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吏”“三别”叙事情节性的创作艺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 《 石壕吏》里,老妪机智、善良和勇敢的性格就是通过她掩护老翁逃遁后,出门与官吏周旋,始诉苦哀求,继而隐瞒实情,最终把自己送交军营的曲折多致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 又如《无家别》的老翁,当他“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之时,“县吏知我至,召令司鼓髀”的征兵令又至,既然“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已经无家的老翁不得不又二次应征。 本首诗的最后四句诗句,仿佛是老翁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归的悲哀。 老翁的无奈、坚强、忠心的性格特点就是随着上述情节的描述而逐步显示出来的。 三、在叙述情节中,融入心理活动,使 人物的思想个性与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 “三吏”“三别”的艺术价值还表现为:在真实而直接地叙述情节中,融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心理描写、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 如《垂老别》就很出色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把人物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杜甫对叙事诗表现手法的又一突出贡献。 3 《垂老别》写一老翁于垂暮之年从戎,跟老妻诀别的故事,通篇皆是老翁的独白。 杜甫用他那支沉重的笔,细腻真切地刻画了老翁复杂而又独特的心理,塑造了一个既沉痛又悲壮的形象。 开篇老翁自诉身世:垂暮失子,全家阵亡殆尽,而四郊犹为安宁,自己无法安 身。 还是舍掉老命吧,独自苟全又有什么意思呢。 老翁求安不得,于是愤然而起,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但毕竟年高体弱,难以经受战争生活的艰苦,同行者感动地辛酸掉泪,自己也悲愤难抑。 可一想到子孙都英勇阵亡,一想到作为男子汉的责任,又不由坚强、振奋起来,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豪气。 诗人写出了老翁的自悲自怜,更写出了他的毫不犹豫、深明大义。 心理描写十分真实。 “老妻卧路啼”至篇末,写老翁与其妻的惜别,更是极尽心理描写之能事,细腻之至,深刻之至。 老翁深痛自身不幸,但一见到知冷知热的恩爱老妻,她衣裳单薄,形容枯瘦,在寒 风中瑟瑟发抖,而又赶至半途中给自己送别,老翁怎不为她肝肠欲断。 老妇深知老翁一去定难返回,即以“加餐”相劝。 “伤其寒”、“劝加餐”,平凡的生活小事,却表现了老夫妇的善良真诚、相互体贴,尤其在生离死别之时,更表现了缠绵凄恻、依依难舍的情怀。 “土门壁其坚”以下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