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题解析(06版)(doc61)-考试学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灵验”,从而取得人们的“诚信”。 一切歪理邪说,虽然也曾使一些人一时诚信它,但最终要在实践中被证明的谬误而“不灵”。 试题中引用的说法片面夸大了“心诚”的作用,即片面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因此,选项 D是正确答案。 客观唯心主义是把精神夸大为脱离人的独立存在,不是夸大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备选项 C不合题意。 备选项 A和 B更与本题内容不 【相关知识衔接】 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命题趋势】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这种说法在现实生活中广为流传,也是宣扬迷信者惯用的话,要注意对类似的俗语从哲学上进行理性分析。 7 (2020年文科单选题第 2题 ) A B C D 【答案】 C 【简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于物质具有依赖性,从而揭示了意 识的起源和本质。 这种依赖性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 会历史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在阐明意识的原始发生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劳动的决定作用和在劳动中产生的语言的作用,语言的产生使抽象思维成为可能,意识从而产生。 语言和意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意识的物质外壳,意识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记录、固定下来,意识是语言的精神内容。 因此,马克思说:“意识并非一切开始就是‘纯粹的’意 识。 ‘精神’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版,第 81页 )因此,无论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自然语言,还是后来产生、发展起来的人工语言 (如国际语、符号语言等 ),都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C是唯一正确选项。 备选项 A否认了语言的物质性,备选项 B把语言排除在物质和意识之外,备选项 D把语言和 意识的关系说反了,都是错误的,应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 意识和语言的 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命题趋势】 此知识点再考的可能性不大,但要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8本不存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2020年文科单选题第 1题 ) A B C D 【答案】 B 【简析】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自在之物”和与之相对应的“为我之物”这两个概念,在哲学史上的用法是有差别的,一 般说来,“自在之物”或“自在世界”指未被认识或改造、自行存在之物,主要指天然自然 ;“为我之物”指已被人认识或改造、体现人的目的和需要、为人所用之物。 马克思主义哲 学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它使统一的物质世界一分为二,造成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介入,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为我之物”。 试题以化学工业制造出品种繁多的人工化合物的事实 ,说明了实践在改造物质世界中的重大作用。 因此,正确选项是B。 备选项 A是明显的事实性错误,物质世界首先是自然界是从来就有的,不是人类创造的,它 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先在性” (马克思语 )。 备选项 C认为“物质世界依赖于 人的意识而存在”,是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备选项 D认为“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 质而存在”,也是明显的事实性错误;人造物质是对天然物质的加工,以天然物质的存在为 【相关知识衔接】 注意在实践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唯心论、旧唯物论的区别。 【 命题趋势】 关于实践在改造物质世界中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实践的作用具有正负效应的二重性。 今后考研中还有较大可能出涉及这一知识点的试题。 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2020年试题单选题第 2题 ) A B C D 【答案】 C 【简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必须和世界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实践进行的,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交 错点” (列宁语 ),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具有改造客体和优化主体的功能,因此, 在实践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的改 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 (《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版,第 55页 )他把实践理解为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 (同上书,第 77页 )。 因此, C 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和世界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而自然界 的变化却是相对“微小” (马克思语 )的,因此,造成人和世界发展、改变的根本原因不是“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备选项 A是错误的。 人的意识固然具有能动作用,但意识的能动作用 要达到改变世界和改变人自身的目的,必须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的途径,因此备选项 B 是不准确的。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固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 但它本身就属于人的 实践活动,而且,人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还包括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因 此,备选项 D也是不准确的。 【相关知识衔接】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活动”、“工具的制造与使用”,这三者的 【命题趋势】 此知识点仍然有再考的可能性。 在理论上,要弄清楚“意识的能动作用”、“实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践”和“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三个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0 (2020年理科单选题第 1题 ) A B C 然的统一体 D 【答案】 A 【简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即人类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为,人类世界是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人化自然指被人类实践改造、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它已经属于人类世界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即社会有机体,它是由人和人群组织、生产力、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世界”这个特定的概念,要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 由上分析可知,选项 A是正确答案。 备选项 B认为人类世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不准确。 主观世界,即人的精 神世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固然属于人类世界,但客观世界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其中 却包含着天然自然界,则不属于人类世界。 备选项 C则明确把自在自然即未被认识、改造 的自然也列入人类世界之中,扩大了人类世界这一概念的范围,但却把人类社会排除在人类世界这一概念之外,则又大大缩小了这一概念的外延。 备选项 D只把“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解为人类世界的内容,而“社会关系”只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又缩小了这一概念的范围。 【相关知识衔接】 人类世界和人 类社会、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以及社会关系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命题趋势】 此知识点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要在概念上注意人类世界和人类社会、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以及社会关系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1.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2020年单选题第 1题) A. B. C. D. 【答案】 B 【简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富口袋”,是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 “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因此,“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9页)。 所以,正确选项是 B。 但精神(意识)是主观反映性的存在,它是物质的主观反映,它同物质有着原则的区别。 单纯的精神 (意识),连一个原子也移动不了。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备选项 C关于精神力量可以“代替”物质力量的说法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原则区别,也夸大了精神的作用,因此应排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精神(意识)是物质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是人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简言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备选项 A和 D否认了物质第 【相关知识衔接】 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及物质 【命题趋 势】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以及同一切旧哲学的区别。 要注意划清在物质和精神关系问题上的理论界限。 此类知识点属于常考点。 (二 ) 1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1999年文科多选题第 17题 ) A B C D E 【答案】 CE 【简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涉及对自然客体 (客体基本形式之一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语 )。 无论是“第一自然” (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 )和“第二自然” (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 )都具有客观 实在性,因此,两者都是物质自然,而后者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哲学上的客体指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第一自然”固然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第二自然”同样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这样才能使物质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 因此,正确选项是 C和 E 备选项 A把“第二自然”的一部分划入“意识”范畴,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原则区别。 备选项 B把“第一自然”视为“脱离人”,有认为它对人和人类社会不发生关系和作用之谦;“第一自然”虽先于和独立于人和人类社会而存在,未经人类改造,但它包括的范围极其广大,其中有些以直接、 间接以及强弱不等的程度影响、制约人和人类社会,其中有些影响或许至今还未为科学所发现,也或许至今还未发生影响。 至于把“第二自然”看成“意识的产物”,显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因此,备选项 B是不准确的、错误的。 “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是因为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不在于“它们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这种说法不仅把现代物理学发现的基本粒子排除在物质形态之外,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哲学上物质范畴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混同了。 因此,备选项 D也是错误的。 【相关知识衔接】 准确理解物质、意识这两个哲学基 本概念及意识的能动作用。 【命题趋势】 此考题再考的可能性不大,但对哲学上的物质、意识这两个基本概念要准确理解,并要科学理解意识的作用。 2 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这一事实表明 (1999年理科多选题第 19题 ) A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B C D E 【答案】 BD 【简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的反映,因而思维模拟亦称人工智能是可能的,包括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 目前的电脑属于功能模拟,它可以代替人的某些脑力劳动,在某些特定方面甚至可以超过人脑 (运算速度、准确性等 ),因而它战胜人脑是完全可能的。 电脑是人工制造的思维工具,它是人脑的延长,通过电脑人类扩展了自己的智力;它把人的意识物化在机器中,它是人制造的,是人类智慧的“反光”;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因此,选项 B、 E 但电脑是机械物理电子装置,电脑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形式,有明显的机械性,没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没有自己的“思维”,只是近似、部分地模拟人脑的思维功能。 人脑则由千亿个神经细胞构成,是结构最为复杂的物质形态,它是最高级的运动形式 —— 思维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具有能动的创造性、灵活性;人脑的思维运动固然包含着脑电波等电子运动,但不能归结为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因此,备选项 A和 C是错误的。 至于实践,它是人特有的“主观见之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世界的活动,电脑和机器人不过人在实践活动中使用 的一种工具而已。 因此,备选项 E 【相关知识衔接】 准确理解人工智能及其作用;人脑和电脑的本质区别。 【命题趋势】 人工智能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生产、科研、国防军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存着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发展。 如何从哲学上分析人工智能,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此考点不仅可以出选择题,也可以出辨析题。 3学上表达了 (2020年文科多选题第 17题 ) A B C 辩证法的思想 D E 【答案】 BCDE 【简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以及唯物主义的古代历史形态。 此题出自方以智《物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