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世界20xx1125(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卖家品牌意识逐步加强。 卖家的自有品牌意识 正在逐步形成,越来越重视商品页模板和店铺整体效果的设计,从客户体验角度看,越发接近 B2C的模式。 eBay易趣和淘宝也在大力招募国内知名品牌入住,以此保证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 另外,从客户角度来看,商品的信誉、品质、服务都越来越有保障。 店中店在入住时都要跟平台签订协议,缴纳保证金承诺退货退款等服务。 如淘宝商城在入住时要缴纳几千元保证金,遇到问题淘宝网可以对客户先行赔付。 这样可以大大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信心。 另外,C2C商城都有专门的服务电话和服务条款,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C2C市场销售额持续攀升 在借鉴了 B2C模式的精华之后, C2C市场销售额持续攀升,对 B2C形成更大威胁。 艾瑞研究表明 : 2020年 C2C电子商务用户数为 250万,此后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2020达到 2245万; 2020至 2020年中国 C2C电子商务市场用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CAGR)高达 %。 2020年中国 C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仅为 4亿元,到 2020年该市场交易额高达 ,年均复合增长率( CAGR)高达 %。 在 2020年中国 C2C市场中,淘宝占总市场份额的 50%, eBay易趣占总市场份额的 28%,拍拍占总市场份额的 11%。 2020年上半年淘宝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其上半年市场交易额比重达到 57%,而 eBay易趣下降到了 29%。 拍拍市场份额也在半年内扩展到了 13%。 根据易观统计, 2020年上半年,中国 C2C市场交易额达到 111亿元,同比增长 125%。 预计在 2020年达到 231亿元,在 2020年能达到 456亿元。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 B2C市场交易额是 ,第二季度我国 B2C市场交易额是 ,上半年我国 B2C市场交易额是。 C2C市场交易额要远远高于 B2C市场交易额。 收费问题仍是软肋 自 2020年 5月初淘宝上线至今,一直执行免费策略,从最开始的免费三年政策到去年下旬又宣布继续免费三年 ; 2020年 12月底, eBay易趣被逼实施 “ 免费开店 ” 计划,任何经过认证的用户都可以免费在 eBay易趣网上开店 ; 2020年 6月拍拍网宣布免费 3年。 中国 C2C市场 “ 免费大餐 ” 的格局至此真正形成。 C2C领域如何盈利一直是业界不断探索的关键问题。 数月前,淘宝推出的仅运行 1个多月的 “ 招财进宝 ” 试水收费服务,因被指为 “ 变相收费 ” ,加上 61%参与投票的网民要求取消即戛然 而止。 这一信号表明 : 马云 面对收费问题仍然败下阵来。 淘宝推出的 “ 招财进宝 ” 服务并不是产品本身存在严重缺陷,而是没选择好恰当的推出时间,用户也毫无心理准备。 因此并不排除淘宝在免费期结束后重新推出类似的服务。 相比之下,拍拍推出了 QCC服务,从虚拟商品的角度入手,试水收费。 可以看出拍拍并不急于用这项服务贡献利润,而是让用户逐渐适应收费的习惯。 虽然 eBay易趣被淘宝和拍拍侵蚀了不少市场份额,也为了应战淘宝推出了一些相应的免费策略,但就其自身来说, eBay易趣还会秉承其母公司的收费原则,事实证明, eBay易趣每年的注册用户和销售收入都在增加。 eBay易趣在面对收费的问题上显得更加从容。 第三方支付厂商:玩味生死符 2020年无疑是第三方支付厂商饱受煎熬的一年。 年初就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言今年将有大批第三方支付公司死去,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拿到牌照的公司继续瓜分市场。 中央银行自去年 10月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一直没有正 式文件出台,导致关于牌照发放的小道消息让人屡次紧张。 不论消息是真是假,在这如临大敌的关头,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到牌照已是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当务之急。 寻求新出口 2020年,随着恶性价格比拼愈演愈烈,用户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弱。 当价格已不再是吸引用户的有效途径时,拓展其他渠道的新型支付领域就成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一个出路。 前不久,在上海由前 Chinapay 总经理周晔成立的 “ 汇付天下 ” 就专门针对新兴的个人理财 (相关 :证券 财经 )产品买卖,把业务重点锁定在个人理财支付上,意欲打造跨金融机构的 “ 网上金融超市 ”。 而易宝则与一家叫易行天下的机票信息平台达成了合作,在 10月份建立了 Yeexing 平台,意欲打造一个全新的在线支付 +电话支付的电子客票支付体系。 与此同 时,易宝也没有忽视商品购买,最近与 TOM的合作就多多少少能看出易宝在牌照发放前的全力以赴。 云网似乎也很看好电子客票这块,近期已经根据不同行业的支付结算特点列出了 20个适合推广电子支付的行业,航空客票、媒介订阅、远程教育、直销和医疗等都是其中的重点。 而今年上半年,网银在线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做起了大卖场,并推出了 MOTOPAY,即国内首家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报信用卡信息、非面对面完成支付的第三方线下支付产品。 11月 7日,首信易支付日暴 出其获得新一轮融资 1450万美元的消息,主要投资方包括美国中经合、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及个人投资者台湾麦宝董事长方国健。 另据首信易支付的一份公开资料介绍,该公司目前已经可以通过 SMS为用户提供手机支付功能。 虽然才刚刚拿到这笔融资,但不管首信怎么去用,它都已经具备竞争支付市场的强大资本条件。 相比之下,快钱的关国光称现在没有任何做新技术的打算: “ 临时做那些并没用,现在只要把自己的平台做好了,牌照会不会给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当第三方支付商们互相较劲的同时,银行也没有放过对这块蛋糕的争夺。 典型的事例就在今年 7月 31日,银联和当当网在北京宣布双方在电子商务和 银行卡支付领域达成全面合作关系,银联希望通过一种基于智能刷卡电话向当当网的消费者提供 “ 网上购物、刷卡支付 ” 的新型电子商务支付服务。 这无疑是给了众多正在挣扎喘息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当头一棒,原本就被银行牵着鼻子走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后的步伐只会愈发艰难。 商户黏度持续缺失 价格战硝烟还在继续,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出路时,也不得不面对眼前的现实。 在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同时,滞后的结算周期问题也是难以形成商户对第三方支付商黏度的原因之一。 目前来看,有 40%的第三方支付商与商户的结算周期在两周或 两周以上, 35%的第三方支付商提供一周的结算周期,而能控制在小于或等于 3天结算周期的第三方支付商只占到 25%。 如此冗长的普遍结算周期状况,也让不少商户为自己的资金安全而感到担忧。 一份比较可靠的调查数据是,目前在对第三方支付的选择考虑中, 63%的商户首选安全因素,而在不愿意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当中,高达 62%的人是因为担心交易的安全性。 另外,还有 %的商户很关注电子支付是否快捷和方便。 有专家认为,消费者对电子支付方式的不习惯、对安全性存疑成为束缚电子支付发展的重要原因。 商户的黏度不强本身就让第 三方支付商很难形成自己的固定客户群,而银行的牵制与洗牌的加速更是让不少第三方支付商的生存空间被高度压缩。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也许会变成一个屠杀场,即使能剩下两三条生命,那也是经历反复扫荡后的残喘。 走不出方便与繁琐的怪圈 方便和安全往往二者不可兼得。 想要安全,交易手续就很繁杂;而想要快捷,安全问题就难以保障。 支付技术也是在这两个指标中来回摆动,寻找平衡。 在今年出现的新型支付方式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国银联推出的支付易。 它类似于一部电话再加上一部无法提取现金的 POS机的功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