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投资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年)》,提出到 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 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四、中美产业对比:国内市场群雄割据,私有云有较为广阔的 发展空间 市场供给层面:美国 IT产业成熟,中国发展相对滞后 从市场供给层面看,美国在技术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美国不同细分领域的领导者拥有长期的技术积累。 中国厂商普遍起步较晚,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以 copy美国已过时的技术为主,即使在近几年,我国主流玩家在包括服务器虚拟化、网络、存储及分布式计算等核心技术上都还与美国的领先企业有一定差距。 在整体产业链构成上,早在 30多年前美国企业就开始了信息化进程,最早涌现出 Oracle、 SAP和微软这些巨头型公司,后来经历了前述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云计算时代,逐渐孕育出 salesforce、 workday、 servicenow 这些优秀企业。 长久的积累以及逐步的演进,使得美国的 IT产业链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有相应的领军企业,他们共同为企业客户提供一套完善的 IT解决方案。 而我国 IT产业长期处于结构性失衡中,产业链相对分散,各个方向上缺乏具有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软件产品和服务所提供的经济效益相对不高。 市场需求层面:美国客户 IT 意识较强,国内 IT 渗透率不高 从市场需求层面看,美国大量企业客户长期使用上述软件巨头提供的 IT服务,企业内部从上到下都有较强的 IT投入意识。 而我国的市场现状是企业的 IT部门长期不受重视,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为主的市场结构也导致多数企业对 IT的认知度不足,企业主要的 IT应用停留在办公和简单的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上,对底层 IT架构的理解以及对业务部门的 IT支持都还较为初级。 只有互联网新兴行业客户和少数 IT重度依赖的传统行业客户(如金融、政务等)有较强的 IT投入意愿,更愿意率先尝试也能更早的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变革红利。 市场驱动层面:美国以技术为导向,中国以市场为导向 除了中美 IT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不同外,中美之间的文化和地域等差异也导致了中美云计算市场 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美国的 IT产业更多是由技术驱动,整体来看,全国更像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不同地区间的壁垒并不明显。 而在国内,整个行业更多是由市场来主导,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渠道资源非常重要,这也导致中国云计算市场相对更为割裂,难以出现一家厂商完全垄断、全面覆盖的市场格局。 因此我们认为,由于上述供给和需求层面的种种差异,在中国本土市场上,更容易形成群雄割据的竞争局面,即使是创业公司也将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同时和国外市场以公有云为主导不同,私有云具备相对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因为私有云是企业内部使用 的特定 IT环境,不同企业使用的服务器或存储等 IT资源都是彼此独立的,因而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控的云计算服务,同时也可依据企业具体业务的不同而提供深度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更加 ―看得见、摸得着 ‖的 IT服务更能被中国大量价格不敏感的传统行业客户所接受。 五、云计算未来发展趋势:云计算进入下半场,赋能、生态成竞争焦点 云计算市场从过去几年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度过了简单的铺机房、拼资源的初期发展阶段,企业客户对云计算的需求也从底层资源慢慢转移到上层的增值服务。 国内外各主流厂商的战略动作也都说明云计算市场的竞争重 心正在发生转移,IaaS厂商积极向 PaaS层延伸,提供更多包括 AI、 Big data、物联网在内的赋能服务,立体式的云生态服务成为大家共识。 技术创新:新型云计算相关技术快速发展成熟 从整个云计算的行业发展来看,尽管云计算已有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但云计算的产品和技术一直都在持续不断的进行迭代升级,目前分布式技术、容器技术、云安全以及软件定义存储和网络等相关技术成为行业内的发展热点。 01容器技术 以容器技术为例,自 2020年 1月 , Docker 经历了非常快的迭代发展,多家云计算 服务商如 Vmware、 AWS等也都纷纷支持或推出自己的容器服务。 容器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运维自动化, Docker 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便捷的实现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一致,做到不同机器上的环境标准化,从而解决了自动化运维中的最关键环节。 StackEngine公司最近的研究表明,混合云是使用 Docker 的一个重要原因, 70%的受访者已经在使用 Docker 容器或在其组织内部评估是否使用。 目前国内在该领域较为领先的创业公司有灵雀云和Daocloud,其中由原微软 Azure云平台的核心创始团队创立的灵雀云已经帮助上百家客户实现 了基础设施云化、应用架构现代化和开发流程敏捷化,而DaoCloud 核心团队由来自微软、 EMC、 VMware 等知名企业,产品线涵盖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交付、运维和运营全生命周期,被企业级客户、互联网公司等广泛采用。 02 SDN(软件定义网络)和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 诞生于 2020年的 SDN(软件定义网络)同样发展迅猛,其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充分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提升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而软件定义的骨干网( SDNWAN),实现了对多个网络路径中的广域网流量的集中控制,通过优化WAN来最大化提升各网络路径的效率。 另一方面,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技术,有效降低网络设备的投入,并可以带来更高的设计、部署和管理的灵活性与弹性。 目前,电信运营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都在纷纷探索 SDN/NFV带来的优势,以期降低资本支出 /运营成本,并实现便捷的配置和管理。 在国外,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推出了开源 NFV管理和编排架构,吸引了大量的一级通信服务提供商和厂商的加入。 而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