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保险公司it战略规划项目标准化高端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35 图 45 运行控制流程示例 .................................................................................................................................. 37 图 5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 38 图 52 IT 组织岗位分布 ...................................................................................................................................... 39 图 53 综合管理岗位设置 .................................................................................................................................. 39 图 54 项目管理办公室岗位设置 ...................................................................................................................... 40 图 55 项目管理流程 ........................................................................................................................................... 41 图 56 项目管理流程组 ....................................................................................................................................... 42 图 57 项目管理核心流程组 .............................................................................................................................. 42 图 58 项目管理辅助流程组 ............................................................................................................................ 43 图 59 项目管理流程举例 .................................................................................................................................. 45 表 21 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比较 12 表 22 应用系统中的主要数据 15 表 41 支持与维护 IT 角色 30 1 概述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它对于企业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促进各部门间的合作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寿的信息技术实行标准化将会为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 为科学的 IT 管理奠定了基础;  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节省 IT 成本;  保证 IT 服务质量,提高 IT 服务管理水平;  充分协调和 调动各部门间的协调; 中国人寿的 IT 标准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 要从全局出发,认真贯彻中国人寿的业务战略和 IT 战略;  坚持统一的原则,保证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规范性;  坚持简单化原则,使功能效率达到最高;  坚持协调的原则,使 IT 各个部分协调,达到整体效率最佳。 企业的标准化主要包含管理标准化(如软件开发管理标准化、项目管理标准化、运行控制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如寿险产品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如质量保证标准化)等,中国人寿的信息技术部门将来要在全部门,各个方面逐步实施标准化。 本文档将对部分 IT 部门的管理标准 化展开讨论。 《中国人寿 IT 战略报告》中 中指出,“在业务流程标准化的前提下,需要设计统一的应用系统和数据模型以实现集中开发,管理和维护。 ”要求中国人寿实行应用系统标准化和数据标准化,以支持业务流程标准化,核心应用系统的高端设计请参见《中国人寿核心应用系统高端设计》,数据标准化在第 2 章中描述。 《中国人寿 IT 战略报告》中 节和 中指出,“标准的流程和制度定义:全公司的 IT部门统一使用总公司定义的 IT 管理和服务流程和制度。 ”要求中国人寿未来应建立标准化的 IT流程和制度,以支 持 IT 的发展和业务的发展。 结合第 1 阶段的调研,我们发现中国人寿应该首先在软件开发、运行控制、项目管理方面进行标准化。 第 3- 6 章将论述上述 IT 管理的标准化。 2 数据标准化 标准数据是支持中国人寿业务的信息基础架构的基础要素。 在不同业务层次、不同区域乃至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是保证业务流程中的沟通通畅、准确的前提,也是提高业务灵活性的必然要求,而数据标准化是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的重要成功因素,因此,建立数据标准并在整个中国人寿范围内贯彻,对于中国人寿取得业务领域的成功和市场领先至关重要,标准化的数据模型能使 中国人寿的业务运营变得更加集成、有效和高收益。 数据标准化的目的 中国人寿数据标准化的目标就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通过保证数据标准的使用和贯彻,从而更好地支持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数据互用、数据共享、系统集成和业务流程的改善。 具体来讲,数据标准化的最终目标包括:  实现支持中国人寿业务信息需求的统一数据模型;  建立跨应用系统的标准逻辑数据模型,以这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在中国人寿各个应用系统间、操作环节间和功能区域间的互用性,从而支持全公司范围内的各项业务操作;  有效控制数据冗余,从而提高数据准确性,降低操 作成本;  减少开发、实施、维护系统的时间和成本;  通过减少数据变换的需求,来提高应用系统的互操作能力;  提供统一的数据定义和表示;  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  在中国人寿建立一个单一的数据字典,用它来记录已获批准的数据标准,并作为全公司发生效力的最高数据标准;  在有需要时,采用恰当的公用标准或行业标准。 数据标准化主要有三种方式:  自行制定;  基于公用标准进行客户化;  基于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标准。 自行制定 中国人寿按照自身的业务运营和发展需要,自行定义数据标准,并将它作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一项基本 需求,所有应用系统的数据模型都必须遵循该数据标准。 实现方法 自行制定数据标准是一项投入巨大的长期过程,主要地,标准的建立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 首先,定义未来业务流程及相应的业务信息流 业务流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是数据标准的基础,因此,为保证数据标准符合中国人寿的业务需求,需要首先根据业务发展计划,对目标业务流程中相关的信息定义进行明确的、详细的定义,在业务部门批准该业务信息定义后,它将作为数据标准定义的基本依据。  基于业务信息定义,定义数据标准 根据业务信息定义,参考具体实现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定义信息的物理表达,同时利用范式理论建立这些数据项的关系模型,作为整个中国人寿的逻辑数据模型,该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项定义一起,作为中国人寿的数据标准。  将该标准作为对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发布 在数据标准被批准后,该标准将作为对应用系统的验收的重要条件,所有的应用系统都要能够提供符合该标准的数据模型。 另外,保证系统中的数据满足该数据标准,也是 IT 运营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条件和限制 采用自行制定的方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 中国人寿具备足够的资源,来进行数据标准的开发 由于业务的复杂性,整个数据标准体系也将非 常庞大,实体众多、实体间的关系复杂、数据项繁多等等,这些直接意味着中国人寿必须投入大量的业务和 IT 资源,来制定这些数据标准;  业务流程和相应的业务信息流相对稳定 作为对应用系统指导的数据标准,必须能够在较长的一段周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为保证这种稳定性,首先中国人寿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信息流能够保持稳定性; 另外,同样基于稳定性的原因,中国人寿的数据标准的全面性、准确性、易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也非常高;  容易找到基于该标准的应用系统开发商 由于数据标准是中国人寿自行制定的,无法在市场上找到现成的应用系 统来满足该标准,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后,中国人寿有两种选择: 雇佣应用系统开发商或自行建立开发团队,基于该标准开发应用系统; 从市场上采购现成的应用系统产品,自行进行数据转换,建立符合数据标准的视图; 显然,无论采用上述那种方式,都需要市场上有足够的资源池供中国人寿选择和采购。 影响 该标准将限制对应用系统开发商的选择,即:中国人寿只能选择定制开发的方式来建立主要的应用系统,而无法选择现成的应用软件包直接应用。 当然,中国人寿也可以选择购买现成软件包,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转换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成本巨大而且实 施周期较长,不适合快速业务发展的需要。 另外,如果中国人寿采取自行开发的方案,那样中国人寿必须建立起移植庞大的开发队伍,来进行整个应用系统的开发,然而一旦系统开发完毕,随着业务的日渐稳定,这样一只庞大的开发队伍将不再会有如此大量的开发需求,所以这种方式将较为严重地影响中国人寿地 IT 资源组织。 优缺点分析  优点 – 100%适合中国人寿的业务 – 修改和调整的自主性较强  缺点 – 开发周期长 – 对资源要求高 – 实施难度大 基于现有的公共行业标准进行客户化 目前,保险行业中已经有若干个较为成熟的行业数据标准,如 Acord, LifeXML等,这些可以作为制定数据标准的资源加以利用,选定其中的一个作为基础或模板,针对中国人寿的实际情况进行客户化定制。 实现方法  评估分析市场上主流的数据标准,选择适合中国人寿的一套标准体系; 首先确定若干较为成熟和主流的行业数据标准作为候选; 根据以下因素,确定对中国人寿的适用性:  标准编制的特点和中国人寿的业务特点契合度  标准对业务区域的覆盖程度  开放性、可扩充性和稳定性  制定、支持该标准的组织情况  在寿险行业的采用广泛程度  主流寿险行业应用系统对其遵循程度  组织业务人员分析该标准,确定需要裁减和增 加的部分; 根据中国人寿目前的业务流程和业务信息流,确定所选标准的和业务需求之间的差距:包括需要裁减的部分和需要增加的部分; 对于需要增加的部分,需要详细地逐项进行业务信息定义;  组织项目组,进行标准体系定制; 和第一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一样,对需要增加的部分进行自行定制。  在中国人寿进行发布和实施 标准颁布后,中国人寿除了有专门的组织对自行定制的部分进行维护外,还要随时追踪所选行业的发展状况,并根据该标准的升级而适当地作出调整,以充分协同和利用这一行业资源。 条件和限制  中国人寿能够且愿意获取外部标准,作为其 数据标准的基础 首先中国人寿愿意采用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行业标准,因为采用行业标准可能导致中国人寿调整自身的业务流程或信息流来适应该标准; 中国人寿能够在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数据标准;  中国人寿具备足够的标准定制资源; 对于行业数据标准中不足或需要定制的部分,中国人寿同样需要组织相应的业务和 IT资源进行标准的制定,但由于行业数据标准的成熟性,可以预见,这一定制工作所需的资源远小于完全的自行定制。 影响 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定义可能需要根据行业标准进行调整; 由于要求应用系统遵循行业标准,所以缩小了对应用系统产品 的选择范围; 优缺点分析 优点:  行业标准通常是优化的和成熟的,能够促进中国人寿业务水平的提高;  很多应用系统供应商都遵循该标准,因此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支持;  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很多基础信息的搜集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标准制定的工作量; 缺点:  不能完全切合中国人寿的实际,仍然需要定制;  需要投入资源,对行业标准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比较分析;  缩小了对应用系统供应商的选择范围;  行业标准是不断更新的,中国人寿可能会因为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调整自身的数据标准和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