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90—20xx声学规范20xx-tbhb(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10 4. 4. 1. 4 声屏障设计目标值的确定与受声点处的道路交通噪声值 (实测或予测的 )、受 如果受声点的背景噪声值等于或低于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时,则设计目标值可以由道路交通噪声值 (实测或预测的 ) 当采用声屏障技 术不能达到环境噪声标准或背景噪声值时,设计目标值也可在考虑其它降噪措施的同时 (如建筑物隔声 ) 4. 4. 2 根据道路与防护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周围的地形地貌,应选择最佳的声屏障设置位置。 选择的原则或是声屏障靠近声源,或者靠近受声点,或者可利用的土坡、堤坝等障碍物等,力求以较少的工程量达到设计目标所需的声衰减。 由于声屏障通常设置在道路两旁,而这些区域的地下通常埋有大量管线,故应该作详 4. 4. 3 根据设计目标值,可以确定几组声屏障的长 与高,形成多个组合方案,计算 每个方案的插入损失,保留达到设计目标值的方案,并进行比选,选择最优方案。 4. 4. 4 声屏障绕射声衰减△ Ld 4. 4. 4. 1 根据选定的声屏障位置和屏障的高度,确定声程差 δ ,然后根据声源类型 (点源或线源 ),按公式 (5)或 (6)计算各个频带的绕射声衰减 L‘ di,或根据图 2 曲线 |得到。 4. 4. 4. 2 根据声源频谱特性和声源类型 (点声源或线声源 ),按公式 (10)计算没有声屏障时受声点的频带声压级 Lbi,减去屏障建造后各频带的绕射声衰减 L‘ di,然后按照公式( 11)将各频 带的差值求和,则得到声屏障绕射后受声点的声压级La: 点声源 rrlgL ooi ,)(10 2 Lbi= (10) 线声源 rrlgL ooi ),(10 11 11 式中 Loi为距声源 ro 处声源第 i 个频带声压级,通常由测量得到, r 为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   ni LLa dibiL 1 10/)( 39。 10lg10 (11) 4. 4. 4. 3 按上述方法得到的声屏障建造前后受声点的声压级之差,即为声屏障绕射声衰减 △ L′ d abd LLL  39。 (12) 式中  niLb biL110/10lg10 4. 4. 4. 4 根据 A 计权频带修正值 Ai,可以计算 A 计权的声屏障绕射声衰减 △ Ld: niALLniALdidibiibiL110/)(110/)(39。 101 0 lg 10lg10 (13) 4. 4. 4. 5 声屏障的 A 计权绕射声衰减亦可用等效频率 fe求得。 通常道路交通噪声的等效频率 fe=500Hz,按公式 (5)或 (6)计算,则得到近似的声屏障 A 计权的绕射声衰减 △ Ld 4. 4. 4. 6 声屏障的 A 计权绕射声衰减,也可通过图 5 来求得,图中假设声屏障是无限长的。 4. 4. 4. 7 若线声源和声屏障长度有限,则可根据 进行修正 4. 4. 5 4. 4. 5. 1 合理选择与设计声屏障的材料及厚度,若声屏障的传声损失 TL△ Ld> 10dB,此时可忽略透射声影响,即 △ Lt≈ 0。 一 般 TL 取 20~ 30dB 4. 4. 5. 2 若 TL— △ Ld< 10dB,则可按照 节的公式 (7)计算透射声修正量△ Lt 12 12 图 5 不相干线声源 A 4. 4. 6 道路声屏障吸声结构的设计 4. 4. 6. 1 当双侧安装声屏障时,应在朝声源一侧安装吸声结构;当道路声屏障仅为一侧安装,则可以不考虑吸声结构 4. 4. 6. 2 吸声型声屏障的反射声修正量△ Lr值取决于平行声屏障之间的距离、声屏障的高度 、受声点距声屏障的水平距离、声屏障吸声结构的降噪系数以及声 4. 4. 6. 3 吸声结构的降噪系数 NRC 应大于 4. 4. 6. 4 根据 所述的各参数的实际尺寸,按照规范性附录 A 求得反射声修正量△ Lr 4. 4. 6. 5 4. 4. 7 4. 4. 7. 1 声屏障的几何形状主要包括直立型、折板型、弯曲型、半封闭或全 4. 4. 7. 2 声屏障的选择主要依据插入损失和现场的条件决定。 对于非直立型声屏障,其 等效高度等于声源至声屏障顶端连线与直立部分延长线的交点的高线声源曲线 最大衰减 20dB 的曲线 声屏障衰减 L d (dBA) 25 20 15 10 5 0 声程差 /m 13 13 度。 如图 6 所示。 图 6 4. 4. 8 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在计算了各项修正后,按公式 (9) 4. 4. 9 若设计得到的插入损失 IL 达不到降噪的设计目标值,则需要调整声屏障的高度、长度或声屏障与声源或受声点的距离,或者调整降噪系数 NRC。 经反复调整计 4. 5 地坡、山丘、堤岸等对 声传播都有影响。 可以借助它们起到声屏障的作用。 或者充分利用它们替代部分声屏障,以节省修建道路声屏障的费用,若声屏障建造在这些障碍物上,则声屏障的高度需加上障碍物的高度。 4. 6 声屏障设计在满足声学性能要求的同时,其结构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安全性能和景观效果,均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5 声屏障声学性能的测量 5. 1 5. 1. 1 插入损失 (TL) 声屏障的降噪效果一般用 A计权等效声级或最大 A声级的插入损失来评价。 • 等效高度 声源 14 14 如果要了解降噪的频率特性,则 应测量 63~ 5, 000Hz的 1/3 倍频带或 80~ 4000Hz 5. 1. 2 降噪系数 (NRC) 声屏障材料的吸声性能采用 250~ 2020Hz 倍频带吸声系数来评价。 上述频 5. 1. 3 计权隔声量 (Rw)。 声屏障材料的隔声性能采用 100~ 3150Hz 的 1/3 倍频带传声损失来评价。 单一评价数可以采用计权隔声量 Rw 或上述频率范围的平均传声损失 R 5. 2 5. 2. 1 本规范规定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插 入损失的测量方法。 在选择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测量的对象、声屏障安装前测量的可能性和声源、地形、 5. 2. 1. 1 直接测量声屏障安装前后在同一参考位置和受声点位置的声压级的方法,称为直接法。 由于测量时安装前后的参考位置和受声点位置相同,其地形地貌、地 5. 2. 1. 2 分别测量声屏障安装前后,相同参考位置和受声点位置的声压级。 测量时,因声屏障已安装在现场,也不可能移去,声屏障安装前的测量可选择与其相等效 选用间接法时,要保证两个测点的等效性,包括声源特性、地形、地貌、周 5. 2. 2 5. 2. 2. 1 测量用声级计应符合国家标准 GB3785 规定的 1 型声级计的要求。 如果测量等效连续声级,使用的积分声级计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17181 规定的 1 型的要求。 采用其它测量仪器时,其性能应满 声级计应按国家标准规定,定期进行性能检验。 每次测量前后,应采用声校 15 15 准器进行校准。 应至少采用两个测量系统,以保证对一组参考点和受声点进行同 如果测量倍频带或 1/3 倍频带插入损失,其相应滤波器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5. 2. 2. 2 测量风速和风向的仪器精度应在177。 10% 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应在177。 1 测量湿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