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1) 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防洪、 抗震、消防、人防等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2) 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3) 提出旧区改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4) 综合协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乡村建设.统筹安排居住、公共设施、乡镇企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农田菜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可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的范目,划定绿色空间控制范围; (15) 进行城市土地的区位级差分类,并结合近期建设,分析合理开发建设程序和近期建设可分配土地额度,划定 可转让和不可转让用地; (16)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17) 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构想。 初步勾画城市远景发展的性质、规模、方向和主要功能分区: (18) 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或深化。 成果形式及深度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文件及图纸两部分。 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写 成。 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 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 规划说明的内容包括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宜采用如下基本格式: 1 总则 编制背景 基本依据 规划原则、技术方法、修编重点 规划期限 城市规划区 2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城市建设目标 3 市 (县 )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化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技术政策 ) 城镇化水平 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重点发展城镇 区域性基础设施 (含水资源平衡、环境保护、风景旅游、交通、能源 ) 4 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 5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用地规模 (含建设总用地指标 ) 6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空间发展方针与策略 布局原则 用地选择和布局结构 (含工程地质评价 ) 布局要点 (含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用地的规划对策 ) 人均专项用地指标 (附: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 土地分等定级及出让使用原则 7 对外交通 港口 (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 ) 铁路 (线路和站场用地范固、等级、通行能力 ) 机场 (航空港用地范国及交通联结 ) 公路 (市际公路、快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的联系,长途客运货运枢纽站的用地范围 ) 7. 5 管道运输 8 道路交通 交通发展战略 (交通政策 ) 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结构 ) 道路系统 (附:城市规划道路一览表 )(各项交通预测 )数据的分析评价,主次干道系统的布局,重要桥梁、快速干道 )(行人专用道路系统 ) 交叉口 停车场 广场 公共交通 (公共客运交通和公交线路、站场分布 ) 轨道交通 (地铁、轻轨 )(线路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安排 ) 9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分类与建设标准 居住用地分布、人口容量及布局结构 配套设施 (含中小学 ) 10 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中心 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 文化娱乐 体育 医疗卫士 教育科研 文物古迹 市场 宗教 11 工业仓储用地 工业 仓储 12 绿地系统、城市景观 绿地系统 (绿地指标、分类、位置范围 ) 公共绿地 城市景观风貌和特色 (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保护控制范围 ) 13 岸线 岸线分配和利用 岸线整治原则 14 旧区 改建与更新 改建原则 (标准与容量 ) 措施、对策及步骤 (用地结构调整、交通、市政环境综合整治 ) 重要历史地段保护 1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当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时有此内容 ) 历史文化价值 保护目标及原则 保护内容、重点、分级范围 (确定保护项目,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重要历史文化修整利用展示的意见 ) 保护措施和要求 (人口规模控制、占据单位搬迁、用地调整、建筑高度控制、古城格局空间形态、 视觉通廊保护 ) 16 给水工程 用水标准和总用水量 水源 (水源地选择及防护措施 ) 水厂及供水能力 (取水方式、净水方案、水厂制水能力 ) 管网 (输水管网及配水干管布置,加压站位置和数量 ) 17 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 污水排放标准、污水量 排水分区、管网 (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主要泵站位置确定 ) 污水处理 厂 (布局、规模、处理等级及综合利用的措施 ) 雨水 (雨水总量、管网 ) 18 供电工程 用电标准、负荷、电量 电源 网络 (输配电系统电压等级、敷设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防护要求 ) 变电站 (位置、变电等级、容量 ) 19 电信工程 电话普及率、总容量 (标准和发展规模 ) 邮电局所 (标准服务范围、发展目标、网点布置 ) 路由 (微波通道、通 讯线路布置、用地范围、敷设方式 ) 收发信区 (通讯设施布局和用地范围、保护范围 ) 广播电视 20 燃气工程 气源与供气形式 (气源结构确定 ) 供气标准与用气量 (消耗水平估算,供应规模 ) 储备站与气化站 (调压站、灌瓶站、储存站等设施布置 ) 管网 (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网压力等级系统 ) 21 供热工程 热源与供热形式 2l .2 采 暖热指标与供热负荷 管网 22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规划目标 (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 环境功能分区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治理措施 23 环境卫生 设施指标及布局原则 (标准 ) 垃圾量及收集处理方式 (废弃物总量、收集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 ) 公共厕所布局原则、数量 垃圾处理厂 24 防洪工程 设防范围 (城市需设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地区的范围、设 防等级 ) 防洪标准 (标准及防洪区段安全泄洪量 ) 工程措施 (设防方案及防洪区段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防洪设施与城市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排涝防渍措施 ) 25 抗震工程 设防标准 疏散场地通道 生命线系统保障 次生灾害防止 26 消防工程 消防标准 消防措施 消防站及报警、通讯指挥 ) 机构、器材、通道及供水保障 27 人防工程 人防原则和 人防标准 (城市战略地位、人防原则和重点 ) 城市总体防护布局 防空区划、人防上程规划布局 ) 人防工程措施 (交通、基础设施、储备设施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平战结合 ) 28 郊区规划 城市重要基础设施 (对外交通、市政公用 ) 城镇用地(乡镇企业、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 农副食品生产基地 (蔬菜、畜牧业、果品、水产 ) 绿色空间 29 近期建设 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近期人口、用地规模、土地开发投 放量 ) 住宅建设 公共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30 远景发展构想 远景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 远景发展对策措施 31 规划的实施 (政策建议 ) 32 附则 文本的法律效力 规划的解释权 其它 规划文本的章节可根据需要增加、合并或删节。 条文形式按章、节、条顺序排列。 具体形式可参照本规定的写法。 规划说明应包括: (1) 工 作报告 (2) 城市基本情况 (包括城市简史和城市规划简史 ): (3) 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评价意见; (4) 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方法; (5)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包括对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确定 ); (6)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分析市域城镇发展条件,提出市域城镇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主要城镇职能分工,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空间布局的确定,提出市域内区域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土地开发等发展目标与布局 ); (7) 城市发展目标 (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 (8) 城市性质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 划、区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城市的现状条件和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可能,在归纳城市所负担的主要职能的基础上,明确城市的性质,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9)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的确定应在城市人口现状年龄性别构成、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以及城市发展特点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并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用水、能源、交通等发展条件的可能性,分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以及暂住人口的变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算,并相互校核.最后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人口规模。 人口计算基期数与规划期数的口 径范围应一致。 流动人口不应计入城市人口范围内,城市人口包括城市常住人口和暂住 一年以上 )人口的总合 ); (10) 城市用地规模 (在分析城市现状用地水平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提出规划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总规模 ); (11) 城市总体布局 (包括界定城市规划区范围,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对城市发展用地选择进行说明,提出规划布局结构、功能分区和各类用地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对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等九大类用地的现状特点、问题和规划主要原则作说明,布局结构形态选择应有多方案,评价说明,编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 (12) 对外交通 (包括港口、铁路、机场、公路、管道 ); (13) 客运与货运规划 (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地铁轻轨、客运换乘枢纽、货运 ); (14) 道路系统规划; (15) 居住用地规划 (包括住宅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 (16)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包括市、区级公共中心位置的选择 ); (17) 工业用地规划; (18) 仓储用地规划; (19) 绿地系统规划; (20) 城市景观规划 (或称之为城市风貌规划,包括重要地段的高度控制、文物古迹、历 史地段、风景名胜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 (21) 城市旅游规划; (22) 城市土地分等定级及出让使用原则; (23)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城市水资源分析 ); (24) 排水工程规划 (污水和雨水可分开 ); (25) 供电工程规划; (26) 电信工程规划; (27) 燃气工程规划; (28) 供热工程规划; (29) 环境保护规划; (30) 环境卫生规划; (31) 防洪工程规划 (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海潮、防泥石流、防风 ): (32) 抗震工程规划; (33) 消防工程规划; (34) 人防工程规划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35) 郊区规划; (36) 近期建设规划; (37) 远景发展构想 (研究城市发展门槛及合理布局结构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