一点,但是智能家电组件丰富多彩 ,价格还能接受。 送小孩子学习成长很 不错。 』 对他来说,他把方糖和小爱同学的功能、智能家电组件、价格三方面做了一个权衡筹算。 这是很多复杂决策时经常出现的场景。 (之前和一些智能音箱的从业者交流,发现大家的确也是比较务实做好产品的心态。 这样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但在硬件产品设计时,要关注体验,也要关注购买决策。 ) 认知决策 和价值决策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