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1口译概论anintroductiontointerpretationi口译的今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达 、 雅 作为衡量笔译作品质量 之优劣的三条标准 , 是一个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的整体 ,片面强调 直译 或 意译 的 孰主孰辅是无意义的。 一篇上乘的译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忠实反映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 都应被译文的读者所感知和理解。 译文的内容、 精神和风格不可顾此失彼 ,应该基本做到 信 、 达 、 雅。 任何刻意的直译或意译行为 ,单方面地求 信 、 达 、 雅 中的某条标准 ,严格说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 , 而是 改译 或 编译。 1.至于口译的标准 ,套用笔译的 信 、达、雅 三原则是恰当的。 口译不同于笔译 , 口译的 现时 、 现场 、 限时 的特点决定了口译的 标准有别于笔译的标准。 衡量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应该是 准确 和 流利。 2.首先 , 口译必须 准确。 不准确的口译可能是 胡译 , 可能是 篡译 , 也可能是 误译 , 是不能容忍的。 准确是口译的灵魂 , 是口 译的生命线。 准确要求译员将原语这一方的信息完整无误地传达给目标语的那一方。 具体说来 , 口译的准确涉及口译时的主题准确、精神准确、论点准确 、风格准确、词语准确、数字准确、表达准确、语速准确以及口吻准确等方面。 归根结底 , 准确的译语应该同时保持原语的意义和风格。 准确的口译不仅是双语成功交际的保障 , 而且也是译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 准确的口译不仅体现了译员对交际活动的尊重和负责 ,而且也体现了译员对交际双方的尊重和负责。 必须指出 ,我们所讲的准确性并非是那种机械刻板的 模压 式 口译或 盖章式 口译。 例如 ,对原语者明显的口吃 ,不可妄加模 仿。 如法炮制说话人的语疾不是忠实翻译 , 而是人身侮辱。 对交际一方过快或过慢的语速、明显的口误 或浓重的口音 , 译员也不可模压炮制 , 鹦鹉学舌般地如数传递给另一方。 3. 流利 是译员必须遵循的另一大标准。 译员在确保 持 ‘准确 口译 的前提下 , 应该迅速流畅地将一方的信息传译给另一方。 如果说 准确 也是笔译的基本要求 , 那么 流利 则充分体现了口译的特点。 口译的现场性、现时性、即席性、限时性、交互性等因素要求口译过程宜短不宜长 , 节奏宜紧不宜松。 口译是交际工具 , 工具的价值在于效用和效率。 工具首先得有效用 ,否则就不成其 6 为工具 , 但有效用而无效率 ( 或低效率 ) 的工具决不是 好工具。 那么 , 如何来衡量口译的流利程度呢 ? 口译的流利程度包括译员对原语信息的感知速度和解析速度 ,及其用目标语进行编码和表达的速度。 通常 ,口译时译员对母语信息的感知速度和解析速度快于对外语信息的感知速度和解析速度 ,同时用母语编码和表达的速度也快于用外语编码和表达的速度。 在口译场合 ,译员对信息的感知和解析受到 现时 限刻 的制约 ,无法 自由自在 地调节速度 ,所以必须同步加工。 而在编码和表达阶段 ,由于译员可以自我控制速度 ,所以目标语为母语的口译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少于目标语为外语的口译所 需要的时间。 当然 ,口译的类型、内容、场合、对象、风格等因素都会对口译的速度产生影响 ,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类别的口译是不合理的。 一般说来 ,我们可以依据译员所用的口译时间是否同发言者的讲话时间大体相等来衡量口译是否属于流利。 以两倍于原语发言者的讲话时间进行口译者显然不能被视为流利。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口译的基本过程是 输入、解译、输出 : | 输入 | → | 解译 | → | 输出 | 从 口译过程的形式 上看 , 口译将信息的来源语形式转换为目标 语形式 , 即由 源语 转码为 译语 : |源语输入 | → | 语码转换 |→ | 译语输出 | 从 口译过程的内容 上看 ,口译从信息的感知开始 ,经过加工处理 ,再将信息表达出来 : |信息感知 | → | 信息处理 |→ |信息表达 | 口译过程的这三个阶段可具体分解为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录、 编码和表达这五个阶段 : |接受 |→ |解码 |→ |记录 |→ |编码 |→ | 表达 | 1.译员对信息的接收有两种渠道 : 一种为 听入 , 一种为 视入。 听入是口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信息接收形式 , 是口译的 重要环节。 语言信息的听入质量与译员的听觉能力有关。 视入是视译时的信息接收形式 , 这种形式在口译中较少见 ,有时用作听译的辅助手段。 当译员听入母语所表达的信息时 ,除了不熟悉地方口音、怪僻语、但语、 古语、专业词语或发生 耳误 情况外 ,听入一般不会发生困难。 当译 员 听 入非本族语所表达的信息时 ,接收信息将可能构成一道难关 ,译员对外语信息可能会少听入或者未听入 ,甚至会误听。 接收有被动接收和主动接收两种 , 被动接收表现为孤立地听入单词和句子 ,译员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信息的语言形式上。 主动接收是指译员在听入时十分注意信 息发出者的神态和语调 ,注重信息的意义 ( 包括信息的语境意义和修辞意义 )。 译员在接收时应该采取主动听入的方法。 2。 解码是指译员对接收到的来源语的信息码进行解意 ,获取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原语信息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有语 言码 ,如语音、句法、词汇等信息 , 也有非语言码 , 如文化传统、专业知 识、 7 信息背景、表达风格、神态表情等信息 , 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 ,如双关语、话中话 、语体意义等信息。 由于原语信息码丰富复杂 , 既呈 线形排序状 ,又呈层次交叠状 , 所以译员对原码的解译处理不可能循序渐进、逐一解码。 对语言信息的立体式加工处理是人脑的物种属性 ,译员在解译语言信号的同时会综合辨别和解析各种微妙的非语言信号以及它们同语言信号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 这就是智能翻译机无法取代人工口译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必要指出 ,译员的感知和解码能力与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 译员的解码能力 ,会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经验的丰富而增强。 3.记录 ,或者叫做暂存 ,是指将感知到的语码信息暂时储存下来。 当以某一种语码形式出现的信息被感知后 ,在转换成另一种语码前 ,须暂时储存下来。 口译的信息记录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 脑记 为主 , 一种是以 笔记 主。 口译记录可以使感知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经过转码处理后再完整地传送出去。 记录不善往往导致来源语的信息部分丢失 ,甚至全部丢失。 由于口译内容转瞬即逝 , 良好的记录显得十分重要 ,它反映了口译职业的独特要求。 记录 ,尤其是 脑记 形式 ,往往与解码同步发生。 越是简短的信息越便于大脑记录 ,越是容易解码的信息越容易记录。 短时记忆能力强的译员 常以 脑记 代替 笔记 , 但对于大段大段的信息 ,重 脑记 而轻 笔 记 是危险的 ,是靠不住的。 无 论采用 脑记 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