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所属(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础及实验、路由配置及实验 张文科 男 工程师 计算机 网络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实验、路由配置及实验 冉永生 男 工程师 通信与信息 系统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实验、路由配置及实验 说明:有阴影的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 15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计算机网络 基础 》课程的教学队伍由 14 人组成 ,其中 副教授 3 人,高级实验师 1 人,讲师 4 人 ,高级工程师 1 人,工程师 4 人。 学历方面:博士 1 人,硕士 9 人,本科 4 人。 兼职教师 3 人。 教学队伍的绝大部分成员主要由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专业、 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计算机 信息管理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 统专业 毕业的硕士、博士组成。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如下表所示 : 学历 博士 硕士 本科 人数 1 9 4 所占百分比 7% 64% 29% 教学队伍的 年龄 结构如下表所示 : 年龄 30 岁以上 30 岁以下 人数 12 2 百分比 86% 14% 教学队伍中主要成员来自国内多家院校,如下表所示: 姓 名 本科毕业院校 硕士毕业学校 杨 莉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辜川毅 重庆 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姜继勤 重庆 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翁代云 重庆 大学 重庆 大学 邓长春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 重 庆 师范大学 程书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重庆 大学 董 勇 重庆 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唐世毅 重庆 师范大学 上海 大学 李咏霞 重庆工学院 王 毅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大学 袁建云 中北大学 张文科 重庆邮电学院 冉永生 四川大学 16 教学队伍的 职称 结构如下表所示 : 职称 副高及以上 中级 初级 人数 6 8 0 所占百分比 43% 57% 0% 主要成员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 信息管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 承担过多项 各 级科研项目 和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教学队伍成员既有宽厚坚实的基础理论,又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知识结构较为合理。 师生配置原则:每 60 名学生配备 1 名主讲教师和 1 名实验辅导教师;每 30 名学生配备 1 名实训指导教师;师生比维持在 1:16 以下。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教学成员除参加本课程的教研活动外,还参与市级和学院教改项目 10余项,编写了各种课程教材 5 本。 这些教改项目包括“技能型紧缺人才培 养项目”、“重庆市试点专业建设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四川内江科技攻关项目”、“欧洲与中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与方法对比研究”等,以能力为本位,改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组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解决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学生就业率明显攀升。 1 教师近几年技术开发与应用情况表 时 间 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 小 组 成 员 1999 年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等级考试 董勇、郎永祥、朱儒明 2020 年 殡仪馆及公墓管理系统 董勇 辜川毅、姜继勤 2020 年 学生管理系统 杨莉、单 光庆、朱儒明 2020 年 办公自动化系统 杨莉、董勇、邓长春、朱儒明 2020 年 新生报到系统 黄爱明、辜川毅 2020 年 人事管理系统 邓长春、朱儒民 2020 年 乡镇户口管理系统 邓长春、姜继勤 2020 年 重庆市中职学籍毕业证管理系统 邓长春、朱儒明 2020 年 通用殡仪馆 MIS 研究与开发 曹毅、董勇 2020 年 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 翁代云、邓长春、唐世毅 2020 年 通用网上学习系统 翁代云、董勇、李永霞 17 2 教师发表的研究论文 近 5 年来,课程组已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 表的教改教研论文累计达到25 篇,下面列举部分论文、项目如下: [1] 国家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研究 .教育部、信心产业部等六部委确定( 教职成厅〔 2020〕 5 号 文件) ,项目经费 5 万元,项目时间 2020- 2020。 [2] 重庆市试点专业建设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 重庆市教委确定 项目时间 2020- 2020。 [3] 网络协议 SNMP 在 AdvenlVE 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文摘 (第 1 作者,学科级刊物 )。 [4] 素质教育 ——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职业技术教育 (第 1 作者,中文核心期刊 )。 [5] 小波变换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现代电子技术 (第 1 作者, EI 收录期刊 )。 [6] VB 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电脑迷 (第 1 作者,学科级刊物 )。 [7] 关于多操作系统的共存与应用 电脑爱好者 第 1 作者,学科级刊物 )。 [8]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课程改革探索 职业技术教育 (第 1 作者,中文核心期刊 )。 [9] 计算机紧缺人才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当代教育 (第 1作者,学科级刊物 )。 [10] 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学科级刊物 )。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要搞好课程教学和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一是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工作。 我院 制定了 “ 学历提升 ” 、 “青年教师三年达标考核办法”、 “ 青年教师五年培养计划 ” 、 “ 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 等一系列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在具体做法上,实施了 “ 五用 ” 法教育和管理,即: 一用精神激励队伍 :以 “ 勤奋、求实、团结、奉献 ” 的精神,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向上。 18 二用感情团结队伍 :通过走访、谈心等活动全面关心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与困难,让他们 感到领导的关心、诚心以及集体的 温馨。 三用制度管理队伍 :通过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干有方向,做 事 有依据,评 奖 有标准,争先创优。 四用任务锻炼队伍 :以在职培养提高为主,通过走出去进修提高,请进来讲学的形式,以及 安排 老教师与青年教师 “ 结对子 ” 指导,要求把好 “ 教学关 ” ,熟悉 “ 群体关 ” ,督促过好 “ 外语关 ” ,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同时要求教师每 3 年必须有 6 个月在企业、行业锻炼的经历。 五用榜样教育队伍 :通过党政干部和党员骨干发扬 “ 四种精神 ” 和 “ 四个身体力行 ”。 即在事 业上要有进取精神,在工作上要有吃苦实干精神,在名利上要有谦让奉献精神,在团结方面要有协作和自我批评精神;并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守规章制度、在教学第一线勇担重担和参加集体活动与劳动四个方面做到身体力行来带动队伍。 由于我们在青年教师培养上的一系列举措,不仅为青年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今年有 5 人 参加了 博士学位 入学考试 ,有 1 人 通过了计算机软件水平的系统分析师认证,有 3 人 通过了计算机软件水平的网络工程师认证,有 3 人通过了计算机软件水平的软件工程认证;学院对这 7人进行了相应的低职 高聘 ; 有 1 人通过了微软的 MS SQL Server 2020Implement amp。 maintenance 认证, 有 12 人获得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师资格,充实了实践教学力量。 《计算机网络 基础 》课程的教学队伍 中有 3 人获得 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一等奖,2 人获得二等奖。 学缘结构: 即 学缘构成, 这里指本教学队伍 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9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在我院的开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受重视到院、校高度重视,教学队伍从一两个人 到一个力量雄厚的教学团队,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模糊、粗放到日渐清晰、不断更新和精益求精的稳步发展过程,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19962020),探索阶段。 1996 年 , 我 校 (当时的中专院校: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 试办 网络技术 专业。 《 网络基础 》 作为该专业的 必修课程 也同时产生了( 其它专业为选修课程 ) ,并确定本课程负责人 曹毅老师 开设该课程。 响应学院“办自己的特色”的号召,本课程负责人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且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不断摸索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第二阶段 (20202020),初步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结构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进一步增加, 曹毅老师在讲授此门课程同时并注重培养青年教师。 计算机网络 技术迅猛发展,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网络基础》有着很强 的 实验性和实践性, 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 内容除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知识外,还重点讲授 windows 网络的安装、配置与管理。 主要参考教材有王宝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刘四清 的《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张建忠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 》 , Viso Amato.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材(上、下册)。 通过 4 年 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 可以说,这一阶段,是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不断探索、积累的阶段。 第三阶段 (20202020),网络课程基本成熟阶段。 通过大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对该课程提出了 “懂、建、管、用 ”的教学定位,在这个阶段的网络教学中,注意到除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外,在计算机能力、素质培养方面也作了探索。 由于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办得出色, 2020 年该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受到国家的大力支助。 同时,我院也启动了《计算机网络基 础》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 在教材和教学内容方面逐渐向国际化靠拢, 在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及同行专家共同努力下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建设了网络硬件实验室,开设了具有创新型、综合型的软硬件实验,一部分学生在网络创新活动方面做了不少优秀作 20 品;考试方法也有改进,学生可以选择不同考试模式,高水平的实践作品可以占到总分的 50%,经严格审核,能力特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 该课程引入证书制度,具体如下: 我们决心抓住这一有利于课程发展的良好机遇,首先在突出教材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适度 更新内容,修订好教材,搞好教材建设。 其次在实验室建设、实验课开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力争建设好这门课程。 21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自我院开办高职以来,始终坚持培养生产和社会实践一线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高素质“蓝领”人才。 计算机网络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型高中级专门人才。 生源来自普高、职高 和技校三类。 学生在学习《 计算机网络 基础 》 课程后,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较全面的和系统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局域网的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管理与维护、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和配置等网络操作技能, 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 熟悉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传输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教学时数 68 学时,实验 26 学时, 4 学分,具体安排如下: 单 元 内 容 讲 授 实 验 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0 二 网络体系结构 4 0 三 局域网技术 6 2 四 以太网组网技术 4 2 五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 2 4 六 TCP/IP协议 4 4 七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4 4 八 网络操作系统 2 0 九 WINDOW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4 4 十 Inter技术及应用 4 0 十一 网络安全 2 2 十二 接入互联网 2 2 复 习 2 2 2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如 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及交换局域网的组建、TCP/IP 协议、 WINDOWS 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网络安全技术、 Inter 技术及应用 等,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采用下列方法,使学生 理解和 掌握。20xx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所属(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